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
真正了解湿地还是刚进入大学,一位来自河北的同学告诉我他家就在衡水湖畔,并从他的口中得知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被称为“京南第一湖”,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在心底许下了一个小小愿望:一定要到湿地看看。终于,这个愿望在2009年10月份的时候成为了现实。
在衡水市乘车南行,没走一会儿就发现沿途的水越来越多,感觉离衡水湖湿地越来越近了。渐渐地,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映入眼帘。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水中,一片片芦苇在随风摇摆,鱼儿在穿梭,鸟儿在湖上自由地飞翔、歌唱在干旱的华北平原上,有这样一片难得的湖水滋润着大地,怎不让人心旷神怡!这时忍不住蹲下来轻撩湖水,感受从身到心的清凉与宁静。
据同学说,衡水市正依傍这片美丽的衡水湖湿地,提出了“打造水市湖城”的发展战略,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建设衡水生态城市。
走进湿地 了解湿地
很多人都知道沼泽是湿地,就像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松内平原是以沼泽为主要类型的湿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湿地。根据《湿地公约》的解释,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带有泥碳的沼泽、泥碳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禁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退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还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你身边公园里的池塘、人工河流,还有那些由于煤、石油开采后留下的塌陷坑,这些都是湿地,都在为我们的生活默默工作着。
随着2010年世界湿地日的到来,大家对湿地的讨论又进入新一轮的高潮。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现在国际上关于湿地保护最大的组织,今年土库曼斯坦加入湿地公约,使湿地公约国增至159个。在壮大了湿地保护组织的同时,也增强了保护湿地的力量,把湿地保护的理念传播到更广的范围。
湿地的类别很多,但没有世界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湿地公约将湿地分为三类,海洋和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
湿地的功能是怎样的?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大量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的水可以被湿地净化为三类水质以上的水;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白鹭等约200种。20多年前,一群鸟儿来到云南翠湖,一待就是20多年,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仅是翠湖的象征,甚至成为云南的象征,当成群的红嘴鸥在你眼前飞过,你会感到这里的天更宽,湖水更清澈。
保护湿地 我们在行动
1992年我国加入了《湿地公约》,在湿地保护方面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湿地宣传工作,湿地立法工作逐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制定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开展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等等,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湿地保护的满意答卷。
2008年我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6块,总数达到36块。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个,总数达到38个。全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550多处。不仅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加强了湿地保护,在西部地区湿地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过去10年,西部地区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78处,面积达610万公顷;确认了86个国家重要湿地;批准了2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面积达49万公顷;指定了14块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20个湿地公园,湿地面积7.8万公顷,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占西部地区湿地面积的35.5%。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为的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湿地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生态功能不断退化。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研究表明,全球湿地消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功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上的湿地大国都毫无例外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纷纷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美国更是推行了“湿地无净损失”的政策。
2007年6月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遏制湿地面积下滑趋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表示,缺乏专门的湿地立法是导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告诉《经济》记者,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不足、宣传的力度不够是影响当前保护湿地的重要因素。
多次被身边人问起,“天天讲湿地,湿地到底有什么作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在思考,我们了解了湿地的很多功能,如涵养水源,地球之肾,生物基因库,调节局部气候等等这些,但是这些似乎都是长远的,老百姓很难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怎样才能使人们真正意识到湿地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充分体现了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重要的关系。认真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进一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强化湿地立法,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机制;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履行《湿地公约》,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的意识,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保护湿地的必选之路。
真正了解湿地还是刚进入大学,一位来自河北的同学告诉我他家就在衡水湖畔,并从他的口中得知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被称为“京南第一湖”,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在心底许下了一个小小愿望:一定要到湿地看看。终于,这个愿望在2009年10月份的时候成为了现实。
在衡水市乘车南行,没走一会儿就发现沿途的水越来越多,感觉离衡水湖湿地越来越近了。渐渐地,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映入眼帘。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水中,一片片芦苇在随风摇摆,鱼儿在穿梭,鸟儿在湖上自由地飞翔、歌唱在干旱的华北平原上,有这样一片难得的湖水滋润着大地,怎不让人心旷神怡!这时忍不住蹲下来轻撩湖水,感受从身到心的清凉与宁静。
据同学说,衡水市正依傍这片美丽的衡水湖湿地,提出了“打造水市湖城”的发展战略,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建设衡水生态城市。
走进湿地 了解湿地
很多人都知道沼泽是湿地,就像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松内平原是以沼泽为主要类型的湿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湿地。根据《湿地公约》的解释,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带有泥碳的沼泽、泥碳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禁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退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还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你身边公园里的池塘、人工河流,还有那些由于煤、石油开采后留下的塌陷坑,这些都是湿地,都在为我们的生活默默工作着。
随着2010年世界湿地日的到来,大家对湿地的讨论又进入新一轮的高潮。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现在国际上关于湿地保护最大的组织,今年土库曼斯坦加入湿地公约,使湿地公约国增至159个。在壮大了湿地保护组织的同时,也增强了保护湿地的力量,把湿地保护的理念传播到更广的范围。
湿地的类别很多,但没有世界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湿地公约将湿地分为三类,海洋和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
湿地的功能是怎样的?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大量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的水可以被湿地净化为三类水质以上的水;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白鹭等约200种。20多年前,一群鸟儿来到云南翠湖,一待就是20多年,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仅是翠湖的象征,甚至成为云南的象征,当成群的红嘴鸥在你眼前飞过,你会感到这里的天更宽,湖水更清澈。
保护湿地 我们在行动
1992年我国加入了《湿地公约》,在湿地保护方面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湿地宣传工作,湿地立法工作逐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制定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开展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等等,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湿地保护的满意答卷。
2008年我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6块,总数达到36块。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个,总数达到38个。全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550多处。不仅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加强了湿地保护,在西部地区湿地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过去10年,西部地区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78处,面积达610万公顷;确认了86个国家重要湿地;批准了2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面积达49万公顷;指定了14块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20个湿地公园,湿地面积7.8万公顷,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占西部地区湿地面积的35.5%。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为的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湿地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生态功能不断退化。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研究表明,全球湿地消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功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上的湿地大国都毫无例外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纷纷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美国更是推行了“湿地无净损失”的政策。
2007年6月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遏制湿地面积下滑趋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表示,缺乏专门的湿地立法是导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告诉《经济》记者,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不足、宣传的力度不够是影响当前保护湿地的重要因素。
多次被身边人问起,“天天讲湿地,湿地到底有什么作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在思考,我们了解了湿地的很多功能,如涵养水源,地球之肾,生物基因库,调节局部气候等等这些,但是这些似乎都是长远的,老百姓很难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怎样才能使人们真正意识到湿地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充分体现了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重要的关系。认真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进一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强化湿地立法,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机制;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履行《湿地公约》,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的意识,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保护湿地的必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