忆1970年斯诺访华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6月,党中央决定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邀请斯诺夫妇访华,周恩来总理借机调黄华回京参加接待工作,于是,黄华很早从湖北干校调回北京。他的战友们由此预感到他们也将会陆续被调回京,都非常高兴,班里还为他举行“百鸡(田鸡)宴”饯行。黄华回到北京约两个月后,我也接到回京調令,我在江西干校大约待了一年半。历尽磨难,我们全家终于在北京团聚。
  斯诺夫妇到北京那天,黄华和我到北京机场迎接他们。去接他们的还有斯诺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和马海德等人。斯诺一下飞机,就同我们热烈拥抱。回到中国访问使斯诺兴奋不已。他对看见的一切都感到亲切和新鲜,连机场路两旁整齐的杨树也令他赞叹不已。“啊,看哪!”他说,“这些树都长得那么高了。”斯诺告诉我们,他和现在的夫人洛伊斯结婚也有20年了,说她原来是纽约市的一位话剧演员,对中国的舞台艺术很感兴趣,早想来中国,但是以前一直没有机会。还说,他们有两个孩子,男孩叫克里斯多弗,女孩叫西安,现在都在瑞士。斯诺性子很急,也很坦率,一开口就要我们这些老朋友向他介绍最近五年中国的情况,并说说这次邀请他访华的原因。
  两天以后,斯诺夫妇在颐和园同朋友吃晚饭,突然接到周总理的邀请,去观看一场中国乒乓球队与朝鲜队的表演赛,并会同他交谈。周总理在落成不久的首都体育馆会见斯诺,自然给在场的各国外交官留下非同一般的印象。总理先同斯诺谈了当时中国党和人民关心的防骄破满问题。从表情上来看,斯诺一点都不明白防骄破满的含意。总理还建议他先到外地参观或去北戴河休养一段时间。斯诺急着要采访毛泽东、周恩来和了解中国情况,哪里舍得花时间去休养,他婉谢了总理的好意,同意先去各地参观访问。会见中,总理对美国情况问得很仔细,斯诺则询问中美关系是否有机会创造新的开始,总理说邀请他访华就是希望对此问题找到一个答案。
  当时总理劝斯诺先去参观或去北戴河休养的建议背后确有重要原因。因那时国内外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毛主席和周总理处理,他们尚无暇顾及斯诺的采访问题。根据总理的指示,从8月下旬起,黄华和我及外交部的两位英文翻译徐尔维和姚伟同志,陪同斯诺夫妇在北京和外地参观。我们参观了清华和北大,包括斯诺30年代任教燕京大学新闻系时的燕园。在林巧稚大夫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反帝医院(即协和医院)。然后参观有光荣革命历史的二七机车厂和河北省遵化县的一个生产大队,接着去访问延安和保安。1936年斯诺和马海德骑着牲口到保安去的那条峡谷小路,现在是宽阔的黄土公路。我们的汽车快到保安时,路旁突然钻出许多欢笑的孩子,向我们欢呼。斯诺像回到故乡一样,充满怀旧的深情。他寻找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红军大学旧址和他当年住过的招待所,还在毛主席旧居前照了相。斯诺夫人告诉斯诺,她看见许多人穿着旧的、打补丁的衣服。斯诺说,当年保安的老百姓一人只有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上衣在夜里还要当被子盖,还说1936年这里只住着100人,现在有3000人,过去这里完全没有工业,只有一家小铺子,红军是在小祠堂里开群众大会的,现在这里有13个手工工厂、一个机修厂、一个发电厂,主要街道两旁全是小商店,还有一家小百货公司、一个戏院。老百姓的生活同过去那种赤贫的状况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保安的领导人在新建的政府办公楼热烈欢迎我们,欢迎宴会则在露天举行。干部和农民同我们一起吃新鲜的玉米、烤红薯、陕西式的大米捞饭、辣子鸡和红烧猪肉。老区的干部和群众对斯诺这位美国老朋友是有真情的。
  我们回到北京,很快又乘飞机去沈阳和鞍山参观,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到杭州、上海、南京和武汉访问。斯诺对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和从电影上看到的成昆铁路的建成赞赏有加,他没有想到在完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中国完成了这些伟大的工程。他的身体并不好,却坚持一步步走完两公里长的长江大桥。在上海,出面接待他的革委会主任徐景贤,津津乐道地叙述“文化大革命”在上海发动的经过,一直介绍造反派夺权的安亭事件,然后讲批斗老干部的情况,说那些老家伙根本就不触及灵魂。斯诺对徐景贤说,没有老干部就没有你们的今天。你们要老革命触及灵魂,可他们的灵魂是干净的。讲完就告辞,弄得徐景贤很尴尬。
  再次回到北京后,斯诺夫妇受邀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毛主席在城楼上同西哈努克亲王和各国驻华使节握手致意后,请周总理邀斯诺夫妇去他那里,主席同斯诺作了一些交谈,他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中间的情景被摄像机定格下来。事后毛主席说,这是放个试探气球,触动触动美国的感觉神经。
  斯诺是个十分认真和勤奋的记者,看重实地调查,爱同各种人接触交谈,他这次访华也是如此。他经常一个人到街上走走,用他那半通不通的普通话同人聊天。有一天晚上,他走出北京饭店到后面的小街散步,看见一些人在排队买烤白薯,那是他最喜欢吃的,于是也排在人群中。轮到他买的时候,老头儿向他要粮票,他才明白在中国那时买东西不仅要付钱,还要付粮票,他赶忙回饭店向黄华要了粮票,才吃上烤白薯。
  周总理在12月7日夜里写了一封短信给黄华,要黄华向他报告斯诺夫妇访问了什么地方、接触了什么人,还有多长时间留在北京,以便主席考虑何时见斯诺并同他谈些什么问题,同时提醒他,在报告中不要建议林彪、江青见斯诺,更不要提请总理见斯诺。黄华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因为周总理知道斯诺的报道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而不能让斯诺被林、江利用。
