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上海译文出版社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译者:李雪顺
  提名理由:
  《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中国名何伟)在2001年夏天考取了中国驾照,并在此后的七年中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作为作者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作者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彼得·海斯勒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他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而是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自己面前一点点展开。中国巨变的推动者是这些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10年中的决定因素。
  熟悉而陌生的祖国与同胞
  在豆瓣上,已经有不少的精彩书评。更多书评,则是摘录《寻路中国》的一些精彩描述。阅读这本书,是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受:如此熟悉而陌生的场景,经何伟的文字描述,变得如此有趣、新颖,这或是文化的比较、文化的差异,才可诞生的一种“观”。这个“观”,带有观点的意思,但也是一种视角、一种感受,一种文化差异。
  “据我所见所闻,这个国家最大的焦虑却是极度个体化极度内在化的。……在把过去的经验应用到现在的挑战方面,他们遇到了麻烦。父母和孩子们分别处在不同的世界里,他们的婚姻更加复杂—我很少遇到在一起真正感到快乐的夫妻”。
  “当美国的新兴城镇刚刚开始成型时,第一拨居民往往是商人和银行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律师。当人们还在住帐篷的时候,当地的第一份报纸已经刊印。最先修好的永久性建筑物一般是法庭和教堂。在当时,那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社会,不过,至少已经具有了早期意义上的社区和法律。然而,中国的新兴城镇里存在的,只有商业这一样东西。”
  “新发现差不多每天都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中国人普遍具有这种感觉: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化着,没有几个人敢自夸自己的知识够用,人们随时都会面临新的情况,需要去琢磨透彻。”而一切都快速变化又形成了新的挑战,“总会有新的形势需要琢磨,人们来不及辨明方向。而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们先做后想……长远计划没有任何意义:人们的目标就是有钱今天赚,有利今天获。不然,你就只有被下一次变革的浪潮淹没掉。”人们活得很有激情也很辛苦:“你会有种感觉,一群人正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当电子阅读时代来临,这是我这10年来,第一次再读书而通宵未眠。何伟笔下的中国,是活生生的中国:在我的生活中,在我同学、朋友的生活中,这些场景都天天存在。何伟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来。专业系统的训练,没有被体制化、中国化的观察与思维,他笔下的中国如此丰富、可爱、感伤、活力十足、野蛮、混乱、迷惑、变迁……
  他所记录的,是2000年至2006年中国这些地方的白描。其实,最近这三年,何尝不是更加多变?同学亲友移民国外,也有拿了国外身份重新回来做生意的。周边的同事、亲友,他们的信息和知识比之以前更加扩大,但更多视野与精神状态,或还是在那种焦虑、压抑、半封闭等等的状态中。成功学的时代,还依然占领着更多中国人的人生与价值观。
  我曾去过非洲、拉美、南亚等十几个国家。感受到一种直接的心理冲击—这是出国尤其第一次出国、或到一个陌生文化的国度生活感受最强烈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这没有对和错,但人类之间的交流与感知,很多内容并不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差异。就是:我们所在的时代中国,是历史上变化最大的10年,信息化、拆迁、乡村的退缩、汽车时代、环境与污染、挣钱心切、乡村党政的选举、温州工厂的变迁……何伟笔下的寻路中国,那是四年之前甚至10年前的中国了,今天的中国,还在寻路,从各样的普通中国人到官员。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中国于我们是什么概念?当我在巴基斯坦,在安哥拉,在摩洛哥,在墨西哥,每个地方有着相同而不同的天空,不同肤色与语言的人们。只有比较,才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一个高度、状态,在什么样的一个“观”场……
  这是巨变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其实,一直想把故乡老家的变迁写出来,我觉得,在中国,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逝去、改变中,但有两种能力,是限制我们书写自己脚下土地、周围亲友进程的两大瓶颈。
  一是我们的“观”,这个关乎自己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也就文化差异。因为我们整天都在这样的思想层面、文化社会中,跳出来非常难,我们已经熟视无睹—对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中国社会的大小巨细各样现状。
  二是我们的专业技术,从小的表达、思想逻辑训练等,我们缺乏一种真实的阅读审美、缺乏冷静的观察和跳出,就是我们忘记了如何去描述真实,因为更多时候,我们自己都难以判断自己的内心是否真实。我们要度过这个充满谎言的社会,还需要很多年,这同时也是时代给予每个中国人的机会。
  :是什么原因让你在中国旅行了近10年时间?
  Peter Hessler: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会旅行这么久。老实说,1994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对中国毫无兴趣。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美国中西部长大的人来说,中国显得很遥远,所以之前我从未考虑过要来中国。在英国毕业以后,我想着可以走东边的路线回家,一路经过东欧、俄罗斯还有东南亚。但是当坐火车从俄国到东南亚的时候,中国是必经之路。这就是我来中国的惟一原因。刚开始我只想用一点时间在中国。因为我遇到许多西方旅行者,都告诉我,中国对旅行者来说,不是一个好选择。
  但当我到达北京时,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北京,喜欢她的活力。事实上,和俄罗斯比起来,在中国旅行也不是那么困难。1994年时,俄罗斯经济不振,很低迷,但我感觉到中国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我延长了我的旅行计划,多花了六个星期,去了安徽、广东和云南。然后我申请了和平队项目,这样我就可以在中国生活并学习中文。和平队是一个需要两年服务期的志愿者项目,但两年结束以后,我觉得我还想继续待下去。就这样,又生活了10年多才离开。
  :在异国旅行,你怎样接近观察对象,融入当地生活?
  Peter Hessler: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旅行者,你很难真正融入当地。这需要你停下脚步,并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生活。这就是我1994年时遇到的问题。我曾用了六个月在12个国家旅行,这六个月的旅行让我有点疲惫,我认为我需要定居,并且深入认识一个地方,于是我来到了中国,在这里生活并学习语言,对我帮助很大。
  
