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戏剧教学实践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012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表演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将戏剧教学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效果。但目前的初中英语戏剧教学存在形式化与学用分离的问题。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进行初中英语戏剧教学,有助于探索学用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英语戏剧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产出导向法;戏剧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使学生通过英语课程“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将戏剧教学引入英语课堂可服务于以上要求。戏剧教学,又译为教育戏剧,来源于英文Drama in Education,是指把戏剧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戏剧的形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就是把戏剧元素融合在教育中,用戏剧的形式或者有剧场特点的活动展开的一种教育模式[1]94。在现行英语教材中,与戏剧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开始逐渐出现,如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Study skills的主题即为“How to read a play”,这为英语教师进行戏剧教学尝试提供了素材和支撑。然而,由于教师对戏剧教学的意义在认知上尚存不足,对在戏剧教学中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意识不够,导致操作方法不当,使得戏剧教学在实际课堂中表现出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即只是把学生拉出来演一演,并没有将语言学习和综合运用真正结合起来,看似热闹,实则费时低效、学用分离。本文以上文提到的教材内容“How to read a play”为例,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尝试探索一节学用结合,有益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戏剧教学课。
  二、产出导向法概述
  产出导向法,译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团队构建的“全新的、本土化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2]1,旨在改变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不良倾向。产出导向法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作为教学理念,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四个教学假设。其理念精髓“学用一体”重点强调课堂教学中的输入和输出要一体化,即学一点就要用一点,输入与输出之间不能够有长时间的间隔,要实现学与用的无缝对接[3]393。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是一个“先输出—再输入—再输出”的动态循环链,主要由“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组成[2]1。驱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产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刺激其学习欲望;促成环节要求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材料,学以致用,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评价环节则是指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其“成品”或“半成品”做出即时评价或延时评价,巩固所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评促学[2]1。
  三、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戏剧教学实践
  (一)教材解析
  译林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Study skills的主题是“How to read a play”,教材内容很简单,仅包括两部分:一是将一个简短剧本中的“幕(act)”“场(scene)”“舞台提示(the setting)”“人物(characters)”和“台词(dialogue)”等基本结构标记出来;二是呈现另一个简短剧本,给出几个“wh-”问题作为练习,来考查学生是否已经了解剧本结构,以及能否读懂简单的剧本内容。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给出的指导性教学目标较简单,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剧本结构,并看懂简单的英文剧本即可。
  本课例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期望以教材内容为平台,虽取之于教材,但高于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戏剧学习体验,以戏剧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综合考量文学地位、文化背景和学生学情等诸多因素之下,对大量英文戏剧进行筛选,最终选定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作为这节戏剧教学课的内容载体。
  (二)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戏剧教学实践
  本课例从戏剧《威尼斯商人》中选取四个片段“Bassanio’s problem”“A horrible contract”“Happy couples”和“Antonio’s trial”(这四个片段贯穿起来可以代表整部戏剧的完整内容),将这四场戏的剧本打印发给学生作为学习材料。教学环节以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驱动—促成—评价”为依据进行设计。
  1.情境创设,产出驱动
  驱动是产出导向法的首要环节。产出导向法“始于产出”[4]37,所以产出驱动环节至关重要。在此环节,教师呈现一个真实的交际场景来故意挑战学生的产出能力,布置产出任务,刺激产出欲望,并让学生先尝试输出,使其自己发现产出有困难,从而调动起其学习需求,驱动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396。
  【教学片段1】
