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穿羊肉串”还是“串羊肉串”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竹签等把切好的羊肉块连贯起来做成羊肉串,是叫“穿羊肉串”呢,还是叫“串羊肉串”呢?这两种说法现在都有,在卖羊肉串的店铺里,有写作“手工穿羊肉串”的,也有写作“手工串羊肉串”的。现在有专门制作羊肉串的机器,在推销这种机器的广告中,有的叫作“穿羊肉串机”,有的叫作“串羊肉串机”。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语料中,两种说法都有很多。例如:
  (1)一个穿串工一小时能穿多少羊肉串?
  (2)3名洗碗工,同时还担负着穿羊肉串的工作。
  (3)大家决定和阿里木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他们和阿里木一起穿羊肉串,又一起出摊,在旁边仔细观察他如何叫卖。
  (4)一斤羊肉大概能串20串羊肉串。
  (5)说干就干,姚师傅就兴冲冲地去市场买来串羊肉串的竹签,每天花两个小时制作埃菲尔铁塔。
  (6)孩子们有的去饭店帮忙,有的去羊肉串店去串羊肉串,还有去超市装袋、去花店送花,甚至还有去单位保洁的。
  前三个例子是“穿羊肉串”,后三个例子是“串羊肉串”,那么两种说法哪种更规范呢?这还要从“穿”和“串”的区别说起。
  首先是读音,“穿”读作chuān,“串”读作chuàn,口语中一般只说“chuān羊肉串”,不说“chuàn羊肉串”,即便写成“串羊肉串”,也读作“chuān羊肉串”。我们问过卖羊肉串的小贩,他们也把“串羊肉串”念成“chuān羊肉串”。因此“串羊肉串”的“串”在口语中实际读音与辞书中注的规范读音不符。
  其次是词义,“穿”跟“串”的词义有所不同。“穿”做动词用时有好几个意义,让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穿衣服”的“穿”。另外还有三个意义,一是弄破、弄透,例如“把木板穿了个洞、滴水穿石”。二是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例如“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三是用绳线、竹签等通过物体把它们连贯起来,例如“穿糖葫芦、把珠子穿起来”,“穿羊肉串”的“穿”就是这个“穿”。“串”做动词用时也有好几个意义,其中一个跟“穿”最后的那个意义相近,表示“把相关的事物连贯起来”,常用来组词,例如“串讲、贯串、串联”等;有时也能单用,例如:
  (7)这部仅仅10分钟的经典动画片《三十六个字》,将36个象形字,串成了一个个好看好听又好玩的小故事。
  (8)阅读的时候要去找到这个中心主题,才能抓住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把散乱的材料串起来。
  (9)索道缆车把山峦连起来,把远山近景串起来,坐在上面大有俯瞰百重山,遥看一千河之感。
  “穿”和“串”虽然都有“连贯”的意思,但二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穿”是要用绳线、竹签来穿,而且一定要让绳线、竹签从所穿的东西中通过并使它们成串,而“串”只是把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从词义角度看,“穿羊肉串”的说法更符合道理,因为羊肉串要用竹签等来穿,而且竹签一定要从羊肉块中间通过。
  因此,不论从读音上看,还是从词义上看,“穿羊肉串”的說法都是规范的,而“串羊肉串”的说法就显得不够规范了。那么,为什么会把“穿羊肉串”写成“串羊肉串”呢?这是因为“穿”和“串”意义有相通之处。据学者研究,“串”是“穿”的滋生词,“穿”是动作本身,“串”是“穿”的结果,即穿后而成的东西,如“珠子串、羊肉串”,读音也从平声变为了去声。所以“穿”和“串”都有“连贯”的意思,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二者是近义词。另外,“串羊肉串”比“穿羊肉串”显得更形象些。这些可能都是出现“串羊肉串”说法的原因。
  由于“串羊肉串”的说法在语料中占有一定的数量,以至于有的字典也承认了这种说法。例如:
  串chuàn许多个连贯成一行(hánɡ):把羊肉块儿用竹签子~起来|~联|~讲。
  尽管“串羊肉串”的说法在语料中占有一定的数量,但严格来讲目前还是不符合规范。作为辞书,规范的尺度应该更严格一些,对这种突破现有规范的说法予以承认还是不够妥当的,最好能够在修订时纠正过来。
  (摘自《光明日报》 2018年1月14日 第12版)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0日上午,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設,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弘扬中医药健康理念,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计划生育协会携手健康管理协会,联合市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邀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同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义诊活动,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活动通知发布后,辖区的很多老年人、中年女性、育龄妇女慕名前来就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知名专家前来坐诊,通过脉诊、舌诊的方式,免费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不断地加强学习来助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这既是适应时代的行为选择,也是语文教师所处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本次培训中,王荣生教授围绕“真实情境”“大概念”等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热点词进行了专业解说,以是“航行者”还是“冲浪者”这样形象的比喻,对一线教师给出了思辨性正确引导:把握主要、次要,把日常的航行和探究性冲浪区分开;
