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经分析

来源 :今日财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效益也在不断变化。应对这些变化的根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使工业发展转移到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益的基础上。在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关键词]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中长期内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以宁化县为例,对山区县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原因和路径进行初浅分析。
  
  一、宁化县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宁化县抓住海西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都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2010年,全县实现GDP5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2:37.9:31.9,与2005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得上升了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方向发展较为正确。但从经济总量比较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效果来看,宁化县产业结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一是经济总量小。2010年,全省GDP排名70位,人均2.1万元,排名74位;二是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一产业比重分别高于全省、全市23.5和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18.4和14.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总体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二、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在第一产业发展方面,难以转变农业大县的主导地位。
  宁化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状况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相对匮乏,这些制约宁化二、三产业的发展,全县耕地山地面积多,耕作条件良好,加上农业人口达21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60%以上,这就决定了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从深层次看,宁化的第一产业又是相对于整体落后的,主要是:
  (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有完善的农田水利条件、牢固的防洪保障条件和良好农业生态条件。虽然宁化县多年来一直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因受县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对农业投入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河道河堤治理、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显薄弱。
  (2)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整体上还处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全县只有一家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烟草公司,其余的农业企业在规模上,还是辐射带动能力上都还显不足。另外,产业化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不能保证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的需要。
  (3)现代化水平较低。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技术落后。基本上还处于手工劳作,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意识淡薄;二是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发达国家的农业结构的特征是畜牧业占60-80%,而宁化农业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全县农业的规模经济。三是劳動力素质较低。现有45%以上的有一定文化的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留给了妇女及老人从事农业,对第一产业得发展极为不利;四是农业资金投入渠道狭窄。现代农业的本质特点就是“高投入、高产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完善的投入体系应该以政府扶持资金为导向,以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以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投入体系,现宁化县对农业投入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在农业资金投入体系上还需进一步创新。
  
  (二)在第二产业发展方面,难以改变工业规模较小的发展局面。
  宁化县的工业历来基础差、底子薄。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4.41亿元,大多以林产化工、建材生产行业为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0家。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达112家,总产值达40.1亿元,十年发展近10倍的增长。近几年连续高位增长,但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基数小的基础上,2010年规模以上增加值全省排名66位,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
  (1)结构不合理。一是初级加工型企业占主导地位,资源深加工企业少,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严重滞后。全县300多家工业企业中,采矿业有近30家、制造业230多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50多家,近30家采矿业中土沙石的开采企业就占20家,而且多数矿产企业局限于原矿的采洗,对矿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企业极少,230多家制造业企业中,仅木材加工企业近30家,90%以上的企业属于初级加工型企业,50多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小水电及乡村自来水厂,这些工业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形不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二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缺少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难以实现产业聚集效应。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仅有3家中型企业,其余全部都是小型企业,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小、散、乱”状态,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上都非常脆弱,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低,全县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鑫宇金属制品、行洛坑钨矿和金江钨业三家,但这几家在本县都没有下游企业,对其它工业基本上没有辐射作用,在传统资源优势木材加工行业中,也是各企业各自为战,只有竞争,没有关联,产业聚集效应无法实现。在产业布局调整上,缺乏有效整合,企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缓慢。三是增长方式粗放。90%以上的企业是资源高耗型企业,企业的增长只是生产上量的扩张,在品牌构建和产品创新上鲜有建树,这种对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增长,导致资源的极度浪费和生态的极大破坏,不利于宁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优秀的开拓型企业家。由于在工业兴县战略下,准入门槛低、政策优惠多,条件相对宽松,业主通过对相对低廉的原材料简单粗加工便可获取一定的利润,所以多数业主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表现出急功近利对企业缺乏合理的布局和长远规划。同时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科技投入低。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对科技经费投入只有615万元,对企业技术改造经费的投入只有172万元,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县内无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无一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是宁化工业企业多年来无一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
  (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后劲弱。由于大部分县域工业企业为小企业,信用等级低,银行融资难,自筹资金和吸引投资能力差,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更新速度慢,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难以改变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
  宁化毗邻江西,是福建通往江西的重要门户,总人口35.3万,常住人口不到30万,是三明地区的人口大县之一。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第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但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
  (1)总量小、速度慢、比重低。2010年宁化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人均增加值5240元,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并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GDP增长速度。2010年GDP增长13.6%,而第三产业增长8.7%,贡献率为24.4%,低于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全省40%的平均水平。
  (2)内部结构不合理。2010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中,批发零售业占4.4%,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占4.7%。第三产业增长中,房地产业占14.7%,住宿占24%,餐饮业占7.8%。由此可知,宁化基本是以财政工资性支出占比过大,税性行业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为主,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住宿餐饮业所占比重过低,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的信息、科技、咨询等所占比重太低,不足以形成推动第三产业提升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这充分说明,宁化县的第三产业发展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
  (3)城镇化水平过低。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率就是城镇常住人口占全社会常住人口的比重。近年来,宁化县城镇化率虽逐年提高,但进展缓慢,2010年全县的城镇常住人口8万,城镇化率仅为25.2%,低于全国的46.8%。城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镇常住人口是地三产业的支撑者、消费者,城镇化水平过低,导致在本县内无法对一产过剩的劳动力进行有效的转移,土地、资本、技术等其它生产要素无法进行合理的配置,制约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对新兴服务业的培育速度,影响了宁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分析
  
