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迅速发展,成为内容制作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各高校纷纷注册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发布新闻资讯、传播校园文化、塑造学校形象的有效途径。文章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学校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统称为校园微信公众号,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0年校方主体(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运营的44个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高校新媒体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信息传播碎片化、快速化。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其因内容形式新颖独特、信息传播方便快捷,具有强大的社交性、互动性、便捷性而迅速风靡,成为新媒体时代人们沟通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及传播渠道。
  为适应时代发展,高校信息传播的媒介也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转变为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通过开通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校园活动、新闻资讯、校园人物、娱乐创意等各种类型的推文,将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内宣和外宣的窗口[1],以塑造学校形象,传播学校品牌。其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也紧跟其后,注册各自的微信公众号以更好地传播信息。本文中的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校园微信公众号为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等校方主体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由于运营主体不同、功能需求和定位不同,其校园微信公众号在内容质量、团队水平、传播机制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众多,运行主体各异
  为适应时代发展,获得优质生源,高校纷纷注册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及其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甚至老师、学生团体等因教学、科研等需要也都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据统计,不包括老师、学生或一些社团等,仅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0年校方主体运行的微信公众号就有44个,其中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1个,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及其下设部门开通的微信公众号43个。从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名称、简介和内容以及对其的调研分析来看,其运营主体大致为学校及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下设部门以及个人(其账号属于二级学院、职能部門或其下设部门)。平均每个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有2个微信公众号,而像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处等学生人数多或下设部门多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其微信公众号甚至有五六个。学校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过多,若人员配置不足,不仅增加现有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会影响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质量,不能很好地发挥宣传作用。
  (二)推文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
  微信公众号平台是一种新媒体下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其具有点赞、评论、转发等基于微信的社交性、交互性、用户阅读碎片化等特点,对信息传播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微信公众号10万+阅读量的推文并不是随意都能产出的,这需要其运营人员具有过硬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嗅觉,精准把握定位、了解用户需求、抓住热点等。目前,部分高校或仅把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工具,对其重视不足;或未能及时引进新媒体人才,对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摸索阶段,其内容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广州城市理工学院44个校园微信公众号2020年推文数据显示:推送300条以上消息的微信公众号8个,其运营主体集中在校院团委,含1个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5个二级学院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2个学生工作处下设部门校团委和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大致平均每天发布一条推文;推送100—300条消息的微信公众号11个,其运营主体和类别分散,集中在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下设部门团委及职能部门下设机构等,每2—3天推送一条消息;推送100条以下消息的微信公众号25个,其中7个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数量是个位数。这些校园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消息数量多的微信公众号主体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运营团队,其能较好地采编和生产内容,规律推送消息,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11点推送,内容以原创为主,少量转发。
  (三)运营团队流动大,专业水平待提高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一般由宣传科或新闻中心的教师运营,而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的人员有限,且其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兼顾运营。因此,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其很难开展相关工作。高校的学生传媒社团则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既能锻炼实践能力,又能协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也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高校各个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中,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比较固定,而学生由于换届、学业、兴趣缺失等原因人员变动大。同时,一方面,教师受限于工作量,无法对团队人员进行全面、详细的指导,对团队培训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其运营团队的技能指导,主要以学生老带新或通过学生自学。因此,相关校园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性不足,推文的标题、文案、图片、排版等水平有待提高。调研显示,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各个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中,其团队成员以大一学生占多数,以大二学生为主力。一般大二学生多担任团队干部,有经验、能力强,但他们课业重,精力有限;而大一学生刚入学,相对时间宽裕,处于学习与适应阶段。虽然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会定期组织选题策划、排版、摄影、修图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一般一年4次左右,但是培训力度仍需加强。此外,其他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或运营人员技能学习则主要通过上一届学生边教边带下一届学生来实现。
  (四)内容缺乏特色,互动性待加强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发布校园新闻或信息为主,其二级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则以发布学院新闻、专业介绍、招生就业等内容为主,其职能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则是发布工作通知为主。这是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普遍情况,虽功能性较强,但内容特色和趣味不突出。同时,由于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推文选题策划定位模糊;表现形式多以普通的“图片+文字”为主,创意和设计不明显;语言表达平铺直叙,活力和感染力须加强,其受欢迎程度有限。从各校园微信公众号推文的阅读量来看,阅读量大、获点赞数多的内容主要是与学生活动、团队、个人等有关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   此外,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其主要通过留言板块实现互动,用户虽然可以评论留言,但是微信公众号运营人员可以有选择地放出和回复用户的留言。这在本质上也是单向的交流和互动,由于没有积极有效的反馈机制,用户参与性和黏性不足。最后,受人力、物力限制,各校园微信公众号都很少策划吸引用户参与的活动,没有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五)各自运营,传播机制待完善
