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提高知识的迁移性,运用比较法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利用国家之间相同和不同的自然环境,加深了解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异性
例如,中国与美国是两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中国是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而美国本土东西都面临海洋,故美国的海运优势比中国强。从地形上分析,中国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可分成三个阶梯,平原面积小、耕地少。而美国地形成纵列分布,西部为高原,东部为较矮的山脉,中部是大平原。其平原面积广阔,并且从五大湖畔一直到新奥尔良都是连贯的大平原,适合集约型农业的生产、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其农业生产的规划布局,要比中国更便于整体规划实施。虽然中国的农业生产布局也大多在平原地区,但中国的平原比美国的狭小,平原与平原之间又是较为相对独立的,所以中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的大型宽幅的农业机械的使用,而更多的是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由于两国的自然条件不同,故农业生产也有不同侧重点。我国以精耕细作著称,而美国以粗放农业为主。
二、利用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两地区的共性和异性
例如,广州和北京都同属于季风气候区,但因两者处于不同的纬度位置,因此构成了两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广州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都在15 ℃左右,从气候学上讲,可说没有冬季,植物四季可生长。而夏季气温在25 ℃以上,温度较高。广州全年的气候特征为冬暖夏热,降水丰沛,降水主要集中于5至10月份,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而北京处于中纬度地带,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冬季气温在-8 ℃左右,降水较少。夏季气温在20 ℃以上,降水较多,夏季特征高温多雨。这样得出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冬天寒冷干旱,夏天高温多雨。降水方面,北京90%的降水量集中于7、8、9月。从这样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天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夏季气温相差不大。降水量越往北,则越集中,但降水大多在夏季。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合于水稻的种植,所以我国水稻的种植在季风区是较为广泛的。东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能够较牢固地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
三、运用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比较黄河、长江的径流变化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的黄河和长江是亚洲的长河,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发源地都是青藏高原;不同的是,流经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不相同。黄河主要流经中温带和半湿区,这些地区降水较少,故地表径流少,再加上流经地区主要是农业灌溉地区,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所以流量少。
长江是世界上的大河,其流量居全球之四(前三位为亚马逊河、扎伊尔河、恒河)。流经亚热带和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年降水量丰沛,地表径流大,区域内没有灌溉农业区,故河流水量大并有丰富的水源。
根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径流量的分析,两地有着明显的地理差异。黄河流域水源不足,是严重缺水的地区;长江流域水量丰富。而黄河流域是中国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要想更有效地发展农业,就得有水源灌溉,故把多余的长江之水调到黄河中下游流域,解决这些地区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是必需的。因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所以我国政府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之水调到黄河流域,现正在建设的有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对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平衡的作用。
四、运用自然环境基本相同的有关国家的比较,更好地熟记有关国家的地理现象
例如,日本和英国都是列岛之国,两国都是发达国家,所处的纬度都是中纬度。两国分别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的海洋上,气候都受到海洋的影响。但两国也有不同的地方。英国处于西风带,直接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阴天多而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故畜牧业发达。日本虽然也处于西风带,但其西风是来自亚欧大陆,故水汽少,再加上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海陆热力的差异,使得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的偏北风和偏南风,成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通过对比,使学生分析大陆东西侧气候的异同点,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
五、运用各地图形特征,比较各省区的轮廓,掌握有关地区的地理现象
中国共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三十多个省区中,如何记住它们的图形特征,这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得出比较的方法。把生活中浅显的事物与其轮廓特征联系起来,使学生提高记忆的能力。如黑龙江像向西飞的丹顶鹤,云南似向东展翅的孔雀,重庆像鸽子,江苏像下山的老虎,陕西像钥匙,湖北像战士的帽冠,江西像火炬,广东像大象的头部,安徽似葫芦,海南似鸭梨,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通过对图形不同特征的比较和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一改以往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各省区的版图特征。