  (一)要有好的发展目标。一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超前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地方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突破传统式的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突出科技,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三是要贯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策,以适应建设投资主体的变化和经济成份多元化的需要。因此,“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重点体现,并以做强、做大第二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发展才能实现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
  
  (二)具有超前的调整思路。一是转变政府职能问题。做好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规划、信息引导工作,创造一个优质的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消除各种障碍,按市场规则,培育公平有序、法治严明、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组织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二是发挥资源优势问题。区位优势(闽赣边界中部经济重镇),大力发展贸易业和物流业,生态优势(农业大县和闽江源头),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文化优势(世界客家祖地),大力发展客家文化产业旅游资源优势(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别具一格的天鹅洞群),做大宁化旅游业矿产资源优势(宁化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做强宁化有色金属产业。发生产业辐射,形成产业集群,扩张总量。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先从多数企业的观念、科技资金、企业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抓起。县财政应专门筹措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科技项目投入和科技项目投入担保贷款,最大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科技投入经费问题。主动地帮助企业对接科技项目、对接科研机构,尽最大努力地帮助企业突破制约科技发展的各种障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2015年R&D投入占GDP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逐步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要有真正落到实处的措施。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一是融资渠道要宽。用好政府扶持资金,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向农业投入;在典型示范、参观学习、效益对比等方法中,带动农民自己向农业的投入,盘活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龙头公司、发展专业大户等有效载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二是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按国标对主要农产品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出详细的、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农民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确保全县绿色生态食品的发展),抓好农民科技素质培训。三是创新农业经营理念。重视品牌建设,挖掘和保护传统品牌(如河龙贡米、宁化牛角椒、闽西虎杖、客家米酒、淮土茶油等),创造新的品牌,并在质量和服务上维护品牌的形象,确保品牌的长久不衰。在招商引资中创新方式,吸引大企业、大公司投资农业,实行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重视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现代农业项目的附加值,如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业项目等。
  在培育现代工业产业集群方面。一是扩张总量。在招商引资中,“引得进、落得下、做得强”才是目的。二是优化结构。依托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竹木资源优势、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木竹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引进新企业时要以是否有先进技术为依据,從分利用专业团队,做好产业规划,着眼国内先进技术,高起点嫁接,分年度实施,努力培育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产业集群,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针对竹木加工产业分布广,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等现状,要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限制木竹外流,加大对大自然木业、联创精工公司的扶持力度,培育木竹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从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多结构、多层次产品的发展。加大对客家源食品、温氏食品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完成基地建设、产品升级、质量论证、品牌构建及推广,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壮大重点企业。宁化县应把一些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发展实力的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从资金、政策、项目、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引导企业扩张规模、延伸产业链,培育上市公司1-2户。发展新兴产业。要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快培育生物质能、生物医药、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三是搭建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难发展关键在融资难,政府要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和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标准,形成信息共享平台,引导中小企业信贷投向;加快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县信用担保总公司,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打造现代边贸服务业方面。一是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三产发展空间。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乡要加大乡改镇的力度,增加城镇人口的数量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形成聚集效应,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城区东扩步子加快,做大县城规模。二是以发展客家文化产业为抓手,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整合带有浓厚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资源的客家旅游资源,做足做深,比如向朝圣者和游客免费发放印有黄慎、伊秉绶等赋有宁化山水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和传奇色彩的旅游产品,提高宣传力度、旅游质量、景点品味。通过客家文化游,带住宿餐饮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它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三是立足区位优势,做强现代边贸服务业。规划好一批专业市场建设,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2010宁化统计年鉴》,宁化县统计局,2010年4月。
