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它深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建设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品质,他不断吸收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具体而生动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其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理想,才能步调一致。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认识。这个共同理想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再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这个精神中国在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刻尤为突出,包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优良传统;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大气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精神等优良传统作风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意识当中去,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民践行有了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也是坚持这一体系得到广泛认同的保障。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同时,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什么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竖起了新的标杆。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要从各类教育和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编写相关教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家长、教师、学生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精神文化产品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文明内涵中思想道德部分最主要的内容。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因此,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2)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强调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融入到党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监督、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同时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运用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展现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真、善、美,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关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4]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5]张晓红,梅荣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笔谈
[6]朱革新.科学发展观的十大转变
[7]范秀同,高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企业导报.2010(12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建设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品质,他不断吸收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具体而生动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其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理想,才能步调一致。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认识。这个共同理想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再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这个精神中国在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刻尤为突出,包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优良传统;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大气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精神等优良传统作风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意识当中去,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民践行有了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也是坚持这一体系得到广泛认同的保障。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同时,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什么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竖起了新的标杆。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要从各类教育和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编写相关教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家长、教师、学生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精神文化产品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文明内涵中思想道德部分最主要的内容。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因此,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2)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强调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融入到党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监督、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同时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运用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展现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真、善、美,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关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4]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5]张晓红,梅荣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笔谈
[6]朱革新.科学发展观的十大转变
[7]范秀同,高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企业导报.2010(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