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展示学生个性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根据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各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各学期识字教学的侧重点和要求也有些不同:教一年级时,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矛盾是字形,所以在教学中应主要侧重于突出汉字的构字规律,重在打好汉语基础。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儿童智力开发的程度,影响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主要通过阅读、组词、写话、一字组多词等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他们积累词语;通过扩词、说话等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从而建立正确的词语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选择常用的、学生理解的字练习组词、写话,引导他们用句子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思,切不可照抄字典中的句子,这样就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等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都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节奏韵律、巧妙情节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语文教材中还有语言文字美和自然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如汉字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等。中国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文字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和自然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和自然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习惯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教材在每课集中识字的课后,均安排了儿童诗、儿歌、谜语以及词与句子的练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同时,还要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通过图书角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领悟力不断增强。
  
  四、借助教材,训练想象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创新教育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力运用语文学科这一独特优势,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是关键,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发问、敢于挑战,并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课堂必将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展现创新魅力的舞台。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儿童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儿童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努力进行尝试。(3)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有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切入点,富有极强的时代意义。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数学课堂构建成创新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在数学课堂中。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索空间是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
期刊
众所周知,在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普通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那么,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然而,普通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却非常低。于是,我国《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宪法》从法律上把推广普通话的任务确定下来,成为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法律依据。为此,国家要求所有师范类学生
期刊
【摘要】普九后,农村初中的生源参差不齐,给教与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分层教学、流动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  管理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很多地方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那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农村初中如何面对普九后的教学与管理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认为应在农村初
期刊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
期刊
院校学习生活是一个艰苦单调的过程,需要学习诸多的理论知识及军事训练,为此教员在传授知识、技能,组织军事训练中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自觉性。    一、明确目的,循序诱导,调动学员学习兴趣    学习、训练既耗费精力又消耗体力,特别是军事技能训练,要经过一段反复练习的过程,缺乏自觉性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一是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内涵是以实际应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袍其特色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 数学教学    高考大纲中明确指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考题必须具有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因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理解在生活中发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环节,《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只有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方法,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
期刊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    一、问题情境应有目的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密度,不能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以富有启发性的经验或数学知识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联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可靠的基础。    二、问题情境应有探究性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应尽可能诱发探究、思考,真正把学生带入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
期刊
教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辛 玮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也是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无疑是更为重要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言,“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一堂课仅仅有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就要严格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或不善于口头表达,或
期刊
查阅《朗文当代英语辞典》(第3版)会发现,almost和nearlv都位于英语口语和局面语最常用的1000词之列。尽管该辞典也对这两个词的用法作了一些比较,但并不全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用法并不十分清楚。他们常常把两个词当作绝对的同义词来使用,写出了“Nearly no one came to the party”这样的错误句子。下面笔者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介绍这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