  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因为自身原因,其的传媒意识和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与提高。在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上,部分高校尚缺统一规划,其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没有专职宣传人员,各自微信公众号相互之间有待形成一个循环的传播机制。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广州城市理工学院44个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头像、名称发现,它们没有统一范式。除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头像是校徽,其他微信公众号的头像主要是二级学院的院徽、自定义;名称也主要是“学校简称+职能部门、功能定位”,甚至个别下设部门微信公众号的名称为自定义,而其中的“学校简称”并没有统一使用学校官方简称,有的用“华广”,有的用“华工广州”;在学校更名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后,一些微信公众号也没有及时更名,沿用旧称。这不利于构建学校品牌共识,传播学校品牌形象。
  受众群体不同,同一内容发布的平台不同、时机不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传播效果就会不一样。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中,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和其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会产生部分重合、交叉,但前者用户范围更广,囊括在校生、毕业生、潜在大学生,而后者用户更精准,面向某个学院或者有办事需求的学生。但是各个校园微信公众号之间沟通不足,各自采编信息,没有提前策划,尚未形成有力的联动传播机制,从而影响信息传播效果。例如,对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仅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内容,其他校园微信公众号没有联动发声,不利于提升新校名的认知度和知名度;校园微信公众号相互间转载内容尚未结合各自定位进行二次创作。
  二、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对策
  (一)加强管理,规范运营
  高校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即使由校方主体开通,其也存在注册信息不完整、内容质量有待提高、责任主体待明确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建立新媒体管理制度,规范微信公众号注册、信息审核和发布等流程,明确运行主体责任,完善各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之间的协调、交流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及优秀内容联动推送,提升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2]。例如,其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注册微信公众号需学校党委宣传部审核;学校党委宣传部要对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进行把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对其下设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把关。
  (二)構建校园微信公众号矩阵,形成合力
  校园微信公众号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减少同质化内容,增强自身特色,形成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中心、其他微信公众号齐头并进的矩阵,建立完善的传播机制,为传播校园文化、塑造学校形象聚力。一方面,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在名称、头像、简介上要加强统一性和关联度,提高学校品牌传播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如学校简称统一用官方规定的简称、名称和头像,自定义的微信公众号可在简介里加入学校名称及其相关说明等。另一方面,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在各自生产优质、特色内容同时,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利用新生入学、校庆、校运会等节点,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动,共同发声。例如,为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处招生办等的微信公众号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推送校园环境、专业特色、学生活动及成绩等相关内容,向社会、学生、家长等群体全方位地展示学校,塑造学校良好形象,以争取更多优质生源。
  (三)凝练特色,打造文创产品
  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应结合大学生需求,构建校园微信公众号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微信公众号结合学校目标定位、专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开发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尤其是吉祥物的设计[3]。吉祥物能够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学校策划更有创意、更有趣味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其微信公众号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度。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鲤工仔”谐音“理工仔”,寓意华南理工大学的学子们个个都锦鲤加身,运气满满、元气满满[4]。2020年3月,“鲤工仔”上线后,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策划了“鲤工仔”疫情防控、返校、学生活动等推文内容,同时打造文化衫、手机壳、钥匙扣、帆布包等周边产品,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参与性和用户黏性。
  吉祥物不仅是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也是校园标识,和校名、校训、校徽一样,其能够提高学校品牌的辨识度和亲和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结合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和文化内涵等设计吉祥物,其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及其下设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直接使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吉祥物,或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自特色进行设计,开发T恤、帆布包、手机壳、书签等学校其他文创周边产品,以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团队是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基础,良好的运营团队应具备较专业的技能。高校不仅要加强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其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也应提高宣传意识,共同促进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组建团队时,校园微信公众号要选择低年级的、具有良好技术功底的学生,使其能够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运营微信公众号。其次,校园微信公众号要加强对运营团队成员的培训,包括选题策划、排版、摄影、数据分析等方面,增强团队运营能力。再次,校园微信公众号应完善激励机制,负责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团队成员争取更多资源和福利,更好地调动团队积极性。最后,校园微信公众号团队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如由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主导,定期开展沙龙,一起讨论选题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进行运营心得分享。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存在运行主体众多、内容质量须提高、传播机制待完善、团队专业水平待提高等问题,其要加强管理,策划特色内容,打造文创产品,构建校园微信公众号矩阵,形成合力,增强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以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杨国舒.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07):47-50.
