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走向生态管理的学校文化建设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阶段,面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复杂多样,如何实现学校的持续优质发展?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湖州四中”)自2010年开始进行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行“和合共生”的生态管理,为教师和学生个性成长服务,形成既“共生”又“竞争”的个性发展环境,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一、和合共生:基于生态管理的学校文化追求


  湖州四中创建于1958年,原来是一所既有高中也有初中的完全中学,高中部又包括职高和普高。2001年,湖州四中实行初高分离,初中部整体搬迁至白鱼潭校区,成为一个初级中学,沿用原校名。2010年,学校新建了西山漾校区,随之更名为湖州四中教育集团,开始集团化办学。包括两个校区的湖州四中现有210名教职员工,近3000名学生,教师队伍和学生组成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日益多元。教师方面,除了原来初中部的教师,有的教师来自原职高部,有的教师来自原普高部,还有部分新招录的年轻教师和从外校调入的骨干教师。学生方面,白鱼潭校区的2100名学生主要来自中心城区,西山漾校区的850名学生主要来自农村。
  如何让来源多元的教师和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多样发展,协同发展,实现不同背景的教师优势互补,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共同进步,这是我们在学校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鉴于学校的发展历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以及跨校区管理的新情况,我们尝试建设一种新的学校文化,让这种文化浸润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所有师生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他们的优势、特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学校共生共进。
  于是,我们把学校的团队精神提炼为“团队,用价值提升价值”。我们希望学校的每一个个体、每一级组织都成为“和合”氛围下的共生元素,而不是单独封闭的个体,希望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都能意识到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状态,都能承担起对自身、对他人以及对组织的责任,并且努力保留不同个体的独特性以及组织的多样性,实现学校成员的多元共生。这样,基于生态管理的“和合共生”便成为打造新的学校文化的必然选择。
  生态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一个开放性的大环境中,追求其可生性、共生性、多样性、向上性、人文性。学校生态管理观认为,学校、教师、学生等都处在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中,是可生、共生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是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学校生态管理尊重学校的历史,尊重师生的生命状态,尊重师生自我实现的权利,相信师生,顺势而导,为师生的能力舒展和价值实现提供适合的条件,以实现学校系统发展的最优化。
  生态管理变管理为创造条件,以动态、系统的原则去处理学校事务,提高学校组织效能,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基于和合共生的生态管理理念,我们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合力的文化发展系统,促进学生、教师等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全面提升。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推行“和合”文化,以“合心”突出內涵基础建设,以“合力”凸显人的培养,以“和美”引领校风师风学风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的生态系统,实现学校与人互融共进。

二、“规范 自主”:生态管理的教师发展之路


  人的最佳成长是学校生态管理的最大追求。因此,学校生态管理追求师生的价值实现和能量释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生态系统成长的关键,生态管理应该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意识,点燃教师即研究者的火花,培养研究型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传统的教师管理重管轻理,以管理者的标尺去量度每一个教师,将管理者的意志强加于教师。湖州四中的“规范 自主”式管理追求的是教师从内到外、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模式,其中规范是科学管理的体现,自主是人本管理的体现。它注重培养教师的自省与反思意识,促进教师自我优化工作行为,通过与学校的期望值对比、与学校中的模范对比,调整自我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能。在实践中,我们重点以教师个人成长手册和导师制为抓手,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1. 成长手册,让教师成长岁月留痕
  以教师个人成长手册为依托,湖州四中建立了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围绕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工作。教师在完成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个人成长手册系统全面、真实地记录个人的研究轨迹,作为教师自我诊断、专业提升及管理能力评价的依据。
  学校整合《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和《听课本》,编制了新的《且行·且记·且思教师岁月留痕》教师个人成长手册。成长手册由四大板块构成,其中规划板块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等;学习板块包括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和读书心得;教学板块包括听课记载表、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板块包括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荟萃。
  教师个人成长手册的编印,旨在翔实记录每个教师成长的足迹、专业发展的历程,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全面、科学、健康地发展。每一学年初,学校将教师个人成长手册发给每位专任教师;学期末,教科室检查教师个人成长手册的使用情况;学年末,教科室收回教师个人成长手册,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在教师个人成长手册的使用中,教师自己定位个人发展目标,提出切合自己特点的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自主式”发展促进教师迅速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思想,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推动学校名师工程的有效开展。
图片由作者提供

  2. 导师制,让教师发展有了依托
  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靠一支结构合理并能协同合作的教师团队,教师的协同合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中,通过合作互动凝聚集体的智慧,形成个体难以独自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创新观点、思路与行动方案,并将行动策略置于一个动态的框架下及时做出调整,以促进目标的达成。以“合”为本,以“和”为形,和合共生贯串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始终,促成了教师团队共性和个性的相互融合,使学校走上一条内涵发展、长效发展之路。   学校一方面加强名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相约星期五”和“名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给骨干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发挥他们的辐射、影响作用,促进全校一线教师自觉投身教育科研,壮大教科研骨干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示范作用,开展“成长伙伴1 1”活动,实施互帮互学、以老带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和鸣”教学竞赛,让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容易使教师发展进入思维方式单一、教学风格单一、课堂模式单一的僵化局面。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湖州四中实行了一对多、多对一的培养方式,目的是让教师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中、在不同特点的教师指导下,汲取更多的营养,增加更多的思考,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和路径,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指导中心,专人负责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并于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导师制”。
  湖州四中在导师制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立足校情,搭建平台,凸显特色”的青年教师培养原则,形成“校长负责,教育指导中心专管,导师帮教”的培养管理体系,制定了“一年合格,三年成型,五年成材”的培养总体目标。导师团队精准把脉,指导青年教师设计好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规划,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性 合作”:和合共生的学生培养之道