  教师以极具震撼效果的音乐加倒计时作为开场。随着金色幕布拉开,戏剧名称“The Merchant of Venice”跃然于屏幕之上,课堂瞬间变成剧院,师生均感身临其境。教师播放戏剧中的一个视频片段,即“Bassanio’s problem”,Bassanio因为想娶Portia去找朋友Antonio商量借钱。之后,师生就视频内容进行简单谈论,教师呈现“Play”一词,并问学生:“Would you like to act out a play like the actors?”学生积极响应,教师便让他们拿出课前发的剧本,跟搭档合作,尝试表演这一场戏;学生很快便发现自己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通过预热尝试,学生意识到自己對戏剧的了解尚有许多不足,产生了学习欲望。接着,教师正式呈现这节课的产出任务:在给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剧本中挑选一场(scene),做出完整的表演。   设计说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教师要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和进步”。教学伊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置身其中的心理感受,目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根据“产出导向法”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教师设定产出任务为表演一场戏剧,让学生尝试完成,给学生提供了“知不足”和“知困”的机会[5],使其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口,从而在激发其学习热情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欲望。
  2.分层指导,产出促成
  促成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环节。在产出导向法中,“输入促成”务必与“输出驱动”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输出驱动(也就是产出驱动)之后,必须要有能够与输出任务精准对接的相对应的输入内容,来促成输出任务有效顺利地完成[3]395。学生要完成一场戏剧表演,需要读懂剧本,剖析了解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情感感受,寻找自己的舞台自我感觉,将角色充分表现出来。据此,教师对产出任务进行分析解构,细化成具体的促成点,如戏剧结构、戏剧内容、戏剧语言、戏剧表演等,并对每个促成点进行指导,逐层推进,精准指向产出任务,促进产出任务的完成。
  (1)理清戏剧结构,助力产出促成。
  戏剧结构是由情节、幕场等要素构成的戏剧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情节的安排、分幕分场的处理等。时间和空间都受限,使得剧本的艺术结构和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显得尤为重要。其作用好比要建一栋房子,地基高低和各房间的布局分配是否合理妥切,将决定房子是否实用舒适。
  【教学片段2】
  教师呈现教材(即Study skills “How to read a play”)第一部分内容,该内容为一个十分简短的剧本,标记了剧本的各构成要素:幕(act)、场(scene)、舞台提示(the setting)、人物(characters)和台词(dialogue)。在明晰了剧本结构之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威尼斯商人》“Bassanio’s problem”(即教学开始学生尝试表演的一场戏)的剧本,独立完成任务:模仿教材,标出该剧本的结构;然后在班级核对答案。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剩下的三场剧本中自由选取一个,并同样标注出剧本结构,再选取三名学生(每一场戏选一名)的成果投屏展示,全班一起做出评价。
  设计说明:要读懂剧本,首先必须知道剧本的构成以及各构成的作用。由于剧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事物,所以教师从教材中的最简单的范例入手,先让学生对结构有所了解,懂得剧本每一部分的作用,再举一反三,让学生分析自己手上的剧本,助力学生后续对剧本内容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输入,并将输入性材料和输出活动紧密结合,边学边用,学用结合,这也是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说”所强调的理念。
  (2)理解戏剧内容,助力产出促成。
  戏剧内容主要指戏剧故事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并体现矛盾冲突,是戏剧的主体构成。
  【教学片段3】
  教师将上一环节结构梳理最后展示的“A horrible contract”剧本定格在大屏幕上,借助几个“wh-”疑问句,带领学生对戏剧内容进行解析。教师通过“Who are the people in this scene?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Why does Shylock/Antonio do this?How do they / does he feel now?”等问题的追问,帮助学生读懂戏剧内容:Antonio为了朋友,在自己没钱可帮的情况下,去找了死对头Shylock借钱;而Shylock更是借此机会打算狠狠报复Antonio,所以逼他签订了割肉偿还的可怕条约。条约签订之时,Antonio和Bassanio的内心是担忧的,而Shylock心中则是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他等待着让Antonio割肉偿还的那一天。
  教师一边跟学生共同分析,一边在表格中(见表1)逐一呈现答案;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在其余三场剧本中任选其一,合作完成相关部分的表格;最后,教师选取三组学生(每一场选一组),向全班同学汇报阅读成果,讲述该场戏的故事。
  设计说明:要表演一场戏,势必要知道这场戏的内容是什么,并具化到地點、人物、事件、人物行为的缘由以及人物的内心感受等。借助学生之前对剧本结构的知识储备,由简入深,从整体到具体,分析目标剧本的必要细节,给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提供帮助,同时也做出一个示范,教给学生如何读剧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揣摩戏剧语言,助力产出促成。
  戏剧语言,这里主要是指剧本里的对白。读者或者演员读懂故事后,能够通过戏剧语言及语言的表现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绪体验。
  【教学片段4】
  教师简单梳理《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关系后,给出一句带有舞台提示的台词:(shouting) I have six thousand ducats here. Release Antonio!师生一起分析这一句台词是谁说的、在什么场合下说的、人物说出这句台词时候的内心状态如何、为何有这种内心状态、应如何表达方可体现其内心状态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听音频(三条音频分别用不同的语气来读这句台词),并选出表达最恰当精准的一条,然后模仿练习。
  随后,教师又呈现四句台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舞台提示进行练习,尽可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词所蕴含的人物情感状态:
  ① (firmly) Why should I? No mercy! I want justice!
