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高,燃点低,与产业关联度大。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现建设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追溯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控制度各项管理措施正逐步得到落实。从农业部实施的全国主要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物定点监测结果来看,蔬菜和畜产品的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可以说,中国的农产品药物污染严重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保障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等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央、省、地、县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为主,辅以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速测站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具备了承担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准入的全过程检测的能力;由农业系统统一组织开展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其他优质品牌农产品获得迅速发展,认证工作体系基本形成,认证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速度滞缓,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出口受阻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因素很多,有直接的因素,也有间接的因素,有生产、加工、流通的因素,也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因素。地沟油、瘦肉精、滥用食品添加剂、“染色馒头”、“皮革老酸奶”、“问题米线”、“毒鸭血”等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考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耐受力。从技术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1.标准不配套。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之间,品种标准、生产过程标准、产品标准、加工标准没有成龙配套。
2.标准的针对性差。不同地区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参数也应不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针对性不强。
3.标准的国际对接性差。虽然中国对国际标准的采标和参标工作已提上日程,但大多停留在熟悉、了解情况阶段,对主动参与或采用国际标准缺乏研究和规划。
4.标准制定的风险分析工作缺乏。中国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应用危险性评估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缺乏
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应技术数量少、水平低、应用慢,如高效低毒低残留投入品开发,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动植物、人体的危害分析等研究成果还不多,优质抗病品种、无害化生产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投入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缺乏。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转化成效低
1.推广转化不力。优质安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活动难以组织开展,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渠道不畅。
2.接受应用缓慢。农业效益相对低下,使小规模生产的农民舍不得花钱购买生物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同时,由于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差。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新《农业法》还规定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采取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的污染等。针对我国农產品质量安全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具体落实上,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配套的有针对性的具有风险评估能力的标准体系
尽快完善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
(二)实施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三)加大安全投入品开发力度
农业法规定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对安全生产资料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更为重要,要给生产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不断强化执法监督
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五)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六)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
参考文献:
[1]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2]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3]林涛.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53-2054.
关键词:追溯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控制度各项管理措施正逐步得到落实。从农业部实施的全国主要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物定点监测结果来看,蔬菜和畜产品的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可以说,中国的农产品药物污染严重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保障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等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央、省、地、县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为主,辅以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速测站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具备了承担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准入的全过程检测的能力;由农业系统统一组织开展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其他优质品牌农产品获得迅速发展,认证工作体系基本形成,认证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速度滞缓,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出口受阻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因素很多,有直接的因素,也有间接的因素,有生产、加工、流通的因素,也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因素。地沟油、瘦肉精、滥用食品添加剂、“染色馒头”、“皮革老酸奶”、“问题米线”、“毒鸭血”等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考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耐受力。从技术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1.标准不配套。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之间,品种标准、生产过程标准、产品标准、加工标准没有成龙配套。
2.标准的针对性差。不同地区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参数也应不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针对性不强。
3.标准的国际对接性差。虽然中国对国际标准的采标和参标工作已提上日程,但大多停留在熟悉、了解情况阶段,对主动参与或采用国际标准缺乏研究和规划。
4.标准制定的风险分析工作缺乏。中国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应用危险性评估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缺乏
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应技术数量少、水平低、应用慢,如高效低毒低残留投入品开发,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动植物、人体的危害分析等研究成果还不多,优质抗病品种、无害化生产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投入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缺乏。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转化成效低
1.推广转化不力。优质安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活动难以组织开展,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渠道不畅。
2.接受应用缓慢。农业效益相对低下,使小规模生产的农民舍不得花钱购买生物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同时,由于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差。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新《农业法》还规定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采取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的污染等。针对我国农產品质量安全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具体落实上,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配套的有针对性的具有风险评估能力的标准体系
尽快完善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
(二)实施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三)加大安全投入品开发力度
农业法规定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对安全生产资料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更为重要,要给生产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不断强化执法监督
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五)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六)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
参考文献:
[1]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2]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3]林涛.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53-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