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一天别超两次/我很受伤,“应声虫”反抗了/树立榜样,要可望又可及/惩罚教育,也要从爱出发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ss_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孩子,一天别超两次
  问: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我批评十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家里大人一分钟没注意到,他肯定会犯错误。后来,我发现自己一张口就是批评孩子的话,觉得这样不妥,但是怎样才是妥当的做法呢?
  刘亚丽
  答: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在非重大错误中,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有些家长在宝宝犯错时,总是大加指责、恐吓,却忘了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批评宝宝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反作用。宝宝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再冒险,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与大人对抗。而且,大人过于频繁的指责不仅让孩子变“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因此,批评孩子,如果不是危及生命安全的重大错误,不妨每天只说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对于重大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叫嚷更有效果,孩子会更紧张,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二是要趁热打铁。孩子的时间观念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长时间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如果觉得孩子做了错事必须批评,那就别拖拉,马上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了。
  我很受伤,“应声虫”反抗了
  问:第一次听到两岁的儿子对我说“不”时,我很吃惊,同时有受伤、失落的感觉。我对孩子突然表现出的反叛感到困惑。孩子一直很乖,是我的“小尾巴”和“应声虫”。但是最近忽然变了,我该如何应对呢?
  李红霞
  答:孩子的反叛和抵触行为有多种表现,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以下事情:孩子拒绝父母的要求;孩子与父母对着干;孩子不理睬父母;孩子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孩子不待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孩子从一岁起,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其实,孩子有时候不是有意识地和父母对着干。由于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指令。而且,他还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父母看来,孩子就是和他们过不去,对着干。父母们放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变得合作起来的。
  父母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环境,建立好恶观念,表达个人需求。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情绪紧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所以,在孩子疲惫或者饥饿的时候,不要教他学习新东西或者强迫他做事情,让他休息或者吃一些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加重反抗心理。比如,家里新换了保姆,这个时候就不要让孩子再去幼儿园,让他慢慢适应环境的改变。如果孩子表现出烦躁不安,可以给他一个新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生病时通常情绪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理解孩子,在他生病时不妨纵容他一下。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有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危险,父母应该立即制止他的危险行为。而且制止孩子的行为之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孩子在大街上跑得兴高采烈,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会非常疼的。”
  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这两句话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破!”
  如果不想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父母提的要求要合理。对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孩子在超市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就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平静地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跟妈妈好好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闹、反抗。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偶像。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因为心急而发怒。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树立榜样,要可望又可及
  问: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当我看到有比较出色的孩子时,就不忘提醒儿子向人家学习。可是我儿子似乎对此很反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的做法有问题?
  赵春蛾
  答: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以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以期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这种“反比”教育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孩子向榜样学习,但通常效果不佳。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比”往往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逆反心,“像他那样的有几个,全国恐怕也就一两个。”“你怎么不去学他,想当年你也不咋样,恐怕连我都不如!”一旦孩子有了这种心态,榜样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孩子甚至会产生条件反射,本能地拒绝学习。
  其实,当孩子看到与自己同龄的榜样时,大都会产生敬佩之情,有的还会暗暗对照自己。这时,如果父母能抓住机会,正确地进行启发和诱导,那么这个榜样就可能在孩子身上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父母应该怎么进行启发和诱导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人为地拉大榜样与孩子之间的差距,而要尽量缩短这种差距,让孩子有种可望又可及的感觉,觉得自己努力努力,完全可以追上。比如,在电视里看到一个画画很好的孩子,父母不妨这样说:“他的画画得真好,不过他也不是天生就画得这么好。如果你认真练上几年,肯定能达到他的水平。”或者问:“儿子,你觉得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待孩子找到答案后再问:“那么,你能不能向他学习呢?”   反之,父母恨铁不成钢,带着不满情绪运用激励机制,只能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目标离自己太远,自己根本无法企及,索性拒绝学习。
  惩罚教育,也要从爱出发
  问:在社会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谈惩罚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然而,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上,实在难以避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我认为适当惩罚孩子也是爱的表现,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唐敏