  在“和合共生”理念指导下,湖州四中努力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生态系统,在尊重学生差异、正视学生不同潜能、尊重学生独立性和兴趣特长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氛围 合力”,培育学生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直接影响。湖州四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将班级精神文化、团队文化的营造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并将最基本的德育单位由原来的班级细化到各个小组,形成了小组合作化德育管理模式。小组管理看似更注重细节,实则将德育管理的目标变成了宏观调控。传统德育模式下,班级的德育管理比例为1∶50(即一位教师直接管理50名學生),而在新模式下,这个比例调整为1∶10∶5(即一位教师直接管理10位组长,间接管理小组的5位组员),这样的调整使得德育管理更具目标性和实效性。
  在小组组建初期,我们就重视小组文化的建设。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了个性小组名、口号、奋斗目标、小组海报,有些小组还选了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激励组员。有些班级更是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将团队文化打造得有声有色。学校通过设置班级优秀小组水晶牌来激励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小组文化建设中,组长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对监控、引导组内合作,协调组内人际关系,带领组员反思,共同商量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从校级和班级层面都对优秀组长进行评比和奖励,以更好地鼓舞学生的士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化德育管理模式使学生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并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在这种氛围中,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和合共生。
  2.“数据 学业规划”,精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数据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考察和个性化发展均成为可能。湖州四中建立了针对每个学生的大数据平台,让教师成为精准教学的终端实施者。大数据平台通过学生学业测试数据分析,可以精确显示学生在年级和班级的所处位置、学科优劣和薄弱点。尤其是在试卷讲评课上,学生试卷的整体分析、重点题型的讲解、即时数据的呈现,给教师调整备课内容、掌握教学重点、理清教学难点带来了不少帮助。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推送个性化的练习题、错题本,为学生量身定制更为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改进措施,以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根据年级、班级学生特点,湖州四中建立了学生学业生涯发展档案,围绕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选择三个关键词确定年级生涯发展指导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指导学生制定初中三年学业规划,围绕学业规划开展系列指导活动。实践中,学校在反思已往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基础上,修改编制《初中生涯发展手册》,指导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把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业计划。
  一所学校的向前发展需要有属于自己的跑道,一所学校的内涵提升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品质,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支撑系统。湖州四中将在“和合共生”的生态管理之路上,不断走向属于自己的明天。
  人物小档案:
  徐来潮,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州市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湖州市劳动模范,湖州市名校长,湖州市第三届“春蚕奖”获得者。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近三十年,把培养团队精神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以“和合共生”为理念的优秀团队文化。代表作有《和合共生,打造学校优秀团队文化》。
  (编辑 崔若峰)
其他文献
摘要:变易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的理论,它是基于传统的迁移理论提出的,是对传统迁移理论的超越.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变易理论的内涵,以“加速度”概念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变易图式的对照、区分、类合和融合四种功能,以及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变易理论;变易图式;迁移;关键特征  作者简介:赵惠松(197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有关计算题的解题要求,归纳出中考对物理计算题的一般解题要求,即文字说明、公式、演算步骤和物理格式,并分别予以详细剖析.通过实例,对基本解题要求和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键词:中考;计算题;解题要求;实例  作者简介:赵建峰(1974-),男,河北任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解题研究.  先来看部分省市中考题对计算题(有的省市称为“综合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中小学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传播过程中资讯丰富、传播迅速、形式多样、内容喜闻乐见等优势,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以说教为主、简单生硬的传统方式,化挑战为机遇,成为学校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我校依托课题研究,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视听兼备,让德育资源“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传
期刊
摘要:中考命题具有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时代性,本文从命题特点的角度对机械运动和力板块的复习提出一些对策,期望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考复习;物理命题特点;机械运动和力  作者简介:虞嘉(1981-),女,江苏泰兴,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力学是物理学最基础的分支,是物理学的枢纽和主线,没有力学,物理学就失去了基石.在中考中力学占相当大的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为学生服务.通过多科老师的反馈,我发现很多学生思维模式单一,思路打
期刊
在当今时代大变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高要求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基于学校实际,充分把握学校德育系统各要素的关系,整体构建校本化的德育体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笔者曾在两所学校任职,现仅以曾任19年校长的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以下简称“京溪小学”)的德育工作为例,分享我们基于系统思维,从理念系统、行动系统与评
期刊
摘要:关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探讨,大多处于思辨阶段.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一项重要课题.做好整合和发展,深入发现和挖掘现有教学过程中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内容和做法,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教学重演律为导向、以真实体验为基础、以原始物理问题为抓手、以思维活动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重心的“五位一体”教学策
摘要:在学习机械功与能这一章时,滑轮组绳子段数的判断对于初学者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常常因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影响解题.本文从力平衡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确定提起重物需要几段绳子来承担,这一方法使使解题变得非常简單而快速.  关键词:滑轮组;绳子段数;受力分析; 力平衡  作者简介:李明娟(1966-),女,浙江宁波镇海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摘 要:變质量问题是热学问题中常见的一种物理模型,研究对象的合理选取可以巧妙地化变质量问题为定质量问题.本文用三种方法对一道变质量的错解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错因分析;正确解析;辨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微课”正逐步进入教育工作者视野,在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微课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微课的产生、发展、内涵与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微课在实践应用中的分类、应用效果以及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微课;中学物理;微课设计;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佳乐(1994-),女,山东聊城人,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