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初中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摆在广大思品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巧设问题,引入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例如,学习初一的《走自立自强之路》这一课,可以假设父母外出,只有学生一个人在家,让学生思考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学生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将课本知识所要求的“青少年要自立、自强”主题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这些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把道德教育落到了实处。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巧设悬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
二、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是教学,生活中时时有教学。生活中的课程有时是消极的,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通过学生个体的实践对生活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既要将时间延长,还要还将学生带入社会,领进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如,在进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场人生的AB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生活化的情境:王刚今年刚上初一,他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好,平时喜欢上网,王刚想要父亲买台平板电脑。但是老王夫妻俩怕王刚沉溺于游戏,影响学习,所以他一直没有如愿。有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面有两千元钱。
针对这一情境,设计了如下问题:1.在王刚的身边有什么诱惑?2.请你设计一下王刚捡到钱包后的情景。3.如果你也想买一台平板电脑,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本课从学生喜爱的模拟实践活动入手,从现实生活中学生容易遇到的强烈诱惑开始,围绕学生身边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诱惑的广泛存在。可以延伸到对诱惑这一概念的讨论、分析,感受诱惑的不同分类,最后还可以用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践行抵制不良诱惑的实践,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深化认识。这一系列的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活动的开展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身边的不良诱惑,表示要做一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公民,以此实现了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使本课程也实现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生活与社会化。
三、组织活动,展现情境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有助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增强教学的效果。如,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了诉讼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搞一次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准备开庭的一些知识,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实践中,学生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所学知识,这是传统的讲授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既拓展了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也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了信息。如,教学《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汶川地震救灾视频、志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视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味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帮助的焦急心情和帮助别人战胜困难后自己内心产生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助人为乐的理解。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领悟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问题,引入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例如,学习初一的《走自立自强之路》这一课,可以假设父母外出,只有学生一个人在家,让学生思考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学生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将课本知识所要求的“青少年要自立、自强”主题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这些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把道德教育落到了实处。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巧设悬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
二、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是教学,生活中时时有教学。生活中的课程有时是消极的,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通过学生个体的实践对生活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既要将时间延长,还要还将学生带入社会,领进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如,在进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场人生的AB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生活化的情境:王刚今年刚上初一,他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好,平时喜欢上网,王刚想要父亲买台平板电脑。但是老王夫妻俩怕王刚沉溺于游戏,影响学习,所以他一直没有如愿。有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面有两千元钱。
针对这一情境,设计了如下问题:1.在王刚的身边有什么诱惑?2.请你设计一下王刚捡到钱包后的情景。3.如果你也想买一台平板电脑,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本课从学生喜爱的模拟实践活动入手,从现实生活中学生容易遇到的强烈诱惑开始,围绕学生身边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诱惑的广泛存在。可以延伸到对诱惑这一概念的讨论、分析,感受诱惑的不同分类,最后还可以用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践行抵制不良诱惑的实践,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深化认识。这一系列的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活动的开展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身边的不良诱惑,表示要做一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公民,以此实现了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使本课程也实现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生活与社会化。
三、组织活动,展现情境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有助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增强教学的效果。如,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了诉讼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搞一次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准备开庭的一些知识,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实践中,学生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所学知识,这是传统的讲授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既拓展了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也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了信息。如,教学《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汶川地震救灾视频、志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视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味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帮助的焦急心情和帮助别人战胜困难后自己内心产生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助人为乐的理解。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领悟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