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经典文化已经成为新时代闪耀诗意课堂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常重要。当下,如何让经典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相结合,如何发挥经典文化的作用以闪耀诗意课堂,这些都是渗透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分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对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经典文化;诗意课堂;运用策略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研究发现,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经典文化的传承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和文学(特别是文言文和古诗词),两者作为经典文化的传承者,是闪耀诗意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主体,所以,笔者将从文字和文学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经典文化的内涵
经典文化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初中语文教育角度考虑,经典文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汉字:汉字是世界文字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表意文字。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等世间仅有的艺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第二部分是文学:文学是由文字组成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有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等多种体裁,是弘揚经典文化的最直接形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所产生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计其数,历朝历代的文学大家都通过一篇一篇的文学作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生存的希望,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的脊梁,尤其是古文言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冠绝古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表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有特点。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典文化(文字和文学作品)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性,对闪耀诗意课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基于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就需要了解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以更好的渗透经典文化,文中的第二部分将会做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二、经典文化闪耀诗意课堂
(一)提高实际生活与语文制式的融合
实际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语文课堂来源于生活,但同时也高于生活,教师需要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样既能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增强经典文化的直观性。
文字作为生活中最常用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对群众生活非常重要。结合实际生活,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常用字渗透经典文化,例如汉字中的敬辞(令、惠、垂、高、贤、奉、赐)是对他人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尊称,代表对他人的浓厚敬意,而谦辞(家、舍、小、愚、拙、敝、鄙)则是对自己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谦称,代表自己谦虚,两者通过完全相关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要思想文化。
(二)建立良好的渗透环境
渗透经典文化必然需要良好的“土壤”,语文教学内容就是“土壤”,只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那经典文化就可以渗透进各个教学细节发挥作用,最终闪耀诗意课堂,因此,建立良好的渗透环境需要教师从筛选、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做起。
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不同,其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再关注文字的初级教学(即教给学生怎么写字、认字),而是重点关注文字背后的文化教学,这和渗透经典文化的目标不谋而合,所以教师要继续加强对文字的文化教学力度,为建立良好的渗透环境打下基础。
文学方面,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篇文言文和古诗词,足以成为渗透经典文化的主要力量,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论语十二章》《孟子两章》等反映我国儒家经典文化(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经典名篇,这些文章内涵丰富,(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深刻阐明了对待学习、朋友的态度以及对君子的定义)这些名言警句在文章中还有很多,都可以成为教师渗透经典文化的主要工具。
(三)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渗透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师生之间的言语和心灵隔膜,让学生可以从心底里接受教师,并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互动,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文化引导作用,从而提升经典文化对诗意课堂的积极影响。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观沧海》为例,第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互动交流关系,共同交流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都有哪些成就,并领着学生一起分句朗读《观沧海》,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渗透过程的有序、平稳进行,并且通过交流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实现文化渗透方面的因材施教,提高文化渗透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字和文学两大主体,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中发现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依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继而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可以说,生活化教学、营造教学环境以及打造互动师生教学模式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共为一体,是渗透经典文化,闪耀诗意课堂的主体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冬梅. 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6(5).
[2]姜丹红. 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外交流, 2016(33).
关键词:经典文化;诗意课堂;运用策略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研究发现,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经典文化的传承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和文学(特别是文言文和古诗词),两者作为经典文化的传承者,是闪耀诗意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主体,所以,笔者将从文字和文学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经典文化的内涵
经典文化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初中语文教育角度考虑,经典文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汉字:汉字是世界文字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表意文字。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等世间仅有的艺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第二部分是文学:文学是由文字组成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有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等多种体裁,是弘揚经典文化的最直接形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所产生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计其数,历朝历代的文学大家都通过一篇一篇的文学作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生存的希望,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的脊梁,尤其是古文言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冠绝古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表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有特点。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典文化(文字和文学作品)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性,对闪耀诗意课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基于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就需要了解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以更好的渗透经典文化,文中的第二部分将会做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二、经典文化闪耀诗意课堂
(一)提高实际生活与语文制式的融合
实际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语文课堂来源于生活,但同时也高于生活,教师需要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样既能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增强经典文化的直观性。
文字作为生活中最常用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对群众生活非常重要。结合实际生活,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常用字渗透经典文化,例如汉字中的敬辞(令、惠、垂、高、贤、奉、赐)是对他人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尊称,代表对他人的浓厚敬意,而谦辞(家、舍、小、愚、拙、敝、鄙)则是对自己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谦称,代表自己谦虚,两者通过完全相关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要思想文化。
(二)建立良好的渗透环境
渗透经典文化必然需要良好的“土壤”,语文教学内容就是“土壤”,只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那经典文化就可以渗透进各个教学细节发挥作用,最终闪耀诗意课堂,因此,建立良好的渗透环境需要教师从筛选、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做起。
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不同,其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再关注文字的初级教学(即教给学生怎么写字、认字),而是重点关注文字背后的文化教学,这和渗透经典文化的目标不谋而合,所以教师要继续加强对文字的文化教学力度,为建立良好的渗透环境打下基础。
文学方面,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篇文言文和古诗词,足以成为渗透经典文化的主要力量,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论语十二章》《孟子两章》等反映我国儒家经典文化(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经典名篇,这些文章内涵丰富,(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深刻阐明了对待学习、朋友的态度以及对君子的定义)这些名言警句在文章中还有很多,都可以成为教师渗透经典文化的主要工具。
(三)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渗透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师生之间的言语和心灵隔膜,让学生可以从心底里接受教师,并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互动,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文化引导作用,从而提升经典文化对诗意课堂的积极影响。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观沧海》为例,第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互动交流关系,共同交流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都有哪些成就,并领着学生一起分句朗读《观沧海》,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渗透过程的有序、平稳进行,并且通过交流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实现文化渗透方面的因材施教,提高文化渗透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字和文学两大主体,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中发现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依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继而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可以说,生活化教学、营造教学环境以及打造互动师生教学模式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共为一体,是渗透经典文化,闪耀诗意课堂的主体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冬梅. 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6(5).
[2]姜丹红. 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外交流,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