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来源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积极应对农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虽然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状态良好,但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低级阶段,面临着融合程度不高,金融支持和生产要素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培育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完善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激活多种要素等措施,有效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农村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农村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引发了农村一系列新问题。例如农产品供给无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长期以大量农药化肥投入、破坏耕地的粗放型耕作方式、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当年12月30日便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大篇幅的提到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产业融合已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同的产业或者同一个产业的内部相互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节奏不断加快,产业边界为了适应增长而渐渐模糊,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融合的產业快速崛起,全世界已经找不出任何一个产业能不与其他产业融合而快速发展的例子。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变得尤为重要,综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创新,拓宽农业发展空间
  农村传统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而在现代经济发展形式下,需要与第一、第二产业相结合,创新自己的业态。根据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1996)提出的“第六产业”理论可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和,也就是1+2+3=6,后来他进一步改进,指出农业的第六次产业是农村地区各产业之积,即1×2×3=6。主要向人们强调在农村产业链中,只要有一个产业为零,所带来的整体综合效益也为零,这也说明了只有依托农业,发挥第二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使农村地区经济效益整体提高。[1]以农业为基础,依托第二产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既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又可以增加其商业品味,而第三产业则提供市场和信息,实施品牌营销。所以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便可在种植、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环节对传统农业创新,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拓宽农业的发展空间。截止2016年7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中同比增长值为5%,纺织业中同比增长值为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值为7%,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值为9.9%。[2]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上发展迅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激发我国农业发展活力。
  (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同时,对农产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初级食品逐渐被加工食品所取代。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使得农业生产从生产导向开始向消费导向转型,而农产品加工业是链接第一第三产业的核心,对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图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延长产业链条,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增加,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花销创历史新高(表1),而乡村休闲旅游则是其消费的主要内容。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目前,随着生产成本的升高,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延续,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业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一部分农产品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大举措则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着力点放在调结构、提品质、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上。[3]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把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有机结合,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结合,以制度、技术创新为动力,形成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跨界集约配置,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虽然我国城乡二元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是在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差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空心村”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则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农村,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产品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拓宽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其附加价值,为农民增收注入新的要素,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得益于近年来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初见成效,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新型业态大量出现,农村产业融合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农产品“产加销”综合模式
  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做到“前店后厂”。   案例:四川可士可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柑橘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专注于绿色原生态农业产品开发,积极与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起“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产供销体系。2016年末,通过自家种植优质柑橘,引进全球顶尖的自动化榨汁杀菌设备和包装设备,采用全程冷链运输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果汁品质,年销售收入达1269万元。
  (二)农业功能扩展模式
  此模式充分利用农业的生态、旅游、教育、文化等功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和餐饮住宿,把农业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甚至高端化,来提升农业的经济价值。
  案例:成都市龙泉驿区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拥有18万亩、1700万余株桃树,每年在春天时节大量桃花盛开,整个种桃区域被粉色桃花覆盖。该地区政府借助这一优势积极打造景区,于2001年8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成立国际桃花节。这一美景每年大概吸引着280万游客前来赏花春游、休闲度假,紧紧为期10天左右的花期便为全区创造了亿元以上的旅游收入,实现了“桃子经济”向“桃花经济”的转型。
  (三)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是指依托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不断向前后两端延伸,并凭借技术优势和加工能力以及销售渠道,通过自建生产基地或者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案例:重庆二圣茶叶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在原料来源上,既有自建基地,也从当地农户茶园和合作社中收购。通过多年对比分析,合作社的茶叶原料品质更有保障。为此,公司领办了巴茶之乡茶叶合作社,合作社里的农户按照公司要求种植茶树,在成熟时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向合作社收购,合作社再按照章程将利潤分配给农户,这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四)“互联网+”模式
  此模式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使农产品销售以网络平台为主,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减少农产品的中间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案例:湖南麻阳盛产冰糖橙、黄桃、红心猕猴桃、白鹅等农产品,是湖南有名的“水果之乡”,享誉全国的“冰糖橙之乡”。为了推动农产品销售,助推果农增收致富,麻阳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让农产品销售搭上“电商快车”。目前,麻阳全县通过电商企业认定2家,工商登记为“电子商务企业”32家,基于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达100余家,微商从业人员4000余人。2016年度,全县完成物流单量230多万单,全怀化市第一,实现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2亿元。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要做强第一产业,做优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还存在一定距离,各省份采取的融合方式还比较单一,多为产业链纵向融合,横向融合欠佳。因此,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一方面,农户只从事生产,不从事加工、物流、销售,导致产业融合链短,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另一方面,农产品大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基本为零,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品牌辐射效应,因此市场竞争力水平低。而企业与农民缺乏信任感和长期合作,使农民很难分享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利润。少数地区融合还存在同质性,没有新技术、新业态,没有差异化竞争和地区资源深度开发,对资源和市场的抢夺过于激烈,导致过度开发,市场无序竞争,环境遭到严重破坏。[4]
  (二)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加工业和旅游业是不可或缺的两大产业。首先,加工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除了机器厂房的建设,还包括粮食收购、储藏、运输、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等费用;其次,发展旅游业不仅需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修缮,还需要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资源规划和旅游产品推荐等无形资产投入。[5]而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观念上主动融资的积极性不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农民缺乏抵押物品作为保障,还款能力较弱,致使金融机构主动营销的动力不足。在国家层面上,农业补贴基本都是针对生产环节的补贴,对农村第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所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缺口较大。