  答: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罚。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有效时间较短,不能持久。很多时候,受罚的孩子改正错误后却不明白错在哪里,所以今后还有再犯的可能。因此,让孩子明白受罚的原因才是避免再犯同样错误的关键。在惩罚孩子前,家长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惩罚他。惩罚后,最好强化一次认识,确认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其次,合理把握惩罚的“度”。家长惩罚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所以合理掌握惩罚的度就显得尤为必要。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惩罚太轻,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再次,惩罚要“循规”。为了让惩罚有规可循,家长应事先跟孩子协商制订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少犯错误。当孩子犯错后,家长还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施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最后,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给孩子指明“出路”。孩子小经验少,当做错事情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改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效果才更明显。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孩子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反思后,通过改错会恢复原来的自信,当他以后再犯类似错误而感到后悔时,他就会想办法弥补过失,而不会一味谴责自己没用。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地让孩子“自己去想”。同时,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当受罚的孩子有了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此外,惩罚一定要兑现。一旦家长说了不做,孩子就会觉得惩罚雷声大雨点小,孩子的负罪心理也会因父母的不重视而削弱,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效果了。
  总之,“爱”是家庭教育的法宝,合理的惩罚要从爱出发,以爱结束,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事情为基准,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目标。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问:我的孩子学一阵子数学,烦了看会儿语文,累了看看电视,一晚上下来,什么东西都没学到,还常常熬到深更半夜。结果,第二天他精神疲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他的学习方法很不可取,请问,我该如何引导他合理地安排学习呢?  李华  答:首先,要让孩子充分利用白天的学习时间。因为白天人的精神状态好,记忆力强,思维活跃,白天一小时的学习效率相当于夜晚的一个半小时。每天上课前,可以在头脑中先做一个简单的学
黛米在美国华尔街从事金融业。作为金融界人士,如何教子女理财,黛米有自己的一套教子经。  20年前,黛米在马偕医院生下大女儿。第一次给女儿喂奶时,黛米就有很深刻的话语打心里冒出来:“我的心肝宝贝呀,妈咪一定要把全部都给你……”也许是天生的母爱驱使,黛米休完两个月产假后回到工作岗位,立刻问同事该如何帮新生孩童开户?但得到的答案却模糊不清。原来,当时的银行大多以成年人为开户对象,谁会想到帮小孩子开户? 
【编者按】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分数以外的能力培养,更有些家长痛恨应试教育和越来越多的“啃老”现象,故反其道而行之,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意识,称其为“磨砺教育”。磨砺教育原则上值得肯定,但如果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逼孩子过早独立生活,则无异于拔苗助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崇尚磨砺教育的家长虽属小众,但其做法却多有极端之嫌,对孩子造成了许多隐性的伤害。
问:我是一名银行员工。去年,有一个客户在我所在的银行办理了房屋抵押贷款,现在抵押的房屋要被拆迁,请问银行如何实现抵押权?  孙向林(黑龙江哈尔滨)  律师意见: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0条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未届清偿
——在传统的观念里,春天万物生长,正是孩子长个子的好时机,很多家长会忙于给孩子补钙、吃增高药等,对此,很多专家表示,要想帮助孩子增高,坚持运动、保证良好的睡眠、合理膳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体质、避免生病才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孩子身高问题,很多专家不建议给孩子服用增高药,尤其是一些成分不明的网红增高药,这些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之内发挥作用,但是药物中一些成分可能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终身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好。”暗示教育法,恰恰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挖掘超常智力  暗示教育法最初被称作“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该方法从1966年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应用效果也很好,被称为“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
[摘 要] 高考制度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下,经历了长时间的变革与调整。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变化和革新,高考制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总目标是稳固而统一的。本文着重阐述了学校管理如何应对新高考制度改革。  [关键词] 学校管理;应对;高考制度一、新高考制度改革概述  1.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  2010年,国家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依照病理
多远才幸福——惑  问:我和同事相遇,同事4岁的儿子看见我女儿手里的公仔,很喜欢。我想说服女儿把公仔借给弟弟玩一会儿,可女儿不肯。我觉得在朋友面前没面子,就从孩子怀中抢过公仔,塞给了同事的孩子。当小弟弟把公仔还给我女儿时,我女儿并没有把公仔抱在怀里,而是狠狠地把它摔在地上,又踩上几脚!我很生气,女儿才6岁,为什么如此任性自私、蛮不讲理?  唐嫣  答:其实,不是你女儿任性自私、蛮不讲理,而是你忽略
英国西伦敦大学心理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参与音乐课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助人为乐精神以及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人员选取了48个4岁的孩子,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参与音乐课程,另一组参与其他课程。随后,两组孩子都参与了一场能用来评价他们助人为乐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试验结果显示,学音乐的孩子帮助别人的可能性高出另一组的孩子30倍,与他人合作的可能性高出了6倍,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出了4倍。同时,
突发情况  阳嘉最喜欢听刘老师的语文课了。这天,刘老师正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授沈从文的《边城》,阳嘉全神贯注听得如痴如醉。突然她的胳膊被同桌肖晓连续碰了几下,她以为肖晓要跟她说小话,便悄声说:“注意听课。”肖晓很执着,附在她耳边说:“你的鼻子流血了。”阳嘉用手摸了一下,果然有血流出。她赶紧掏出纸巾擦了擦,可血在继续流,肖晓也赶忙掏纸巾帮她擦。她俩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安静的课堂上成了噪音,刘老师责问她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