  [2]张景波.高校加强校园微信公众号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5(10):66-67.
  [3]魏玥.高校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初探: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为例[J].文化产业,2020(33):111-113.
  [4]华南理工大学.鲤工仔!我工萌宠有名字啦,来看看TA的居家学习生活![EB/OL].(2020-03-14)[2021-09-14].https://mp.weixin.qq.com/s/Z9CAp6jvAtHr1pWu2AsHNg.
  [作者简介]曾丽华(1991—),女,江西赣州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媒介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促使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生发机制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新闻采编规则,这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当前,新闻采访课程作为与业界接轨的实践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困境。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只有构建融合新闻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建立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培养适应智媒体时代,拥有融媒体采访报道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建
期刊
[摘要]为了给针灸类期刊栏目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统计了2017—2020年四种针灸类期刊的栏目数量、载文量、被引和下载数据。结果显示,四种期刊的栏目数量和载文量均有小幅波动。具体来说,低频栏目多,高、中频栏目少;高、中、低频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高于期刊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的比例分别为75%、80%、53%,这些栏目可提升期刊的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因此,针灸类期刊需重视高
期刊
[摘要]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新兴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对编辑队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出版传媒行业需要能将出版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新编辑培养实践和编辑的成长经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为高校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未来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杂志书自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和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后,随着大陆图书出版市场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杂志书在大陆图书出版市场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我们也可从中窥见我国大陆图书出版市场近三十年间的发展变化。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大陆出版的代表性杂志书,并从出版时间、出版单位、内容形式、时代背景等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对我国大陆
期刊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既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也面临创新发展的机遇。本文就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探讨。在机遇方面,全媒体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及其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在挑战方面,全媒体的出现、新兴的网络知识信息平台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蚀着学术期刊的固有领地,人才流失正成为
期刊
[摘要]社会效益考核要求出版业在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工作策略等方面都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总编室作为出版工作的枢纽站,应实现相应的职能转型。本文拟从分析社会效益考核背景下总编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入手,从服务管理、提高质量、队伍建设等角度,探索总编室开展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效益考核;总编室;职能与作用  2018年12月,《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的出台,是新时代出版业深
期刊
[摘要]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的发展,不仅使整个新闻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所有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对广大电视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便利,也带来适应新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本文以电视编辑的业务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出版精神启蒙先锋的人文学术出版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探讨人文学术出版与数字出版在产业边界、功能定位、编辑角色上的歧异,辨析现代性语境下新旧媒体的关系,试图廓清披覆在人文学术出版之上的技术迷思,为未来的出版图景和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人文学术出版;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技术迷思  人文学术出版是人文社科出版社最核心、传统的内容板块,由于其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宝贵且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目前,学界对红色文化推广研究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从认知科学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来探讨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发现,受众的红色文化认知水平对认知需求有正向显著影响,且红色文化认同感对红色文化认知与认知需求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直播新生态下,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媒介形式的改变减弱时间和空间对信息的限制,新媒体便捷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导致其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力增加。因此,新媒体主持人语言失范会对舆论传播、媒体平台、受众群体产生巨大影响,如加速网络谣言传播、误导受众观点、污染新媒体传播环境等。因此,笔者以传统媒介中主持人语言失范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语言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以中国播音学、语言规范、主持人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