清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葵树上晶莹的晨露一滴一滴滑落到池塘中,泛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一阵葵树的清香在鼻尖轻轻掠过,我的思绪渐飘渐远……  我的家乡在新会,孩童时我住在奶奶家。静谧的夏夜,奶奶哄我睡觉,便会执着金黄的蒲葵扇,坐在我身旁轻轻地扇着,嘴里哼唱着我熟悉的摇篮曲,清凉中夹着阵阵葵香使我进入恬静的梦乡。  每天都能看到奶奶在院里忙碌,只见葵树叶子和剪刀在奶奶的手中上下翻飞。我问奶奶在做什么
风咆哮着,夹杂着冰凉的雨丝胡乱地砸在我的脸上,令我难受得睁不开眼。拐弯时,另一辆单车与我相向而行,我躲避不及连人带车跌倒,那人骂骂咧咧地远去,唯留我在铅灰色的阴云下无奈地推着摔坏的单车。刺目的试卷在摔倒时飘落在泥潭里,如我此刻一般狼狈不堪。  带着一身的寒气与疲惫,我将车停在阳台。  “怎么湿成这样?又忘了带伞吗?”外公急忙接过我的书包,“车也坏了,人没事吧……”  “怎么考这么差!”母亲打断外公
一、阐释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原比照,理解别里科夫人物的复杂性。(重点)  2.通过聚焦探究,理解契诃夫作品的恒久价值。(难点)  3.通过深度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二)设置依据  1.学情方面:约为9000字的原版小说,被压缩到4000字左右,造成学生前置性学习中的诸多困惑:比如人物单薄、符号化,情节推进不合理,这些问题恰恰有损经典小说的艺术性,所以,将足本和删节
部编版语文在指导思想、编写框架、助读系统、篇章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如何教才更有效?尤其是阅读教学,“教读”“自读”等概念的提出更是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受到来自新教材如何实施的压力。基于此背景,本文着眼于部编版语文“自读课”教学的有效性,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探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自读课教学设计。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论的自读课教学设计基础   部编版语文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由教师引
【作者介绍】  张晓风,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讲授中文、小说,戏剧、诗词等课程。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她的主要作品有《地毯那一端》《红手帕》《愁乡石》《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等。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
从唐朝开始,南方作为经济与人口的中心,逐渐崛起。哈佛中国史系列《世界性帝国:唐朝》中提到:唐朝之前,“南方”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成遍布丛林、沼泽、瘟疫、毒草、野兽的危险奇异之地,是众多贬黜官员一去不复返的流放之所。虽然在唐代,南方仍然具有这些意象,但在唐人的印象中,仍旧荒蛮的“南方”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岭南唯一的都市广州。在盛唐晚期,它一跃成为经济繁荣、外商云集的城市。  广州城里的外国人主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伴随着张籍的《秋思》,秋天,静静地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此时天高云淡,让我嗅到淡淡的秋的气息。  起风了,有丝丝的凉意,秋来了,秋天真的来了。  这就是秋天吧!走出家门,一阵细风抚过脸颊,又冒失地冲进了院子,兜了个圈儿,“尴尬”而“腼腆”地出来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秋风在不经意间已将酷热的夏季飘远,虽然夏的气息依然存在,但那高远的蓝天带来了对秋天美好的感悟。不再担心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阅读是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帮助我们积累经验并创造经验。但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的推动与实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基于此,我们通过“分阶式阅读,搭建阅读的梯度”“评点式阅读,提高阅读的精度”“快速式阅读,增添阅读的厚度”“在线式阅读,扩大阅读的参与度”等方式,整体推进、全面引领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