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价值追求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x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时代内容,主导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追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道德价值规范和向心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道德价值。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的表达,是当前人们社会生活包括精神生活领域的最高、居支配地位的价值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源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结合我国优良传统和当代实际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继往开来、强国富民的情感纽带和价值引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引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倡导,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高校校园,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人才高度聚集,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也更加复杂。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是其核心的价值追求或者说“精神支柱”应该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体人民的智慧结晶,既包含了我国优良传统,又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新内容,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占据的多元价值取向的主导地位,可以帮助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力量,才会有共同的步调。“在社会层面上,认同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总结以及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提升,是有实践基础和事实依据的,是立足于人民当前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所以无论从事实上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人民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充分强调了它的重要凝聚作用。它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不断丰富高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能很好地统一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重要使命。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经济利益调整、政治文明改革、文化思想中西激烈碰撞和环境深刻变化的时代,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理念
  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一个思想多样化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敏感表达和再现,因此需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正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理念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判断旗帜,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教育广大师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从而建立起反映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高校校园文化,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反映新形势下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最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的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激发整个校园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奋发向上,宣扬高校校园教风、学风和校风所体现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情怀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感情皈依,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源泉。当代中国进入深度改革和大力创新时期,反映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就需要有继往开来的精神面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精神活力。师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操,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高校校园文化的环境和各种活动就能够不断体现“五爱”的民族情结,形成丰富多彩、感情充沛的高校校园文化景观。高校也最具改革和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倡导和引领的前沿阵地。改革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异彩纷呈、繁荣发展的理念,努力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舞台,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和机制,使高校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先进性相适应,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创新素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是当今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经过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熏陶的人才,把校园文化中所具有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科学精神,辐射到广大社会各个领域,传播到各种人群中去,这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的道德责任
  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道德是非的判断。面对开放社会的各种负面因素的冲击,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高校是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差异、多样的利益,人们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进行道德选择的行为准则,为引领当今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风尚树立了道德标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精神追求和真理追求为目标,广大师生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了高校师生群体的道德价值。整个校园的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之中,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教师的师德和学生的自律精神之中,促进对积极的荣誉感和健全的道德人格的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强化着师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塑造着师生的道德素质,真正形成催人求真、向善、致美的良好氛围,并自觉地在工作、学习中实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实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而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具有先进性质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支撑。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向,奠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不断用先进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在理论指导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育人中的突出作用,长期坚持依托学校知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教授,聘请校外知名学者,以学校、院系或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理论学习报告。
  
  (二)以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个人主体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促使他们自觉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活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高校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强音,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和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始终保持时代性、先进性。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良好道德风尚,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文明环境
  师生群体作为校园文化的创建主体,无一例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广、影响大的优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牢固思想道德防线。
  
  参考文献:
  [1]李利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杨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前沿,2009(8).
  [3]秦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蒋笃君,张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其他文献
回顾中外文坛名作,许多作家都执著于讲述“最后一个”主人公的“最后一个”故事。这类人物的身上总会带有逝去时代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又总会笼罩着一缕哀愁。人们无法与记忆完全隔离,小说恰恰以独特的回忆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追寻和重温。而这种追忆一旦打上“最后一个”的印记,便会与人类本性中喜欢哀挽和悲伤情调相符。一个时代的终结,总会伴随着“最后一个”或是执着,或是放弃的艰难抉择。于是,那些关于时代的记忆便愈显
期刊
苏州评弹版《雷雨》是对曹禺同名话剧的重要艺术改编,改编体现在主题的回归、冲突的改变、形象的还原、原有情节的深扣和重要细节的放大等若干方面。其在北京等各地演出的巨大成功,对于现代文学经典教学既提供了若干重要的经验,也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既要尊重原著,又要敢于创新,是这些经验和启示的简单概括。    2010年10月,作为曹禺诞辰百年的献礼,苏州市评弹团在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以及清华大学、南开大
期刊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三种开放结尾提供了小说女主人公萨拉三种不同的命运,本文将综合运用后现代叙事学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分析方法,以萨拉的命运为例来展现新时期女性争取自由、独立不羁的个性特征,同时阐明小说开放式的结尾反映了女性命运的变化,即由男权的附庸走向自我的独立。   1969年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发表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可以称为英国现代小说叙事探索的经典。这部小说从叙事策略上讲,最令人称道
期刊
在刘醒龙耗时六年之久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中,作者塑造了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三十多人,他们活跃在鄂东大别山区一个叫做天门口的小镇,上演了一幕幕充满恩怨情仇,生杀予夺的悲喜剧。在一个地方,必定会有一种主导思想或明或暗的操纵着整个局势,在圣天门口,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以梅外婆、雪柠为代表的雪家女人的处世思想的注重描写,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或自觉或无形中受到影响的人们。本文就试着探讨雪家思想及其影
期刊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之宝。  北川大通是青海河湟先民的栖息地,也是河涅多彩文化的发祥地,承载着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物埠民丰,人杰地灵。  在离高原夏都最近的地方,在生态环境最纯净的地方,在水流最清澈的地方,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在声声梵音飘过古丝绸南辅道的地方,大通犹如一块鲜亮的翡翠,承载着青海河湟五千年的
期刊
随着“中性风”的流行,男儿“雌化”现象愈加普遍,表现之一便是语言的变化。本文以小沈阳为例,浅析“雌化”男儿的语言特点,旨在从语言层面窥探到更多社会、心理层面的东西。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曾预言过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性别的中性化。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让中性服饰风行一时。60至70年代盛行的“搪皮风貌”将中性装扮引入流行高潮。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国内青年留着长长的波浪型
期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因此,它实际上是一场促使中国人觉醒的思想启蒙运动。所谓启蒙,便是指启发国人发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以及自己的权利。而其核心便是人的解放。所以,这种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便是人道主义文学。五四时期,革命先锋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从封建礼教的根本鞭笞千余年的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他们成功的破除了人们心中对于封建立交迷信的信仰,但近代中国及其文学又该何去何从,便成
期刊
2007年5月通过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从2007年秋始,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面对现代师范教育困境的一次重大尝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应该如何坚定信念,终生施教,实现“兼善天下,教育兴邦”。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传统教育的困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期刊
一、简介   《重庆:城市之路》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属基本成列厅之一。初到三峡博物馆的人可能对重庆的发展历程知之甚少,通过对该展厅的参观就会对这座城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陈列结构   序厅:序厅正面是一幅巨大的油画,以黄绿为主色调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同时也展示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引领人们走进一个朝气蓬勃、面向五洲四海的开放性城市,走进重庆的城市发展史
期刊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数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痴男怨女。在感动之余,透过社会和儒家文化的视角分析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制基础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人类两性、血缘关系进步到社会制度范畴的婚姻家庭是一个复杂、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社会制度组成部分的婚姻家庭制度,是以各种具体的历史形态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