  ② (dropping the knife) What? Okay, I will accept the money.   ③ (coldly) Remember, you signed the court papers. You must take a pound of flesh, or you get nothing at all.
  ④ (angrily) I drop my case!
  针对每句台词,教师随机挑选几名学生来读,其他学生在每组诵读的学生中选出感情表达最精准到位的一位。之后,教师呈现本部分音频片段,让学生仔细辨听演员的发音和语气;然后逐句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模仿。最后,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临时组成一个配音小组,播放无声视频,让学生对这一场戏进行配音。学生兴趣高昂,被选中表演配音的学生均表现自如、情感充沛,顺利完成了任务。
  设计说明: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3]396。此片段的剧本内容为“Antonio’s trial”,从对剧本人物的情感体悟到学习音频呈现的语言样态和情感表达,教师给出一系列“促成”帮助,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配音成果。此环节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对语言认知和文学作品的双重内化,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以后,对产出任务的完成会有很大的自信。
  (4)体悟戏剧表演,助力产出促成。
  外部表达依赖于内心体验。真正的现实主义戏剧并不是表演角色,而是真正地体验角色。学生虽不是专业戏剧演员,但他们“对人物内心的塑造体现出其对台词、场景和不同文化生活的理解和再创造,特别是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表现力”,这在一般的课堂很少看得到[1]93。所以体悟人物,跟人物情感共鸣,对促成学生完整呈现产出任务十分必要。同时,学生深入人物,并将自己代入角色,进行移情体验,再表现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都有很大的锻炼。
  【教学片段5】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内容是如何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心理感受。视频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兴致很高。视频播放结束后,屏幕上出现一系列表达情绪的词语,学生先自行训练,然后进行“表演大考验”。学生到台前抽签,抽到哪个词语就要立刻做出相应的表情或肢体动作,由其他同学的掌声程度判断其表演是否精彩到位。然后,再次播放“Antonio’s trial”这一场的视频,不同的是,这次播放有声视频,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然后请学生分享观察到什么,并做出模仿表演。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逐渐让学生打开,消除羞涩感,为之后的产出任务做好心理准备;二是让学生体验如何用外在表现去展示内心,真正体会“表演”二字,为之后的产出任务做好基本功准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看”列入语言能力,成为除了听、说、读、写之外学生需要具备的第五大技能。通过看戏剧视频获取需要的信息,就是在培养学生“看”的技能;而根据“看”到的信息进行有效选择,完成学习任务,则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任务展示,产出评价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的必要环节。产出导向法的评价阶段,意在把握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即时评价(针对促成活动和产出成果)和延时评价(主要针对产出成果)两种评价方式。“评价反馈是实现以评促学的有效途径,要指向明确,有的放矢,从而发挥评价结果的诊断功能和促学作用”[6]。
  【教学片段6】
  产出任务展示环节为小组活动,每一组在给定的《威尼斯商人》剧本中挑选一场(scene),做出完整的表演。小组根据剧本,在组内分配角色,合作练习,并简单准备所需道具;教师也会提供场景和道具,供学生选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随机挑出三组上台表演;同时,组织学生运用简单易操作的戏剧表演评价表(见表2),在自评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组际评价。
  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并“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此环节的评价设定,既体现了戏剧表演的专业要求,起到对产出任务的评价作用,让师生了解任务达成的不足之处,以评促学,帮助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起到引导作用,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作用。
  (三)教学启示
  这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各环节达成度高,学用结合效果显著,学生在产出环节表现优秀。教师于课后访谈部分学生,学生均表示戏剧学习很有趣,获得了许多在常规英语课上未曾有过的体验,并表达出对下一次戏剧学习的期待。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
  (1)将戏剧教学引入初中英语课堂,能够给学生提供别样的英语学习体验,极大地刺激其英语学习热情,促进其英语学习积极性。
  (2)戏剧学习是一个综合听、说、读、看、写的全方位学习和体验,英语戏剧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确实起到全面发展的作用,有进一步探索的价值。
  (3)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强,这启发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做好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长效关注度,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同时,尽管尝试初见成效,这节课仍存在不足。比如教师虽精心挑选了戏剧《威尼斯商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场,已经能够将整部剧的大致内容呈现给学生,但在一节课中学习感知一整部剧,显然会存在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入、对故事背景文化感知不够透彻的弊端,使得学生的表演不够成熟。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师生均从中收获颇多。
  四、结语
  英国著名戏剧教育家布莱恩曾举例说明如何让孩子理解“盲人”这个词:教师或许可以告诉孩子盲人就是看不见任何东西的人,但这样他们只能从理论层面了解概念;如果让孩子闭上眼睛,尝试独自走出一个房间或一栋楼,那么就能让他们切身体验到盲人的感受。戏剧教学就是这样一种体验。这节课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支撑,将平时少有尝试的戏剧教学引入初中英语课堂,“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产出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由于将产出导向法和英语戏剧教学结合进行教学实践尚属初探,仍有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但无论如何,这一结合的确是值得英语教师认真探究和继续实践的课题。[□][◢]
