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早孕和儿童免疫接种登记信息探讨女性孕前体质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出生体质量影响母婴健康状况,其可能与女性孕前健康状况、体质指数(BMI)等因素相关。目的以上海市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早孕登记信息和免疫接种登记信息为基础,了解上海市社区孕产妇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并探讨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招录了2016年1—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孕建卡的女性,且新生儿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进行儿童预防接种。根据该中心的早孕和儿童免疫接种登记信息,收集女性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前BMI、孕次等)、新生儿一般资料(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等)。比较不同女性特征和新生儿特征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胎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女性年龄、户籍地、孕次、孕前BMI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9例孕妇孕前平均BMI为(21.8±2.3)kg/m~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374.3±469.6)g。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相关关系(r=0.072,P=0.290)。但上海户籍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线性负相关(r=-0.273,P=0.007)。新生儿胎龄与其出生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r=0.48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性别、胎龄是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仅上海户籍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线性负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构建新疆乌鲁木齐市三种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吸毒人群(DUS),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动力学模型,初步分析和预测乌鲁木齐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根据每种高危人群的基本再生数的大小定量验证乌鲁木齐市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同时评估在不同干预水平下决定疾病流行的主要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为未来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及依据。方法:(1)将新疆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
能源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生活中越发关注的问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日益增加。在此大背景下,科技文献翻译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专著《神州大步走》(China Fast Forward)中替代能源相关章节的翻译实践,分析外国学者对中国替代能源方面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借此分析科技文本翻译技巧,论证其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作者以“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连贯忠实为原则
自我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人生活在社会中是如何认识自己和认识社会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有关自我认知的研究涉及多个角度,本文试图从国民性的角度,
在马克思政治哲学基础上建立和工程主义相关原则与信念马克思政治哲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关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然后去建立一个和共产主义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以
<正>一、研究背景小学是学生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形成是非辨别能力、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阶段,也是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期的最后阶段,依据心理学家洛菲尔德提出
会议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机械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加工、农业施肥播种等活动。而一个设计优良的机械,通常有着良好的工作性能,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源材料损耗的降低,由此可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领域,机械作业对象大多为颗粒类物料,如耕地土壤以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子。一些现实场景中,如拖拉机在松软路面行驶,自卸车卸货物(散粒物料类),振动深松机疏松土壤,播种机在田间开沟播种等机械作业均与大规模颗粒群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生道路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一年级正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听话且喜欢模仿,可塑性和接受教育的能力都较强,所有习惯都是从无到有。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在显著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城镇化进程也使农村人口
期刊
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的改革。建筑业的发展问题逐步显现,建筑市场经济成熟度不足,建筑法律法规执行效果不佳,建筑生产水平一般,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粗放生产造成建筑业高污染和资源浪费,加上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和传统建筑业技术更替正在考验着我国建筑业的大部分企业。为了长久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