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教师要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一、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
  1.主体性的学生观。
  传统教学常把学生视为教育对象,匆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作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导演或演员,而学生则是观众,把学生的头脑看作单纯地接受信息的平台,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性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2.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和情感的人,教师首先要放下多年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要爱学生,爱能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再次要把握好课堂中的互动,它能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树立互动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要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对学习的良好心态。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地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三、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1.在情境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要使学生进一步走近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这是一个直观而又有成效的好方法。
  2.在明理分析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人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某些不良心态产生的,如嫉妒、消极、自卑等。这种心态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消极心态产生的不良后果,对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是有一定作用的。
  3.在语文作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业的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如设计分层作业,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自信;布置《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您听我说》这样的作文,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来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解决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教师再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
  4.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优化学生个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如组织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结合、自主制定计划。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自觉地提高了书写正确率。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无论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课堂以崭新的面貌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本人在近几年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并能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疲倦。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去追求知识,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往往出现在他们对学习内容最感兴趣的时候。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故事导入  课堂伊始,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场白”,可以起到“一语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自然地步入学习新知识的“情感区域”,并兴趣盎然地进行学
期刊
摘 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构建自主创新教育中的数学“探究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启迪学生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新课程学习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学习 创新发展  一、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探究模式”的基本要点  1.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探究模式”将目标直接指向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能依据以往的经验
期刊
德育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却不能很好地校正儿童们在家庭中养成的恶习,把本该丰富多彩、鲜活有趣的道德活动僵化成抽象玄奥、呆板单调、枯燥灰暗的理论说教。然而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东西,离开人的活动,道德就成了一种冠冕堂皇的空中楼阁。小学德育教育更应当调整思路,把德育还归生活,实现德育从传授知识向塑造人格的转变,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把崇高的道德目标具体分解到生活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以营造和谐班级文化的氛围,感染熏陶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班级管理 和谐 文化 氛围 营造  班级文化,概括起来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期刊
摘 要:德育对于小学生良好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可是,我们农村条件所限,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少先队活动,每次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德育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 少先队活动 提高  小学生处于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良好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期刊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才能有所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引入时事政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课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
期刊
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有差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即各种素质参差不齐。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正是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教学能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思想沟通——层次化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
期刊
情绪是指有机体在生活环境中受到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就是其中的几个基本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首先,我们应了解目前小学生不良情绪的现状及产生的因素。小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是较多的,如学校压力过大、生活太紧张、父母的期望过高、同伴交往不良、个性中消极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