  :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深入中国旅行,会碰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Peter Hessler:中国可能是发展中国家里,对旅游者来说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了。在中国我从未遇到过扒手,但我在埃及的第一个月就被偷了。实际上,在中国我觉得最大的风险是被卷入一场车祸中。在外国人眼中在中国开车确实是有点恐怖的。除此之外,如果你不会中文,往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来适应旅途中低下和混乱的效率。有时候在消费时你会挨宰,但这不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中国对老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目的地。
  
  :在你的书中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片段,这些片段在我们自己的眼中习以为常,可是经由你的笔触表达出来就变得生动有趣。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国在美国普通人的眼中,和10年前有什么不同吗?
  Peter Hessler:最大的区别是,10年前几乎没有美国人意识到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化。人们没弄明白,中国将成为对世界如此重要的一个国家(大多数中国人实际上也没有意识到)。1999年,当我在美国将我的书稿送交出版商,大多数出版社会对我说:“你的书稿很好,可我认为没有人想阅读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当然,现在那本书已经卖得很好,并且将继续畅销下去,这是因为现在,很多美国人想要了解中国。
  现在,美国人清楚中国的经济实力,甚至,许多美国人有点害怕中国,他们担心中国巨大的经济体如此迅速地发展下去,将会取代美国的大国地位。美国政客经常发出这样耸人听闻的警告。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非凡的变革,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当今低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是一个亮点,没人想要一个贫穷的中国,让13亿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这对全世界都是有益的。
  
  :在中国,做一名自由撰稿人意味着不稳定的收入以及没有着落的生计,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美国的自由撰稿人是什么生存状态?作为一个在中国写作的美国自由撰稿人,你在财务方面有保障吗?对中国同行,你有什么建议吗?
  Peter Hessler:在美国,自由撰稿人也不是收入丰厚的职业。但有一点胜过中国,在美国不会有盗版的现象,美国有完善的司法体系保护作者的版权。因此,我能得到稳定的版税收入。
  值得庆幸的是,我目前有三个收入来源:从2000年开始,我就给《纽约客》、国家地理杂志撰稿,还有我的书销路一直都不错。有了这些保障,从2001年开始,我的收入总的来说还算不错,而且我实际上开销也不大。我对奢侈品不感兴趣,我没有房产,因为我喜欢自由,不想有束缚。
  在美国自由职业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医疗保险。这就是人们更愿意在公司里谋求一个职位的原因——公司会为他们提供保险,但作为自由职业者,我和妻子需要自己承担医疗费用,在美国看病是非常昂贵的。
  我不确定我能给中国的自由职业者什么建议,因为两个国家国情完全不同,我觉得需要有一些固定的合作媒体能提供比较稳定的收入,然后再开辟另外的一些收入来源。这是我的经验,《纽约客》是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然后是我的书。
  
   :经过这么久的中国生活与报道后,您现在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中东?为什么?
  Peter Hessler:我不想成为一个只能写中国的作家。一方面,这是编辑和读者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四年中我报道的故事来自于许多不同地方——美国、尼泊尔、日本和埃及。另一方面是我个人的感受,我不想我的写作题材受到限制,我在埃及也看到了许多故事,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采访题材。
  