  (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
  土地、资金、人才等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直接制约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第一,在产业融合发展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家乐需要大量的土地,农产品储存、加工、展销对土地供给需求也较大,而农村土地要素短缺使部分产业融合项目实施困难,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第二,在农村融资渠道狭窄,抵押贷款方式较少,融资成本过高造成了融资难问题层出不穷。第三,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而农村地区在工资待遇、生活设施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城镇,导致发展所需人才匮乏。[6]
  (四)对农业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
  农业的多功能性并不仅仅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还包括了生态、文化、教育功能,乡村旅游就是将农业的生产和文化功能结合起来的例子。在欠发达地区对农业的多功能性认识还不足,村落民居、民俗礼乐和手工技艺因为缺乏保护而渐渐的消失。根据统计,我国自然村数量从1990年的377.3万个,减少到2011年的266.9万个,平均每年减少10万个自然村。[7]
  (五)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很难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取增值收益。一些地区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但在后期经营中,合作社的收益未按照股份量化到户和人,农民仅分享到土地资产增值收益的极小部分,以流转至农业用途的土地为例,每亩租金均值为400元,中位数仅为150元。[8]   四、政策建议
  (一)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打破产业壁垒,从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环节入手,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保护农民的利益,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村。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打造集观光、采摘、农家乐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帮助,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与市场有效衔接。要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完善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稳固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农民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共享主体。探索农村股份制、合作制制度,允许农户用土地经营权甚至农机具等耕作机械入股,以保底收益和按股金分红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股金收入。增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增加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机会,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建立引导机制与激励机制,对提供就业岗位和声誉较好的融合主体及时宣传和推广。通过政府主导制定合同和相关规章制度,使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互利共赢、风险共担。
  (三)加大产业融合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创新支持形式,搭建融资网络平台,扩展资金来源,优化融合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引进专门人才和设立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和安全等级,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有模范作用的经营主体给予土地、税收、信贷等物质激励。农业相关财政税收补贴政策积极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倾斜,尤其是对加工设备的购置补贴。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推动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
  (四)加大农业多功能性开发,打造新兴业态
  要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教育功能,大力保护传统村落和农村传统文化,推动农业与休闲、观光、教育融合发展。建设民俗观光园、农事体验区、民宿农庄、打造农业节庆活动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领域延伸,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7):26-29.
  [2]刘国斌,王丽娜.日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6-52.
  [3]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3,82-88.
  [4]张永强,蒲晨曦,张晓飞,周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于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经验[J].世界农业,2017(5):44-50.
  [5]刘海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J].经济纵横,2016(10):88-91.
  [6]汤洪俊,朱宗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7(8):48-52.
  [7]赵勇,郭亚然,李沛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发展的思考[J].小城鎮建设,2014(10):45-48.
  [8]朱信凯,徐星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45,9-12.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仍然欠账太多,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
期刊
摘要:农地确权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围绕农地确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结论却并不一致。厘清和总结不同效应的作用机制,揭示现有研究的不足对于深入分析及政策完善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发现,不同学者使用的农地衡量指标及数据选取差异较大、有相关研究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上存在不足,可能是造成结论不一的重要原因;另外,鲜有研究从感知层面进行农地确权问题的衡
期刊
摘要:人才流失、政策缺位、环境氛围与教育培训效果欠佳是当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面临的主要挑战。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建设的必要性,需坚持以下思路:就地取才与多方聚才相结合,不断壮大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激发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地方政府要树立生态发展观和绿色政绩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塑造更多的乡村实用人才。同时应学习发达国家
期刊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經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特征,有利于调动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市场竞争风险,并在追求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利益共赢的过程中,促进旅游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贫困户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及基于旅游精准扶贫效用的基础上,结合儋州市实际,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
期刊
摘要:浙江省兰溪市是村庄合并的先行者。在后“并村”时代,传统乡村共同体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式微,重构乡村共同体成为时代必然。新型乡村共同体具有合作和和谐的双重运行逻辑,不仅加强了政府、党组织、村民、社会组织等多主体间的合作,而且融合了新村民和新乡贤的力量。重构乡村共同体依据传承和创新双重路径,一方面要传承文脉,打造有根、有机、有情的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创新机制,构建新机制、谋划新思路、做好新规划,以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更加要求实现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本身发展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提倡绿色环保理念,这也就为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研究以长兴县新能源小镇为例,开展特色小镇特色化创建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分析了长兴县新能源小镇特色化创建开发的主要做法经验与困难不足,另一方面又创新提出了
期刊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十五年来,为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2018年进行了首次修订。在此背景下,研究小组对山东中部X村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展开调研,梳理该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变迁,考察当前土地承包经营中出现的外嫁女和新增人口权益、继承及流转等具体问题,分析经营权流转新趋势。以期通过此“样本”调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情况,发现土地承包制度及经营权流转中尚需规范的需求,认为:
期刊
摘要:“互联网+”方式已经改变了多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进展不大,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具有更为负责的生态系统,单纯的电子商务模式很难改造农村地区经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要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适的电商发展模式。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面临信息技术不完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因此,针对农村电商信息化以及电商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
期刊
摘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河南省每年为全国提供了10%的农产品,正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实现河南省经济强省目标。本文以电子商务为背景,从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物流总额、物流主体、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体系、新兴流通业态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物流政策;物流基础设施;电子商务  河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国家对位于发展前端的大型城市进行功能及产业的对外转移,对发展相对后端的乡村及欠发达区域,实施扶贫政策,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力度。这对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的小镇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交通网络及互联通信网络的大发展,小镇的区位劣势已不再成为制约,反而其长期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地方建筑、风俗人情、特色产业及青山绿水等资源的价值大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