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学结合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5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目前较为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中职校由于吸引力不够,多数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难以有效推进。本校汽修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提出了“合作育人,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运行机制
  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越来越受到职业学校的重视,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中职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本校汽修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提出了“合作育人,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
  通过调研了解到汽修行业通常是“三分修理、七分维护”,在修理时,通常又是“三分检修、七分诊断”。诊断和维护通常是学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可较好地加以解决。提高学生检修和诊断技能是汽修工学结合的核心,提高学生行业、企业规范化操作水平是工学结合的关键。我校各级领导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09年起,校专业部与南通合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与南通远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协议。本着“合作育人,互惠共赢”与南通合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构建多层次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和积极的影响,2013年我校与南通合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在开展校企合作中我们采取的主要举措有:
  (一)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共同研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专业部积极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一个专业系部联系一个行业,一个专业依托一家企业,一个专业教师结交一个企业师傅。我们借助合通公司在汽修行业的地位,通过其协助,考察了南通多家汽修企业,撰写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学校聘请了合通公司等汽修企业专家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主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构建了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校企优势,制订核心课程体系,共建学校实训基地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学校的课程体系与行业的需求结合越紧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特点结合越紧密,则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合作中,学校和企业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将教学改革和行业企业的需求结合,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共建学校实训基地,促使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校企合作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更在于培养适合企业需求,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有发展后劲的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学校为此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就行业需求、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学校和企业实际情况参与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和课程建设,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汽车电气检修技能实训》等多门校本教材;确立了以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核心课程体系。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环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使学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校企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
  (三)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是目前校企合作的常见形式,但也是比较粗放的合作方式,如何让工学结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学到“真经”,学校与企业经过深入探讨,制订了企业见习规定、生产性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让工学结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安排上,学校采取了企业见习(了解企业文化)——学校技能实训(熟悉基本专业技能)——企业生产性实习(掌握企业操作规范)——学校技能强化考证(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企业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实践课教学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在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见习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车间,观看企业工人实践操作,聆听企业老总、工程师讲座等。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端正专业思想,培养学生专业情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在第三、第四学期的生产性实习阶段,安排四周时间,由学校两位专业教师带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双师”教学队伍,共同制订和承担汽修实训教学任务。为了较好地适应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学校分设发动机检修、空调系统、四轮定位、损伤面处理、汽车养护等10个组别,由企业中10个有经验的师傅具体指导,学生定期轮岗。由于有真实、具体的任务,加之教师的及时点评,学生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在企业学习一段时间后,通过学校的工考强化训练,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最后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对学生而言,既可以从中学到更多专业技能,掌握企业前沿技术,又使学到的技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帮助企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合理的报酬也让学生安心顶岗、乐于实习。对企业而言,实习生群体作为企业人才储备库,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对学校而言,解决了毕业生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四)深化互信,与企业建立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工学结合机制
  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目标都是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中,企业希望依托学校人才资源创造效益,但有工伤事故、生产秩序、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担忧;学校希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但有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的担忧。这就要求双方要深化互信,通过优势互补,加强合作育人。一方面学校加强管理力量,将班主任和专业实习指导老师派往企业,和企业师傅一起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样既可以加深教师对企业生产的实际过程的了解,提高教师对企业生产工艺的制定、突发状况处理的能力,丰富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水平,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又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加强安全管理和思想教育,稳定企业生产,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将理论课教学搬到企业,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学校部分课程教学,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将最契合企业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得学校的教育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构建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层次较低,工学结合缺少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支撑。中职校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就要积极主动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构建“合作育人,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构建基于利益共享的保障机制