  1970年12月18日晚,毛主席请斯诺去中南海谈话和吃早饭,由王海容和唐闻生二人担任记录和翻译,一直谈到中午。关于中美关系,毛主席表示:尼克松早就说要派代表来,他对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解决两国关系问题就得同他谈。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12月25日毛主席77岁生辰前夕,《人民日报》在头版通栏位置报道了毛主席12月18日会见斯诺“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的消息,并且刊出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群众游行队伍时和斯诺的合影照片,再一次用含蓄的方式向美国发出信息。尼克松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同斯诺所谈欢迎他访华的内容,他在几天后就知道了。在毛主席12月会见斯诺之后,总理还同斯诺长谈了一次国内经济情况,向他提供了1960—1970年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数字。   为在圣诞节时同儿女们团聚,斯诺的夫人决定先离华回国,斯诺则留在中国等待毛主席审定谈话稿。这时,天气寒冷,斯诺还只穿件毛衣和单裤,细致周到的周总理建议给斯诺做一件呢子大衣和买一件丝棉袄,以我们的名义送给他。我们知道斯诺手头并不宽裕,原先要全程免费招待斯诺夫妇,但斯诺为了避免国外有人说他受中共贿赂,在离京回瑞士前,硬是把几个月的旅馆房费交给了北京饭店。1971年2月,斯诺结束这次长达半年的对中国的访问,回到瑞士。
  斯诺的访华报道,先后在意大利的《时代》杂志、美国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上发表。4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尼克松总统已经注意到斯诺文章传达的信息,他希望有一天能访问中国。斯诺对之后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尼克松总统要访问中国等这些消息感到十分兴奋。他在瑞士家中,忙着撰写他这次访华的新书——《漫长的革命》,准备在次年尼克松访华前先抵达北京,采访这一震撼世界的大事。但这时斯诺的身体很不好,经常感到疲倦,后来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肿大,得了胰腺癌,他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斯诺接到一封来自尼克松的信,问候斯诺的健康,对斯诺“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尼克松在信中还说他将访问中国,如果斯诺能先期作为他的访华特使,他将感到极大的荣幸。斯诺认为,美国同新中国的关系早就该建立了,他没有回复尼克松的信。
  斯诺的夫人为斯诺的病四处写信求援,也给在中国的马海德写了一封。马海德复信给她,请斯诺考虑到北京接受治疗。她还收到周恩来总理的信,其中附有毛主席和邓颖超的问候,不久又收到宋庆龄的信。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北京日坛医院为斯诺准备好了病房,等候斯诺一家人的到来。我们还包租了法航班机的一等舱,供斯诺一家乘坐。去瑞士迎接斯诺的六人医疗小组,由马海德率领,于1972年1月抵达日内瓦。医疗小组为斯诺作了检查,认为他的胰腺癌在手术后有广泛转移,肝功能衰竭,只好改变计划,把病房设在斯诺家中,就地治疗。
  2月初,黄华作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正在亚的斯亚贝巴出席安全理事会会议,接到北京的特急电报,说斯诺病危,周总理要他赶往瑞士去看望斯诺,代毛主席和周总理本人向斯诺问候。黄华赶到斯诺家,斯诺刚从前几天的昏迷中清醒过来,马海德对斯诺说:“你看谁来了?是黄华!”斯诺立即睁大眼睛,脸上出现极兴奋的笑容。他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紧紧抓住黄华和马海德的手,用尽全身的气力说:“啊!咱们三个赤匪又凑到一起来了。”听他这样说,黄华既感动又心酸。
  1972年2月15日,尼克松访华的前六天,中国的春节,斯诺与世长辞。斯诺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是让世界确信中国人民必定战胜法西斯、赢得光明未来的首位西方记者。斯诺曾经说过,中美之间建立友谊与相互理解的桥梁,虽然前途艰险,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終必将架起。今年是斯诺诞辰115周年,而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困难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结点追忆他对促进两国友好作出的重要贡献,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加强双边交流合作有重要意义。(责任编辑 杨琳)
  作者:外交部国际司原副司长、全国
  政协委员,黄华夫人
其他文献
戴逸,历史学家。1926年生于江苏常熟。1946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前往解放区。进入华北大学一部学习、工作。全国解放后,华北大学进入北京并改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校任教至今。1952年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1973年转而研究清前期历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史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组召集
张琴秋和苏井观  张琴秋(1904—1968),浙江桐乡人。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就与向警予、杨之华等从事工人妇女运动,初步崭露领导才华。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不久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和丈夫沈泽民一起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河口县县委书记、红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四
