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 广州市卫生局立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08-YB-210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氨、凝血指标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重症肝炎按住院单双号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经胃肠道给予含益生菌的活性乳酸奶3次,3正餐餐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3正餐餐后给予白开水,2周后测生化值等一系列检查与治疗前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改善较明显,血氨值升高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有利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利于控制血氨升高。
  关键词 益生菌 慢性重型肝炎 胃肠道功能 血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8
   肝炎患者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及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而重症肝炎的除了上述消化道症状进一步加深外,还出现黄疸加深,明显出血倾向,肝萎缩,可有肝臭,有烦躁、谵妄、定向力和计算力障碍,嗜睡以至昏迷。对于重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强调基础治疗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慢性重症肝炎早、中期患者116例,按住院号码的单、双号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号为治疗组62例,男49例,女13例,年龄34~67岁,平均52岁。双号为对照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39~65岁,平均53岁。两组在病情、饮食、年龄、治疗方法上比较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均依肝病炎症活动度、肝损伤程度及胶原合成程度确诊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且是早、中期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方法:治疗组每天经胃肠道给予含益生菌活性乳酸奶3次,180ml/次,3正餐餐后半小时服用。患者服用酸奶的日期距生产日期最多不超过3天,保证酸奶中的益生菌活性。对照组3正餐餐后给予白开水。两组病例临床均采用抗病毒、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2周后再抽血进行一系列检查与治疗前进行对照。
   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室数据采用均(X±S)表示,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都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经治疗,两组的消化道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服用益生菌组改善更明显,见表1。
   经治疗后对照组PT降低率79%,高于对照组71%;PTA计数均值亦高于对照组。血氨值、PT、PTA血液检测情况,见表2。
   讨论
   益生菌能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动物实验研究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寄生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大量的微生物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为3类: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大量文献报道服用益生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菌群平衡[2]。乳酸菌通过黏附素与肠黏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黏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抗菌作用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下痢、肠炎、便秘和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以及皮肤炎症。其抗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和Eh(氧化还原电位)值,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于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蔺等有拮抗作用[3];产生的过氧化氧能够激活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菌属等;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如各种乳酸杆菌素和双歧菌素,对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有拮抗作用。另外,双歧杆菌等还可将结合胆酸分解为游离的肌酸,后者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比前者更强。
   乳酸菌在肠道中可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例如:维生素K,B2,B6,B12,叶酸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营养代谢。此外,乳酸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缺乏维生素K会减少机体中凝血酶原在肝脏的合成,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4],即便是轻微的创伤或挫伤也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出现皮下出血以及肌肉、脑、胃肠道、腹腔、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的出血或尿血、贫血甚至死亡。维生素K不足可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和其他胃肠疾病、严重肝病等。当补充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可为机体提供安全有效的内源性维生素K等营养素,从而减少因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因子生成不足、使PT时间延长。可能样本量的原因,本实验的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意义,但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而单纯补充维生素K制剂会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的药物反应[5]。
   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6]。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7]。有文献报道,口服乳酸菌后,对巨璇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等具有显著的激活和促进作用[8]。当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细胞被乳酸菌激活,增强了机体对异物产生抗体的作用。乳酸菌之所以具有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是由于菌体通过淋巴结、黏膜刺激淋巴细胞,接受刺激的淋巴细胞再通过肠系膜淋巴结循环到血流中,并分布全身,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笞。
   酸奶所含的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成分[9]。使用酸奶食物为患者补充益生菌更利于患者接受,提高依从性。餐后半小时服用与食物混合减少胃酸对乳酸菌的杀伤,有利于益生菌直达肠道发挥调节肠道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2.
  2 赫军,蔡东联,王莹,等.乳酸菌对肠微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初步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32(2):49-52.
  3 刘倩,党大胜,程非,等.肝病伴出血患者应用维生素K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物警戒,2011,8(3):182-183.
  4 王煜,白慧,刘娅.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4):515-516.
  5 刘倩,党大胜,程非,等.肝病伴出血患者应用维生素K时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物警戒,2011,8(3):182-183.
  6 范妮,田字彬,孔心涓,等.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6):3745-3748.
  7 金标.口服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1,23(3):112-114.
  8 于江涛,陈利生.肠内微生态营养支持与结直肠癌的治疗[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3):216-219.
  9 余长智,喻敏,吐尔洪·艾萨.匀浆膳联合酸奶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2):92-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核膜糖蛋白210(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Sp100)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PBC患者血清中的AMA-M2、gp210、Sp100进行检测。结果:48例PBC患者中AMA-M2、gp210、Sp100的敏感性分别为87.5%、22.9%、18.8%。结论:联合检测AMA-M2、gp210、S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肝病变临床状况与病理诊断情况。方法:收治乙肝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5例,肝硬化(LC)13例。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肝病变80例患者中符合病理诊断63例,总符合率78.80%。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率最高90.9%。造成误诊的原因可能与肝组织极强的代偿功能有关。结论:肝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5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平滑肌动力紊乱、内脏感觉过敏、肠道菌群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肠易激综合征分为3型,即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较为常见。应用乌灵胶囊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腹泻型IBS患者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53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都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CRF),而一旦进入CRF阶段,病情将持续进展,进入终末期只能替代治疗(透析、肾移植)。如何防治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延缓CRF进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应用苯那普利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CRF,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
期刊
关键词 老年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5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病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人数已逾1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患者数占60%~70%,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占很大比例。加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46例,其中>60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作用。方法:将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55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8例为胰岛素+吡格列酮组,27例为胰岛素组,前者调整胰岛素及口服药基础上合用吡格列酮,后者调整胰岛素及口服药,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FPG、2hPG、HBA1C、FINS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600mg联合前列腺素E1 10μg治疗2周;对照组每日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评估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资料。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例行胆道镜取石。无胆漏及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30个月,无胆管残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术式,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7   原发发性甲亢,即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Graves病占甲亢的80%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患者。Graves病起病缓慢,但也有起病急者,短时间内即出现典型甲亢症状。   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有心慌、气短,颈部肿大,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消瘦,易出汗、怕热、手震颤、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0   三氧为含有三个氧原子的气体分子,又名臭氧,有强氧化性,应用于医学领域被称为医用三氧。在欧洲有长达百余年历史,早期主要用于伤口的清创和治疗,后来陆续报道了在关节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等。2006年引进德国哈其乐医用三氧系统用于关节及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2008年开始用于辅助治疗胃溃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