  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合作能否给双方带来良好的效益是合作机制能否长效运行的关键。利益共享,就需要双方通过协议确保成果共享,同时要求资源共享。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企业根据学校需要为学校提供技术帮助。目前多数企业只管用人,与中职校进行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认为与中职校合作无利可图。解决工学结合中双方的利益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要寻求和把握双方利益平衡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构建基于利益共享的保障机制。
  (二)构建基于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目前,一些企业只愿用人,不愿培养,只求利益,怕担风险,这不是精诚合作之举,有合作就要有约束,有约束才能规范,规范才能使合作有效和长久。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协议约束,就难以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构建基于政策引领的激励机制
  支持校企互利合作,政府要发挥作用,通过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到工学结合的教学中来。目前,一方面学校希望借助企业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学校能培养出满足企业能力要求的人才,校企双方的目标一致。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实现良性互动。让企业认识到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工学结合可以大大缩短企业员工培训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四)构建基于多方参与的学生管理和评价机制
  目前工学结合中,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存在着管理体系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的特点,常常会出现一些管理漏洞,放羊式的管理、技能实习过于单一等缺陷也暴露出来,影响了双方的积极性。为确保工学结合秩序良好、取得实效,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完善学生工学结合的管理体制。确保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建立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新评价体系,保证工学结合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不可否认,爱确实有令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教育涉及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就爱而言,如果只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爱,而没有社会、家庭对学生的爱,学生对自己的爱,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的。  如何爱是一门艺术,如果是盲目地去爱,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在师生间建立信任与尊重、民主与平等、理解与沟通、情感与关爱的基础,用师爱创造一个解
办学理念即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其显现的是教育教学管理之“魂”、事业发展之“脉”、学校文化之“根”,具有“导向性”、“渗透性”的功能,决定了学校的存在价值、发展动力和精神期盼。科学的办学理念能凝聚人心,建构合力;彰显品牌,扩大影响;优化条件,拓展资源;引领航向,强化发展。  办学理念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这中间不仅有办学理念是否符合教育本质和规律、是否
【摘 要】职业教育的提升,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人才缺口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内涵建设,从专业定位、课程改革、师资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等诸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吸引力,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务社会 吸引力  一、以产业的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定位  黄炎培先生曾在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上提出“离社会无教育”的理念,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要主动与社会保
摘要: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情感为灵魂,以情感为生命,灵活渗透情感教育,奏响学生心灵的情感之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拨动情感之弦,奏响情感之感,绽放情感之花,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灵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生命活力  一、巧设情境,渲染氛围,拨动情感之弦  小学生比较感性,他们的情感往往容
“集团化”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按照产业规律,以参与各方的利益一致为基础,以高度集约化的办学方式吸引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在集团内部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做优,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外部
从现代学校制度看,托管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有益尝试。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的基础是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主体性。政府将黑龙江省甘南县职教中心托管给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做法,实际上是将独立办学主体——甘南县职教中心的办学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获得的仅是办学经营权。虽然这种“托管”是形势所逼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在事实上构建了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从提升服务质量看,托管是改善“
一、开展职业教育需求分析和相关研究  欧盟一些国家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政策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市场需求调研。其目标是提高政策立法的有效性,确保职业教育质量,使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劳动力市场培养出更适切的劳动力。依靠有效的调研结果,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有充分的数据支持,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对政策的评估和反馈也使得政策本身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  二、建立开放并具有连贯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中职校校企合作是选择“学校主导型”模式,还是选择“企业主导型”模式,抑或是选择“校企共建共享型”模式?是选择“顶岗实习”模式,还是选择“工学交替”模式,抑或是选择“订单式培养”模式?我想,其重要性不是采用哪种校企合作模式,而是在于“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即实现学生“岗位人”“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对接。因此依据“因地制宜、资源共享、不拘形式
如果把2005年11月颁布的《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作为我省职教课改全面起跑的发令枪,那么现在已经跑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有了一大批课改实验学校、课改专业实验点、22个课程改革教科研中心组,我们有了一系列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我们拥有采用新课程视角的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项目课程设计,我们还有各类教材、大纲、计划、项目、资源、模式,我们有
【摘 要】绍兴市职教中心构建无界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无界化体验为目标,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一体化行动学习、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体现“顶层设计、行动学习”的新特点,以长效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为保障,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多元化路径,形成“三维无界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无界化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模式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各居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