  參考文献:
  [1]王蔷,钱小芳,桂洲,张力青.以戏剧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英语戏剧课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2]张运桥.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5).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
  [4]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
  [5]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50.
  [6]张运桥.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线上教学——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1 Reading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0(24):4.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本土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整合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设计文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技能;创设文化交流情境,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体的单向跨文化英语学习,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英语课程应促进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本期“专题研究”聚焦“本土文化与英语教学”这一主题,刊登4篇文章,探讨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本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等问
摘要:英语绘本画面精美、情节有趣、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帮助他们学习和积累语言。让英语绘本在英语课堂上发挥积极的辅助性作用,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赏读绘本插图、分析绘本结构、推敲绘本细节等多种策略,提升绘本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绘本;赏读插图;分析结构;推敲细节  英语绘本画面精美、情节有趣、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有助于提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秉承“和教育”的办学理念,总结提炼出量时--作业限量而做、度力--作业因人而异等实践经验,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时间、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 要:巧妙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要挖掘问题、文本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连结点,并利用课前设问、课中设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思维  英语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问题则是英语课堂学习上的“火苗”,能够有效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发展性”教研针对农村初中存在的教研不力、不活现象提出,指的是基于学校教研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研部门的引领,对学校不能独自解决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创新校本研训一
摘要:儿童创造性劳动是指儿童运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和思想去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实践,包含着儿童主体的个性化思维和实践。以“农场课程”培养儿童创造性劳动,从三个层面发力:“创造有责任”,把“农场主人”的身份还给学生,培养其劳动责任感;“创造有方法”,把“农场开发”的本领教给学生,提升其劳动参与感;“创造有甜头”,把“劳动创业”的平台留给学生,培养其劳动幸福感。  关键词:农场课程;劳动教育;创造
摘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倡导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倾听他们的思维过程,努力寻找他们“在学习”“在思考”“在碰撞”的“证据”,并让这些“证据”成为优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尝试通过构建表达支架、设置层层追问和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语言外显思维过程,“听见”学生的“思维”,以能更准确地了解与把握真实学情,实施更精准的教学改进,为学生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摘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面把握学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动力,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沟通法和诊断预习法进行课前学情收集,明确教学起点;运用白描记录法、发言统计法和观察错误法进行课中学情收集,调整教学方式;运用测验评价法、目标分析法和作业讲评法进行课后学情收集,反思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情;收集;全阶段  全面
摘 要:为发挥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结构化的指导作用,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展互文性教学。互文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炼简易读本的文本主题,在主题的统领下,整合原著读本、英语报刊和课内教材的阅读,实施结构化、互文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關键词:互文性阅读;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一、引言  随着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