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积极策划家校互动方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的育人生态环境。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家校共育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一、情智赋能,多元供给
1.深入研究,优化机制。
机制的建构和运行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项目开展的保障和前提,为此,团队一起深入研究理论文献,请教相应领域的专家、名师等制定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运行方案和规章制度。中心作为枢纽,促进家委会、家长学校、家校社融合中心的推进,以此带动家校共育,形成“家庭—学校—学生”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形成健全的家校共育的运行制度、执行规范和评价体制等,达到“校中有家,家中有校”的目标。
2.精准调查,按需供给。
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可反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程度、家庭的自我满意度等,预期达到使家长认同学校教育,并以家校共育的方式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能力的目的。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可以反映教师对家校共育方式,以及该方式下教师地位、价值等的认知情况。社会调查,包括对教育部门、相关事业单位的问卷或走访,反映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关注度、满意度或建议等。研究小组以此了解家庭教育指导的供给需求,实施按需供给的系列化培训和指导,进行精准供给,按需供给。
3.情智传承,共融共通。
中心利用学校心理教育特色项目,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手段辅助进行家校共育。学校利用情智教育教学理念服务学生,用情感、情境教育促进学生理解、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校進行德育条线工作,培养学生的淑女气质、绅士风度,以及培养“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社会、学校、家庭共融共通,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4.与时俱进,建构中心。
研究小组建立家校沟通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家校沟通、家校培训、学习指导、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中心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邀请家长参与晚自习导护、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导护和疫情期间的服务等;邀请校外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等开展家长学校的培训和沙龙活动。
二、家校共育,凸显价值
1.提高学校育人的质量。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解决目前低效甚至无效的家校共育的弊病,打破原有的单一化、程式化的学校教育模式,开发“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2.优化家校共育的环境。
学校固有的特色和优势教育手段,如情智教育、心理教育等,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建成家校共育的健康教育生态,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厌学、沉迷网络和手机等。
3.加强家校教育的合作。
供给侧背景指导下的家校合作,让家长和教师走得更近,家长可以深刻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家校联合可以用最快捷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4.促进学校品牌的发展。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促成整体联动,促成包括项目负责人、核心组成员、基层学校教师、家校委员会、家长等的全员研究,并带动了全校乃至全区对供给侧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研究、实践和思考,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东洲中学形成了家校共育特色课程, 2019年4月获得海门市家庭教育微课比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12月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6月获“南通市首批优秀家长学校”称号等。东洲中学的特色课程在其他集团校之间得到广泛推广,不仅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而且促进了学校品牌的发展。
三、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家校共育是全员育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才能指向教育的最优化。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以下几个矛盾。
首先是学习与活动的矛盾。初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为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学生、家长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很难做到立竿见影。
其次是自主与自觉的矛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相互矛盾,比如疫情阶段,学生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效果很难保证。
再次是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家庭教育理论下的指导看似简单、便捷,但是在面对学生个体时,家长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此外,家长的耐心程度、交流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持续关注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东洲中学供给侧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研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辟了新模式。我们需要继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供给侧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研究”(GH2016100)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积极策划家校互动方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的育人生态环境。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家校共育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一、情智赋能,多元供给
1.深入研究,优化机制。
机制的建构和运行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项目开展的保障和前提,为此,团队一起深入研究理论文献,请教相应领域的专家、名师等制定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运行方案和规章制度。中心作为枢纽,促进家委会、家长学校、家校社融合中心的推进,以此带动家校共育,形成“家庭—学校—学生”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形成健全的家校共育的运行制度、执行规范和评价体制等,达到“校中有家,家中有校”的目标。
2.精准调查,按需供给。
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可反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程度、家庭的自我满意度等,预期达到使家长认同学校教育,并以家校共育的方式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能力的目的。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可以反映教师对家校共育方式,以及该方式下教师地位、价值等的认知情况。社会调查,包括对教育部门、相关事业单位的问卷或走访,反映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关注度、满意度或建议等。研究小组以此了解家庭教育指导的供给需求,实施按需供给的系列化培训和指导,进行精准供给,按需供给。
3.情智传承,共融共通。
中心利用学校心理教育特色项目,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手段辅助进行家校共育。学校利用情智教育教学理念服务学生,用情感、情境教育促进学生理解、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校進行德育条线工作,培养学生的淑女气质、绅士风度,以及培养“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社会、学校、家庭共融共通,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4.与时俱进,建构中心。
研究小组建立家校沟通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家校沟通、家校培训、学习指导、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中心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邀请家长参与晚自习导护、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导护和疫情期间的服务等;邀请校外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等开展家长学校的培训和沙龙活动。
二、家校共育,凸显价值
1.提高学校育人的质量。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解决目前低效甚至无效的家校共育的弊病,打破原有的单一化、程式化的学校教育模式,开发“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2.优化家校共育的环境。
学校固有的特色和优势教育手段,如情智教育、心理教育等,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建成家校共育的健康教育生态,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厌学、沉迷网络和手机等。
3.加强家校教育的合作。
供给侧背景指导下的家校合作,让家长和教师走得更近,家长可以深刻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家校联合可以用最快捷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4.促进学校品牌的发展。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促成整体联动,促成包括项目负责人、核心组成员、基层学校教师、家校委员会、家长等的全员研究,并带动了全校乃至全区对供给侧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研究、实践和思考,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东洲中学形成了家校共育特色课程, 2019年4月获得海门市家庭教育微课比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12月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6月获“南通市首批优秀家长学校”称号等。东洲中学的特色课程在其他集团校之间得到广泛推广,不仅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而且促进了学校品牌的发展。
三、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家校共育是全员育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才能指向教育的最优化。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以下几个矛盾。
首先是学习与活动的矛盾。初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为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学生、家长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很难做到立竿见影。
其次是自主与自觉的矛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相互矛盾,比如疫情阶段,学生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效果很难保证。
再次是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家庭教育理论下的指导看似简单、便捷,但是在面对学生个体时,家长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此外,家长的耐心程度、交流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持续关注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东洲中学供给侧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研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辟了新模式。我们需要继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供给侧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研究”(GH201610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