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回归理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质疑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提升教学质量,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围绕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方法,给出了矛盾式质疑的绿色通道、启发式质疑的绿色通道、探究式质疑的绿色通道、比较式质疑的绿色通道、发现式质疑的绿色通道等五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质疑;绿色通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对课文的理解较为表面,导致不能深刻地进行学习。因此如何创立生动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一、矛盾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中的内容让读者读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作者为了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那正是作者的匠心独具所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质疑问难,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学习语文S版第十一册《将相和》一文中的《完璧归赵》故事时,我是这样为学生开设质疑的绿色通道的: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让脑袋与和氏璧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这与上文蔺相如的说话有矛盾吗?为什么?在学习中,学生知道蔺相如去秦国前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如果秦王不拿十五座城换璧,将完璧归赵;如果此时将和氏璧撞碎,他就不能“完璧归赵”。学生通过细细品味上文发现了蔺相如的“言”与“行”有矛盾。紧接着,又是另一个质疑的绿色通道:结果怎样?这又为什么?经过学习讨论,学生明白:蔺相如撞璧是假的,因为他深知秦王爱璧,是绝不会让他将和氏璧撞碎的;而他从秦王的言行已看出他无意拿城换璧。为实现“完璧归赵”的诺言,他假说和氏璧有点儿小毛病,而从秦王手中要回和氏璧就举璧要撞柱子,迫使秦王答应条件,以拖延时间,派人送回和氏璧是真的。通过这样引导质疑问难,学生深刻理解蔺相如的言行并无矛盾,认识到蔺相如有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由此可见,教师抓住教材中看似矛盾的知识点,开设质疑的绿色通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争辩,让学生在矛盾的创设和消除中深刻理解文本。这样,就能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多想、深思,有利于培养探索问题的质疑能力。
  二、启发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疑”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是增长智慧的阶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思维只是停留在浅表层面的认识,而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问题。教师在此处提问激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语文S版第十册《凡卡》一文的最后一个段,写到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梦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是一段含义深刻文本,是作者的妙笔所在。从师生交流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都认为凡卡可以回到乡下与爷爷一起生活,这是学生对课文表面的理解。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妙笔,我开设这样的启发式质疑的绿色通道:1.凡卡那宝贵的信终于写完了并寄了出去,他的希望可以实现了?2.凡卡真能回到爷爷那里去吗?学生经过教师这样的启发引导质疑,再细心地研读课文的内容。于是,学生恍然大悟:信封上地址不详,又未贴邮票,爷爷不能收到,因而不能带他回去。即使爷爷收到信,在那样的社会里,也没有能力带他回去。课文以梦结尾,作者暗示了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幻想,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使人读起来留下思索的余地。虽然凡卡迫切希望回到爷爷那里去,但是他的希望只是一场梦,是不能实现的,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这正是本文要表达的灵魂所在。
  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既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巧妙提示和启发式的疏通又使学生体验到“山重水復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之感。
  三、探究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灵魂,一般称之为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处往往概括性强,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全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在文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开设质疑的绿色通道,帮助学生发掘课文中重点名段,指导学生质疑,进行深入探索其蕴含的意义,不但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引发学生新的见解,而且可以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语文S版第十册《少年闰土》,这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课文有一段含义深刻的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是文中难理解的一段话,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我就需要开设探究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是哪些事?
  (2)他们指谁?
  (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教师先提示学生联系语境,在逐一解释关键词语中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通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内容,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就读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可见,在教师调控下探究式的绿色质疑教学课堂,教师只要抓住文中重点、关键问题引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学生一个个就能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积极地思考探索,体会探讨问题的无穷乐趣。这样的探究课堂教学,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使学生各得其所。   四、比较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也就是说,要想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新发现新发明便成了空中楼阁。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通过运用对比提出问题并诱导学生解决问题,既可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促进积极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如语文S版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述一个充满童年的梦想的小女孩,在合家举杯共庆的大年夜里,她还赤着脚,在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动人故事。文中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小女孩如何寒冷、饥饿、痛苦……,而是通过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一次次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中,我开设了比较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2)每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幻想有什么不同?
  其原因和结果是怎样?通过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火柴所产生的幻想,运用比较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同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相近或相似的几个知识点,应当着眼于发现,帮助学生看清几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引出新的发现,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探索,从而获取知识。
  五、发现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设计一些具有智力价值又梯度合理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如:语文S版第十册《孔明借箭》一文,全文以逼箭——问箭——借箭——交箭为线索,學习这篇文章时,我抓住一个“笑”开设了这样的质疑绿色通道: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有许多地方描写了诸葛亮说的话,但却只有一句作者写的不同,请找出来读一读,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品读,就发现作者除了写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这话包含一个“笑”字外,其余的都是写孔明曰:“……。”,接着,我又开设另一个绿色通道:这个笑包含了什么?请大家再一次认真展开研读文中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几个人物的语言。学生通过品味课文,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进行释疑,就能感悟到文中隐藏的深刻内涵和众多意味——诸葛亮的这一笑包含了既有诸葛亮在笑周瑜嫉贤妒能,设计陷害自己,结果却只能落空,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又有诸葛亮在笑曹操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鄙视的笑;还有诸葛亮在笑鲁肃宽厚仁慈、一心为公,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更有诸葛亮的另一“笑”,“笑”出了他的风度、他的才智、他的眼光及对借箭的神机妙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多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提问,伺机诱导,授之以法,学会质疑解疑,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质疑的技巧。
  六、结语
  总而言之,质量高的教学会让学生学得更快和更好。质疑问难是一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疑绿色通道,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质疑解疑的乐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哗. 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反思[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
  [2] 王铁旺. 新课改下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J].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12).
其他文献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一、抓好语法教学  语法揭示了语言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如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听讲的积极性, 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求知欲, 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在一节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就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针对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补救教学和课外辅导,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运用集体、
期刊
摘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目的是要转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虽然都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但有时却采用了放任不管,这样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自主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力图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新教材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奇妙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创新型人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已迫在眉睫。从孩子抓起,从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培养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更为必须,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注重生产生活实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观察实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热点,语文难教、难学、难考、难提高的严峻现实是目前制约语文教学的基本因素,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泛政治化和语文教育的标准化更是制约语文教育的两大弊端。因此,语文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即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再认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改革语文课程、教材和考试方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语文教育的现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要重视并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其转化策略。本文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并从多方面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梳理。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地区差异。现阶段高中的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小镇的初中,其师资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一些学生的英语启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的,以发现、寻觅作品美的情感线索为导向,从情境的创设、诵读的引导、作品的分析三方面去研究、实践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素质;体会形象美;拓展意境美;欣赏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近年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成都的“微波炉烹小狗”,以及学生自杀的频繁上演,使大家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怎
期刊
摘 要: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是因为:首先,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的课才叫高效课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其次,语文的学习是渐进式的,可能也有顿悟,醍醐灌项,但语文能力的提高的确是需要长时间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只通过一堂课或几堂课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创设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