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的数学教师角色定位浅谈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求数学教师认同改革的理论,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全力提高他们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自觉地调试教育教学行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传统上把教师说成“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传道, “道”往往是现成的,只需教师“传”即可,教师谈不上去研究、创新,一个传字,掩蔽了教与学的所有过程。试想,如果教师真正能把自己当成布道者,学生是听众,那“师道尊严”、“照本宣科”、 “满堂灌”等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授业,即教师成了师傅,学生就是徒弟,徒弟要靠师傅传授求生的本事,名分已定。师傅怎么做、教什么,教多少,教得对不对,徒弟是没有发言权的。解惑,即是给学牛指点迷津,老师知道学生不知晓的所有事情,老师总是很聪明的,学生只能望其项背,何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呢?新的课程标准,把教师角色定位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既然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又何须要“传道”者的霸气呢?既然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又何须要“授业”这样的尊严和“解惑”者的惬意呢?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就是像导演那样把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和学生组织到课程中去学,设置一个民主化、合作化、并且充分尊重个性化的学习舞台,如果把数学教材比作脚本,把学生比作演员,那数学教师作为导演,就是要引导他们窥透整个作品的总体情感和主题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自己的角色。又通过合作与交流,充分地调动每个角色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数学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演好一台戏。学习的引导者就像是淘金队伍的领路者,他的责任就是把队伍带到有金子的地方,每个人都想得到金子,总还得自己去找地方下手,怎样去淘,他们可以相互合作与交流,也可以独立地探寻,也还可求助其他媒介和手段。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当然可以是知识的传授者,但决不是学生想要的,你就像机关枪似的一股脑地给他们这么简单吧。传的方式、方法还是值得考究的。有些数学知识是靠数学教师较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老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与研讨,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就会体会得到;有的数学知识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独立探求得到的;有的数学知识是在数学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获取的;有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自主地通过其他媒体获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数学教师只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就够了,这就是所谓给“鱼”还是给“渔”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教材,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大胆尝试新的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必生搬数学教材的提示;教师应努力摄取数学教材以外的知识,及时地将最新的、最适用的,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知识内容组织到课程中来,借以充实和丰富教学,不要走“照本宣科”的老路;教师要积极地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而不要墨守成规;教室是实验室,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数学教师就要与学生一道,通过民主交流、合作探寻知识构建脉络,在师生愉悦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促进共同发展。数学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独霸讲台,搞“一言堂”。从教学活动的构成来看,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双向互动的活动,通过一定的中介一教材来实现的。其实,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内容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课程内容是客观的、静态的要素,教师与学生是能动的主体要素。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目标的达成,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活动中的人,即取决于具有主体能动性的教师和学生。数学教师和学生绝不能消极的、被动地去适应教学活动,而是要积极地、能动地作用于教学活动。只有数学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积极的体现主体意识,努力地实现双向互动,才能使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目的、理想、计划、和愿望得以实现。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于学生学法的引导,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是产生“满堂灌”、“注入式”的温床,死记硬背则是学生厌学的根源,机械训练是火杀学生创新能力的罪魁。数学教师要大胆地尝试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方法,过去的那种固步自封,陈词旧调都是不可取的。特别
  是数学老师在作业批改中只简单地划“勾”、“叉”是不够的,要充满有人性味的激励会更好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和答案评判中,简单地肯定与否定也是不够的,有争沦和交流会更生动,有时就是学生把老师问住了,老师也应该平和相对,窘迫和恼怒都是不明智的;面对学生的失误,大声训斥或讥讽嘲笑,这有失教师的风度;对待学生缺点不要只是横加责备,甚而恶语相伤,是有失师德的,此时更需要的是老师情感的通融,慈母般的关爱;老师对学生分为彼此,特别是偏爱优等生,而冷淡或歧视后进生,这就会造成教育失败的最典型的错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地开展,我们教师就要以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创新者、激励者、沟通者、引导者的全新的角色闪亮登上教育教学的舞台,这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始,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起点。只有把教学活动视为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共同发挥和构建的过程,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互相共同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既定的目标。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就要把新课程的新理念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高,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需要兴趣,如果没有产生兴趣谁也不会读书的。应怎样让学生对读书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语文既有语言工具性的学习,也是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也有艺术性的感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桕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趣教的关键在教师,具体的体现在课堂。教师诙谐的语言,精彩的表演同样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兴趣 提高 数学课堂 效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
一、教学课题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包括三课内容(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十八课《现代文学和美术》、十九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二、教学目的  知道现代著名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分析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精神,树立为我国经济发展而努力的意识。  授课类型:初三复习课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艰辛而琐碎的工作,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一群在初中“失意”的孩子,要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出色,需要付出更多艰辛、汗水、甚至是泪水。而班级管理怎样才能有成效呢?这并不是一件蛮力和盲目能够做好的事情,也需要技巧和智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把班级管理好,一定从新生入学时开始抓起。  一.做好充分的迎新准备  1.调整好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班
在素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已有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还存在着许多学生厌恶学数学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办?  一、小学生厌恶学数学的成因分析  1、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导致了学生厌恶学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因此教学过程难免枯燥乏味。许多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公式及枯燥的计算和应用题,常常流露出畏难情绪,甚至消极厌恶。这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摘自:《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
【摘要】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提高德育实效性要从制度源头去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误区,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在呈下降趋势,如何构建学校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拟从构建学校德育制度角度出发,
前言水稻新品种鉴定是育种工作的高级阶段,也是衡量能否成为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不同类型的新品种,通过鉴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推荐其中的优良新品种,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