六、运用海拔高度的不同比较,去分析说明各地气候不同的分布和植被分布的不同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分成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西侧界限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横断山脉,东侧界限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多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大多是丘陵和平原。东部的浙江和西部的西藏虽然纬度相同,却因海拔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区。西藏比浙江海拔高出4000米,其气温却比浙江低得多,当浙江是高温多雨的炎热夏季时,西藏却是晚上有霜、白昼阳光辐射强的全国夏季最低气温区。喜水喜温的水稻在浙江普遍种植,而喜凉的作物只好在西藏落户。西藏地区同浙江相比,大气含氧量只有浙江的三分之一。藏民在此气候下适应了生活,而东部地区的人们到西藏后,有许多人就有缺氧的高原反应,气急气短,呼吸急促。通过比较,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做好高山作业的防护安全工作,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处不同气候区的风土人情。
七、运用人们居住环境的不同比较,掌握世界人种的分布
地理教学中人口、民族、人种等的分布,是世界地理知识的组成部分。大到全球分布,小到全国乃至局部的人种分布,都可通过比较的方法讲授,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世界的人种按肤色、头发、眼珠的特征基本分成三类。白色人种又叫欧罗巴人种,其特征是肤色白、头发卷曲而带黄色、眼珠蓝色、体毛较多、鼻子高而长、唇薄,此人种在全球分布广泛,各大洲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此人种适合生活于较高温度的北半球,鼻子高而长,可使寒冷空气预热而进行呼吸。黄色人种,又叫蒙古人种,其特征是肤色黄、头发黑而直、眼珠黑、鼻子比白人短、体毛比白人少。此人种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东部和东南亚,其余地区也有零星分布。而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此人种,我国汉族就属于此人种。其数量比白人少,居三类人种的第二位。适合居住的地方主要是中低纬度的地区。
黑色人种,其特点是皮肤黑、头发黑而卷曲、眼珠黑、鼻子扁平而大、嘴唇厚,这种鼻子和嘴的特征可使体内热量得到更好的排放。所以适合居住在低纬度较为炎热的地方。例如,有炎热大陆之称的非洲大陆。而其他大陆分布的黑人,其祖先都是非洲的。
在三种人种分布的比较教学中,会有学生误认为印度是黑色人种。这就要更加在特征上去说明,启发学生比较印度人与黑人有哪些共性。往往会得出皮肤黑,而误认为是黑人,这掩盖了问题的本质。除了肤色因处于热带季风区辐射强而较黑外,其余特征都与白人相同,所以印度绝大多数人口是白色人种。
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可使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运用好比较法教学,视师生教学互动的程度而行。
一、利用国家之间相同和不同的自然环境,加深了解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异性
例如,中国与美国是两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中国是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而美国本土东西都面临海洋,故美国的海运优势比中国强。从地形上分析,中国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可分成三个阶梯,平原面积小、耕地少。而美国地形成纵列分布,西部为高原,东部为较矮的山脉,中部是大平原。其平原面积广阔,并且从五大湖畔一直到新奥尔良都是连贯的大平原,适合集约型农业的生产、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其农业生产的规划布局,要比中国更便于整体规划实施。虽然中国的农业生产布局也大多在平原地区,但中国的平原比美国的狭小,平原与平原之间又是较为相对独立的,所以中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的大型宽幅的农业机械的使用,而更多的是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由于两国的自然条件不同,故农业生产也有不同侧重点。我国以精耕细作著称,而美国以粗放农业为主。
二、利用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两地区的共性和异性
例如,广州和北京都同属于季风气候区,但因两者处于不同的纬度位置,因此构成了两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广州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都在15 ℃左右,从气候学上讲,可说没有冬季,植物四季可生长。而夏季气温在25 ℃以上,温度较高。广州全年的气候特征为冬暖夏热,降水丰沛,降水主要集中于5至10月份,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而北京处于中纬度地带,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冬季气温在-8 ℃左右,降水较少。夏季气温在20 ℃以上,降水较多,夏季特征高温多雨。这样得出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冬天寒冷干旱,夏天高温多雨。降水方面,北京90%的降水量集中于7、8、9月。从这样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天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夏季气温相差不大。降水量越往北,则越集中,但降水大多在夏季。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合于水稻的种植,所以我国水稻的种植在季风区是较为广泛的。东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能够较牢固地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