  :关于中国的旅行和报道,您未来还有什么计划吗?
  Peter Hessler:我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但我希望五六年后我能和我妻子再回到中国来。我有一对一岁半的双胞胎女儿,他们现在还太小,我希望未来她们能有机会学习汉语。至于未来的选题,我想回到涪陵,在那儿再待一段时间,写出这个城市的变化。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国,之后的几年我又重游了许多次,所以对于这个地方的变迁我是以一种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的。
  中国的伟大之处是它幅员辽阔,它的多样性让作家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选题。我很幸运,我在1994年来到了中国,这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我的生活。
其他文献
名山隐于天际,名山隐于林中。那些消失在众人视野以外的山峰岩壁既有Cerro Murallon这样位于大陆尽头,也有的藏身在雨林深处。卡通电影《飞屋环游记》里,老卡尔和小胖子罗塞尔乘坐着气球飞屋到达南美的一处高山。山顶广阔平整,四周却是刀削般锐利陡峭的悬崖,仙境瀑布从山顶呼啸直下。这样的场景让众多观众的眼球过了一把瘾,也有不少人以为这样的山只是Pixar动画公司的艺术创作,殊不知这样的场景取自圭亚那
虫虫是个长着娃娃脸的重庆妹子,虽然已经升为人母,笑起来依旧如孩童一般清澈,最近正用画笔记录她家小宝贝叮当的成长足迹。她说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画人,的确,翻遍她的几个绘本都找不出几个好看的人,但看着如今她笔下嘟嘟的柔软婴孩,想是画技也随着母亲身份升级了。  虽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但虫虫在走上画画这条不归路以前也不小心偏离了轨道—毕业后做了几年的IT编辑。但她绘画的天赋并没有被苍白的程序语言和网页设计挤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15公斤  “我要骑车去拉萨!”我握紧拳头,目光坚毅地宣布道。“呵呵,神支一下。啥时候去?”“呃,这个嘛……”我顿时无言以对。梦想等不来,盼不来,也不是靠空谈就可以谈出来的。如果不着手计划和准备,一直到老,梦想也只能是梦中所想。  作为一个从小捧书本、长大对电脑的书生,体育能够混及格已经是老师发善心了。对于骑行川藏,我实在没什么把握,也不会轻易尝试。梦想与现实之间有多远?对我
CONGE STYLE  Cogne位于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地区(Valle d’Aosta),距离AOSTA主城约30公里,与法国沙木尼仅相隔不到两个小时车程。Cogne同属于阿尔卑斯山,只是在意大利称阿尔卑斯山为Mountain BLANC , 与登山、攀岩、滑翔伞等众多的运动一样,攀冰运动同样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尽管同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维尼亚境内都有可进行攀冰的地区,
现在哥的寂寞已经出局,杯具正成为网络词汇的NOVA。有时,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在我看来怪异的词却有如此滔天之势?或许人生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NATIONAL  GEOGRAPHIC TRAMELER  2009年12月刊  猜猜看哪里是排行世界第一的旅游地点?12月刊封面故事《排行世界最棒的前133个目的地》,可是编辑们花了六年的时间统计调查出的结果,六个主要的评分标准列在64页
老兵不“死”  他马上就满42岁了,但他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当今顶级公路车坛的各项赛事中,赛场上的他积极、主动、勇猛、顽强;他,是六个孩子的父亲,生活中的他热情、和蔼、真诚、直率。或许,这正是延斯·沃格特(Jens Voigt)能够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支持者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自行车迷,你很难从内心深处彻底将这位已经征战多年的德国老将排除在外。因此,当延斯·沃格特以极高的速度在2009年环法自行车赛第1
你是什么类型的跑步者呢?你是天生的超级五千米选手,强壮的马拉松选手,还是介于两者之间呢?让我们帮助你找到答案——认识你的潜能。    测试    1)一周你投入多少小时来训练?  A、两到三小时  B、四到五小时  c、超过六小时  2)你如何来描述一次完美的跑步训练?  A、感觉到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浑身上下的力量,就像开动了高速旋转的齿轮。  B、跑到刚好能力的极限——既不是太轻松,也不是超过太多
生物多样性究竟是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所以,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大熊猫、白鳍豚?这些物种已经到了绝灭的状况,该绝灭就让它们绝灭好了,对人类社会又没有什么影响。其实,人类离不开生物多样性而存在。2009年我在出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地理图集》的时候,我请世界著名的保护学家Jeff McNeely为我这本书写句话,他的这句话把这样的重要性总结得非常完美:  “每一个人—无
沿途的雅江边上,分布着海绵蒲,桃儿七等许多生长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植物,许多都透着诱人的鲜红色彩。道路两旁的密林中,还偷偷藏着松茸、青冈菌等许多可爱的菌类,各色漂亮的小蘑菇更是数不胜数当然,这些漂亮的蘑菇可千万不能随意食用哦。  很不巧,我们选择前往加拉村的这几天总是阴雨连绵的,乘车前往老虎嘴的途中,大段的路途都是在雅江边半山腰的土路上,我眼角瞟着下面奔腾的江水,还真是有点惊心动魄的意味。车行一个多
作为户外运动界的顶级品牌,阿迪达斯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户外运动员和爱好者提供顶尖的产品和装备,自去年进军中国户外市场以来,阿迪达斯户外产品凭借出色的设计,强大的功能和时尚的风格迅速赢得了众多中国户外爱好者的青睐。而阿迪达斯“全情投入”的宣言,也为中国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吹响了释放激情的集结号,激励人们全情全力地投入所爱运动,不断挑战、超越自我。    冰城空降  2011年9月9日,世界领先的运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