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毕业设计师资队伍、开拓毕业设计课题项目创新平台、优化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以及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控和过程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为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可供类似工科专业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程实践能力;过程监控
  作者简介:李斌(1981-),男,浙江绍兴人,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陈积光(1961-),男,湖南郴州人,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岳阳 4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课题(课题编号:湘教通[2011]315号)、湖南理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B09)、湖南理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0c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1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本科生整个培养计划中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教学环节,[1]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内容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对学生收集、分析设计资料,制定方案,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的能力是一次全面的锻炼,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3]直接影响着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但是,随着学校扩招、人才需求、就业机制等客观环境的刺激与变化,[4,5]原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因此,湖南理工学院领导及教师对历年的毕业设计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学生精力分散,缺乏自主思考
  毕业设计期间是学生就业、考研、实习最忙碌的时期,占据了学生很多精力和时间。[6]近几年的教学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无法把全部心思放在毕业设计上,自主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课题是否切合实际、设计过程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自主思考,对自己的设计内容、设计成果模糊不清,甚至东拼西凑、抄袭他人。
  2.指导教师缺乏,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每年毕业学生人数增加,一些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偏多,精力投人相对不足,师生之间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部分指导教师科研与工程经验不足,毕业设计指导不全面,设计成果的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以指导教师为中心的毕业设计单一教学模式,既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想,也已经很难满足现状。[7]
  3.设计内容多而不精,脱离工程实际
  常规毕业设计时间为15周,包括了方案比选、设计与计算、施工图绘制(包括CAD出图及手绘图纸)、施工组织设计、计算书撰写等,设计内容多而不精。而且,很大比例的学生只能选择与工程实际脱节的虚拟设计题目。由于受到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的种种限制,常使毕业设计脱离工程实际,局限在就事论事、纸上谈兵的状态。
  4.评价体系笼统,过程监控缺失
  以往的考核是对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成果、答辩情况的笼统考核,评定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种一次性考评方式,难以控制个别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学生也缺少改正的时间。毕业设计过程监控缺失,评价缺乏针对性,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设计水平。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湖南理工学院针对现阶段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制定了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8]对选题审查、任务书、开题以及毕业设计评价等规定了具体的格式与要求。同时,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不足,对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优化毕业设计师资队伍
  学院加大中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分批安排没有实际工程实践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到协作单位学习。同时聘请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外聘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其指导资质、题目来源、指导方式、检查指导频次、成果验收等各环节规定一定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审查、监控、评价等制度。目前,湖南理工学院道路桥梁专业的外聘教师有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一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满足毕业设计工程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既缓解了生师比过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弥补了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工程背景的现状,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2.开拓课题项目创新平台,优化毕业设计选题
  一方面,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掌握课题研究、工程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和程序。如2010届学生毕业设计的部分题目为“常德夹夹大桥设计”、“岳阳杨树岗桥设计”、“湘潭丁家湾—竹山湾高速(100km/h)公路设计”、“湘潭新屋里—连山塘二级(60km/h)公路设计”等。2011届、2012届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则是围绕汉中市西二环大桥和杭州市江东大桥两个实体工程项目,化整为零,学生分做“汉中市西二环大桥主塔设计”、“汉中市西二环大桥副塔设计”、“汉中市西二环大桥引桥上部结构设计”、“杭州市江东大桥主塔设计”、“杭州市江东大桥主塔下部结构设计”等内容。2012届以工程实践选题的比例已达到 80%以上,将过去毕业设计选题的“大而全”转为“少而精”。
  另一方面,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挑战杯、周培源力学竞赛、结构模型竞赛、开放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延续到毕业设计。2012届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延续了2009年度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重点项目的内容,开展了“基于ANSYS的连续梁力学性能分析”、“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位移分析的传递矩阵方法”、“ANSYS软件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的研究,使创新实践活动得以系统完整地研究与分析。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选题单一、缺乏变化、设计内容多而不精等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优化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适当提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大四第一学期就让学生进入协作单位实习(同时还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进行顶岗实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选择有能力并愿意与学校合作培养的单位一起指导毕业设计,进行预就业。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核心,根据单位的需求选择亟待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如模板设计、支架设计、挂篮设计、围堰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相关环节)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对学生在单位的培养过程及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学生提前介入了单位的运行、了解了单位需求,顺利成为单位乐意接纳的新员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阶段就业机制对毕业设计教学在时间、成本与精力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优化毕业设计过程评价
  一方面,依靠学院、教研室、指导教师三级监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9]学院通过审查指导教师的配备与选题,抽查教师指导情况和毕业设计成果的评阅、答辩及评分情况,监控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教研室主要监控和规范教师的指导工作和毕业设计成果的评阅、答辩和评分情况。指导教师则监控和评价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
  另一方面,优化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三个考核环节,分阶段评价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这三部分评分要按40%、30%、30%比例制定评分标准,以便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其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阶段性考核,让学生对设计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报,教师提问并给出阶段性成绩,作为毕业设计总成绩的参考。评阅教师分别从选题、工作量、设计图纸与计算书质量等多角度细化打分。[8]而答辩成绩应客观评价学生答辩时的表现,不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完全否认或大幅度抬高其设计内容的水平。同时合理控制缓答辩和复答辩人数(15%左右)。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情况、毕业设计的水平以及在答辩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湖南理工学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体现了时代的要求。通过开拓毕业设计课题项目平台、丰富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控和过程评价,促使毕业设计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Z].
