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级学生数学前概念调查及课堂中实施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wreoksb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前概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前概念没有高度的抽象性.
  【关键词】 数学;概念;抽象性
  数学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点、线、面等概念,尽管来自现实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无法找到,它们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点有大小、线有宽度、面有形状和面积. 另一方面,数学概念往往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来表示,如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这使其抽象程度比一般概念更高.
  一、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认知
  1. 贴近学生生活导入新课,呈现学生熟知概念
  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四年级学生对“互相垂直”这一概念是这样认为的:“水平方向的和竖直方向的两条线才叫垂直.”给学生建立相交成四个直角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引导学生明白互相是指两个对象之间彼此同等对待的关系, 有点深奥,其实同学们经常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等,都是突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 让学生用手势或者手指摆出相互垂直的各种图像,彻底打破学生对相互垂直一定要水平方向的和竖直方向的两条直线才叫垂直的错误观念.
  2. 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形成概念
  五年级学生刚接触圆周长的时候,普遍会有一个“圆周长还包括圆面部分”的错误观念.其实方法很简单,先用其他图案的实体图形确立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用线把圆形模型围绕一圈,让学生明白圆周长是不包括圆面的. 这样由大范围缩小到小范围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动手操作,更加促使学生对概念的确认并加深印象.
  3. 建立数学模型,理解数学概念
  调查五年级学生对“分数概念”的认识,发现学生很难清晰地建立起来,要靠死记硬背才能记住. 我教学时采用的措施是:首先给他们建立分数模型,从而再建立“分数概念”.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都可以称之为数学模型. 如自然数“1”是“1个人”、“一件玩具”等抽象的结果,是反映这些事物共性的一个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等. 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模型”构建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并在教材中初步体现,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反映.
  数学模型都具有现实的生活背景,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如构建“分数”模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一块蛋糕图,教师引导学生平均分,然后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实物进行动手分,接下去是教师出示一个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平均分,再接着是出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进行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抽象出单位“1”.教师可以反问:单位“1”是怎样分的?取出其中的多少份?教师概括: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数.
  二、学生明确数学前概念的几点举措
  人类学习的概念有些是关键体制明显、可以用某种规则描述的,如比例尺、乘积等,但有许多概念是难以定义的,如文化、智力、家具等,从定义是否明确、易行这个角度来考虑,数学概念绝大多数可视为定义明确的概念.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决定了数学语言高度的准确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数学结果的单一性或封闭性等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学习数学概念之前,掌握的数学定义是不明确的,是模糊的,一段时间的研究中我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做法:
  1. 教学中及时追问使学生明確概念
  教学中对学生的追问,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的思路,更加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误区,及时给予修正. 关键是提问的过程要注意几点:(1)最好可以从生活或者生动的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一步一步地追问,有耐心地引导;(3)碰到学生错误的地方,要即时改过来,然后继续引导.
  2. 教学中给学生建立丰富的数理逻辑经验,使学生清晰概念
  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经验和两种抽象. 两种经验即感性经验和感知经验. 感知经验是一种静止的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的经验,感知经验获得的只是一种静止的心理表象,只是一种图画式的东西,它是形成物理知识的基础,是远不能达到逻辑水平的,也不能实现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 感性经验是一种活动的经验,只有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动态的感性表象,这种动态的表象才是“数理逻辑经验”产生的源泉.
  以上是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一点收获,也是我对小学数学前概念探索的一些途径和策略.
其他文献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寻找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它是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可助推一个人的成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创造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笔者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学习习惯,创新学习习惯以及合作性学习习惯. 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谈个人点滴浅见.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数
【摘要】本文将通过归纳和分析PISA2012数学测评的目标与内容,揭示其评价理念,这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改进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发挥考试的引导和诊断功能;重视过程性学业测评的作用;建立有效可操作的评价流程;开展大型教育评估项目.  【关键词】PISA2012,数学测试;教育评价  一、引 言  PISA国际评估项目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自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考察15岁3个
“出镜”本指在电影或电视中露面,本文所说的“出镜”更多的是指教师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站到教学的前台表现他们自己.多让学生出镜,“坐着等,跟着行”的学生是没有市场的,教师的话语霸权是被否定的;多让学生出镜,情境教学和探究教学是大显身手的.  一、潜心创设教学氛围,让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疑难,摸清思维的突破口,预设出每节课学生思维的喷发点,构建灵活、开放、动
【摘要】本文通过数学本科基础课的数学内容,谈三种“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化归(模型)思想的认识,并指出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化归;极限  【中图分类号】G40-055  史宁中、柳海民指出: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什
【摘要】 对数学试卷进行讲评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 在讲评前,我们要做好讲评准备,弄清楚什么题目要精讲,什么题目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在讲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更好地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数学试卷;讲评;三要三不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离不开用试卷或者小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数学教学策略. 所以,对学生试卷进行评讲也就成为了数学教学中一个
【摘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充分利用生成资源,能激活学生思维,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善待生成,构建高效课堂.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生成资源,精彩课堂教学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课堂生成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依靠单一的应试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成效是远远不够的,实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更能提高对其的热爱和投入程度,同时提升教学成效. 下面就根据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对教学课堂如何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设计;探究性  引 言  在21世纪的教育里,满堂灌已经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课堂学习活跃起来已经成为
【摘要】 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开发课堂数学阅读的潜在力量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 数学阅读;现状调查;潜在力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1. 为解题而读题,阅读停留表面  笔者对300名学生,15名教师的数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30%的教师
【摘要】通过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假设,主要从力学以及运动学的角度对m1m2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且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每个人的死亡条件进行讨论通过MATLAB模拟与计算,得到一旦跷跷板被撬动,C必死,B绝对安全,A的情况与E类似的结论.最后进行了相关优化,讨论了控制单一变量下的情况并探讨了死亡人数最多的可能情况,并且得出“在基本假设1成立的前提下,无人会死亡.在否定基本假设1的前提下,当ξ>1.013,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