  [2]《2010年宁化县地区生产总值表》宁化县统计局,2011年4月。
  [3]《福建省2010年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序表》,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统计局,2011年4月。
  [4]《中共三明市委关于制定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三明日报》2010年12月10日。
  [5]《宁化县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草案)》,《宁化县人民政府文件,宁政文[2011]13号》2011年1月29日。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成功培育有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却成为各地政府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即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最佳目标模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对现存的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类。本文以吉林省旅游产业为例,进一步探讨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以及在其形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旅游产业;集群化;产业竞争力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分类    (一)产
期刊
[摘要]会计信息化有几个发展阶段,从会计手工到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ERP层面下的会计信息化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正确核算与转化历来是会计工作乃至企业全局管理中的难题,也对正确进行财务决策,正确运筹投资提出了高要求。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电算化:信息整合: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跳跃式发展,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发生彻底改变,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ERP也
期刊
[摘要]核心能力在人的职业能力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台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及不足,分析了台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教学方法举例。  [关键词]台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在于升学而在就业,就业不仅仅是靠文凭,最终是靠真本领。”这是台湾著名的教育家高震东先生的观点(《忠信教育法及其评要》)。所谓的真本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具备
期刊
[摘要]通过对国内发达地区高尔夫运动产业地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寻找出海南高尔夫运动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体现出海南高尔夫运动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发展结构还未完善、经营理念不够明显、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还没有达到具体要求等基本特征,掌握其具体的发展趋势:海南高尔夫运动将会实现平民化、海南高尔夫运动产业将呈现市场主导型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
期刊
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有两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一个是收入分配不公,另一个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的人认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是同一个问题,实质一样。笔者以为,二者是收入分配领域的两个不同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阶段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首要问题不是收入差距过大,而是个人收入分配不公。  我们常说的收入差距,实际上指收入相对差距,收入相对差距更大程度反应的是劳动者相互之间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
期刊
[摘要]在铁路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铁路多元经营(以下简称多经)企业在承担安置主业分流人员,盘活利用主辅分离和生产力布局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闲置资源,拓展铁路客货营销工作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资产使用    一、铁路多经物流企业与运输主业资产使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资产产权归属清晰但利益分配不清晰。铁路运输业与多经企业
期刊
[摘要]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房地产的调控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相比于近期基于政治高度的政府调控意志,本文将从国际经验视角展开研究分析,以便于我们更了解基于经济层面的调控基础是否具备以及地产政策调控对后续的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国际经验:经济关系    一、房地产行业现状    從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
期刊
[摘要]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种新型的服务业态,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水平,对推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肇州县的物流业发展迟缓,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物流基础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总体规划和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但从总体上看,发挥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物质基础、政策环境等优势。可以通过树立开放思维,强化发展意识;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选准发展重点,制定科学规划;搭建信息平
期刊
[摘要]2009年1月1日起,新增值税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我国的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影响    一、什么是增值税转型改革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与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進项税
期刊
[摘要]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集体经济为纽带,广大乡村经济为基础,集工、农、贸于一体,按照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形成的区域经济形状。本文是以禄劝县为例探讨分析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关键词]禄劝县:县域经济: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出路。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是实现现代新昆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