  [2]李伟,王晓初.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63-65.
  [3]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2,(4):75-76.
  [4]邓苗毅,杨广军.地方工科院校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11-113.
  [5]关罡,郝彤.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56(4):117-119.
  [6]郑吉容.浅议外部环境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彭城大学学报,2009,11(1):66-69.
  [7]陈新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浙江省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2(2):65-67.
  [8]湖南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Z].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
  2010.
  [9]韩理安,韦成龙,张斌,等.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机构、标准和方法[J].交通高教研究,2003,(3):8-10.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剖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主体呈多样性趋势、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种类日益丰富,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科学性、规范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张顺涛(1979-),男,湖北武汉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朱志媛(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 102206
期刊
摘要:数字滤波器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针对数字滤波器设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求同存异”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FIR滤波器和IIR滤波器设计等内容,详细地论述了“求同存异”的内涵。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求同存异  作者简介:王秋生(1971-),男,河北丰润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刘颖异(1980-),女
期刊
摘要: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提供集中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孵化科技企业。高校与园区企业的合作模式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从四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和孵化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校企合作;模式;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陈伟(1980-),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广(197
期刊
摘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党中央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对高校二级学院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实践经验,提出高校二级学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集体决策机构;二是明确各决策机构的决策内容;三是严格决策程序和原则;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设。  关键词:高校;二级分院;三重一大  作者简介:杨林(1986-),男,江西上饶人,中国计量学院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发展建筑学专业是建筑类院校应当思考的问题。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为例,结合国外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情况,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学学科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建设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学科建设;学科交叉;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高建华(197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
期刊
摘要:从山东工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院实际,探讨了如何强化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的方法,包括突出地域性和应用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服务加创新的实验管理模式探讨、强化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改革、强调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训手段等。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华臻(1966-),女,河南南阳人,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昕(1975-),女,山东招远人,山东
期刊
摘要:依托电子竞赛的内容,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的特点组织综合电子系统设计教学;通过让学生根据课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出实现方案的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关键词: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能力  作者简介:冯月芹(1975-),女,安徽砀山人,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宗慧(1963-),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很多问题:统筹规划缺乏,信息孤岛众多;优质特色资源不多,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生态化资源建设不足,可用性、易用性过低。文章基于OPENLDAP协议,整合高校各种英语教学平台,尝试构建大学英语网络学习Portal平台,促进英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深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信息化;OPENLDAP;Portal  作者简介:张
期刊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当今高校的发展也由粗放式转入内涵式。如何坚持内涵式发展,突出鲜明个性,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当前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具有行业特色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实践和探索,阐述新时期工科院校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工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王宏(1977-),男,河南
期刊
摘要:目前虽然来华留学生数目一再创历史新高,但制约高校留学生规模和层次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留学生英语授课力量薄弱。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对外国留学生研究生英语授课的紧迫性及对策进行分析,致力于改变目前先学语言再学专业、学习周期过长的现状,以满足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研究生;英语授课  作者简介:杜芳(1970-),女,湖北秭归人,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