【关键词】高一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2-0061-02  【作者简介】黄晓军,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启东,226299)心理健康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学习环境变化、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方法改进,种种不适应让高一学生面对学习无所适从。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具有学习能力与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的20多次较大战役中的一个,也是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的战役。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所遭受的损失是淞沪战役以来最大的。在整个中条山战役中,马村保卫战并不是一次很大的战斗,但它的影响却很大,致使西线中国军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造成第五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加速了中条山战役的失败。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驻地——马村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最高指挥机关是以曾万
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奋斗是很多干部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浪费现象。对此,毛主席明确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我的记忆里,有两三件小事与此相关。“空火柴盒应重复使用”  这是当年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交代的一句话。故事要从头说起。20世纪50-60年代,中南海首長活动场所,有四件小东西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都活跃着女红军这一特殊的英雄群体。她们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特殊贡献,彰显了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女性的伟大力量,也使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史诗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辉。各路红军中究竟有多少女红军参加了长征  关于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人数有30人、32人、34人等多种说法,具体是哪些人,各种说法也有一定出入。产生分歧的原因除缺乏相关史料外,还有统计方
续范亭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47年9月12日因病逝世,毛泽东在挽词中称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袖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爱国情怀  续范亭生于1893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一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此生于国难俱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给国人留下了深深的痛楚。续范亭在《病中自忆》中写道:“自从我稍有记忆力时,就记得‘长大了打日本’这一句话。”可以说,在续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阔的世界视野、深远的战略眼光,顺应了时代发展变化,回应了实践发展要求,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全世界劳动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世界文明史上迄今最为重大的思想成果之一。习近平新时代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北戴河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凉爽的气候,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修建了不同档次的疗养院、招待所和海水浴场。我曾经担任中直机关北戴河暑期办公室浴场组长,主要负责五浴场的招待服务工作。外界猜想与内部实情  五浴场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罗瑞卿、杨尚昆等多位中央首長和家属固定游泳、观海、散步、休息的地方。能进入该区的人,除单位领导,就是少量警卫、救护和招待服务人员。
【关键词】青春期;亲子关系;早恋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76-03  第一幕  场景描述:傍晚家中餐厅,儿子吴充实哼着小调和母亲钱烨一起准备晚餐。这时,父亲吴子男阴沉着脸回来了。  吴充实(兴奋地):爸你回来啦!  吴子男(冷冷地):充实你给我坐下。  吴充实(迟疑着):爸,你这是?  吴子男(突然暴怒):我叫你坐下!我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