三、运用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比较黄河、长江的径流变化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的黄河和长江是亚洲的长河,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发源地都是青藏高原;不同的是,流经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不相同。黄河主要流经中温带和半湿区,这些地区降水较少,故地表径流少,再加上流经地区主要是农业灌溉地区,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所以流量少。
长江是世界上的大河,其流量居全球之四(前三位为亚马逊河、扎伊尔河、恒河)。流经亚热带和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年降水量丰沛,地表径流大,区域内没有灌溉农业区,故河流水量大并有丰富的水源。
根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径流量的分析,两地有着明显的地理差异。黄河流域水源不足,是严重缺水的地区;长江流域水量丰富。而黄河流域是中国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要想更有效地发展农业,就得有水源灌溉,故把多余的长江之水调到黄河中下游流域,解决这些地区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是必需的。因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所以我国政府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之水调到黄河流域,现正在建设的有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对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平衡的作用。
四、运用自然环境基本相同的有关国家的比较,更好地熟记有关国家的地理现象
例如,日本和英国都是列岛之国,两国都是发达国家,所处的纬度都是中纬度。两国分别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的海洋上,气候都受到海洋的影响。但两国也有不同的地方。英国处于西风带,直接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阴天多而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故畜牧业发达。日本虽然也处于西风带,但其西风是来自亚欧大陆,故水汽少,再加上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海陆热力的差异,使得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的偏北风和偏南风,成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通过对比,使学生分析大陆东西侧气候的异同点,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
五、运用各地图形特征,比较各省区的轮廓,掌握有关地区的地理现象
中国共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三十多个省区中,如何记住它们的图形特征,这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得出比较的方法。把生活中浅显的事物与其轮廓特征联系起来,使学生提高记忆的能力。如黑龙江像向西飞的丹顶鹤,云南似向东展翅的孔雀,重庆像鸽子,江苏像下山的老虎,陕西像钥匙,湖北像战士的帽冠,江西像火炬,广东像大象的头部,安徽似葫芦,海南似鸭梨,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通过对图形不同特征的比较和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一改以往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各省区的版图特征。
六、运用海拔高度的不同比较,去分析说明各地气候不同的分布和植被分布的不同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分成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西侧界限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横断山脉,东侧界限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多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大多是丘陵和平原。东部的浙江和西部的西藏虽然纬度相同,却因海拔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区。西藏比浙江海拔高出4000米,其气温却比浙江低得多,当浙江是高温多雨的炎热夏季时,西藏却是晚上有霜、白昼阳光辐射强的全国夏季最低气温区。喜水喜温的水稻在浙江普遍种植,而喜凉的作物只好在西藏落户。西藏地区同浙江相比,大气含氧量只有浙江的三分之一。藏民在此气候下适应了生活,而东部地区的人们到西藏后,有许多人就有缺氧的高原反应,气急气短,呼吸急促。通过比较,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做好高山作业的防护安全工作,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处不同气候区的风土人情。
七、运用人们居住环境的不同比较,掌握世界人种的分布
地理教学中人口、民族、人种等的分布,是世界地理知识的组成部分。大到全球分布,小到全国乃至局部的人种分布,都可通过比较的方法讲授,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世界的人种按肤色、头发、眼珠的特征基本分成三类。白色人种又叫欧罗巴人种,其特征是肤色白、头发卷曲而带黄色、眼珠蓝色、体毛较多、鼻子高而长、唇薄,此人种在全球分布广泛,各大洲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此人种适合生活于较高温度的北半球,鼻子高而长,可使寒冷空气预热而进行呼吸。黄色人种,又叫蒙古人种,其特征是肤色黄、头发黑而直、眼珠黑、鼻子比白人短、体毛比白人少。此人种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东部和东南亚,其余地区也有零星分布。而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此人种,我国汉族就属于此人种。其数量比白人少,居三类人种的第二位。适合居住的地方主要是中低纬度的地区。
黑色人种,其特点是皮肤黑、头发黑而卷曲、眼珠黑、鼻子扁平而大、嘴唇厚,这种鼻子和嘴的特征可使体内热量得到更好的排放。所以适合居住在低纬度较为炎热的地方。例如,有炎热大陆之称的非洲大陆。而其他大陆分布的黑人,其祖先都是非洲的。
在三种人种分布的比较教学中,会有学生误认为印度是黑色人种。这就要更加在特征上去说明,启发学生比较印度人与黑人有哪些共性。往往会得出皮肤黑,而误认为是黑人,这掩盖了问题的本质。除了肤色因处于热带季风区辐射强而较黑外,其余特征都与白人相同,所以印度绝大多数人口是白色人种。
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可使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运用好比较法教学,视师生教学互动的程度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