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 于1976年最早提出了两个相对应的学习概念: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我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黎加厚教授(2005年)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界定: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也有学者提出深度学习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面向问题解决等五个基本特征。
  目前笔者所在校高中化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一些令人不太满意的现象:以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高,被动听讲;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较少,科学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师生间、学生间真正的互动交流很少。学生仍是机械记忆、碎片化的学习,对化学知识形不成系统化、结构化的体系。教师教学就事论事,对学科课堂整体理解不够,关注教学技能较多,关注学科思想方法较少。高中化学教学更多的是应试导向,复习课、习题演练偏多,过多关注学生的解题技巧训练,较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學生获得更多的是事实性知识,对知识的浅显理解,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偏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过程中思维深度不够。为此,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从学生熟知的真实情境中提供感性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有机关联,通过连续性问题以及对问题结论的追问,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理论分析,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本质分析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深度,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研究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中“深度学习”的表现:全身心投入、充满好奇的专注、困惑时不折不挠地钻研,学生既有独立性、批判性又有合作性。这样的课堂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也是本课题迫切需要研究的。
  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体验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但对知识缺少理解、实践和内化。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对知识进行实践和体验;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 以“真实情境”为驱动,把深度学习融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之中,可以为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技能、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提供有力支持。
  2.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策略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支架,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尚不完整或不稳定,通过支架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再理解,对教学知识的更新,对教学行为的转变,特别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只有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观点。
  3.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新课程标准在实践层面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通过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开展原生态的教学,有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才能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使学生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实现同步发展。
  三、“真实情境促进高中化学课堂中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实践初探
  基于真实情境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指向具体要完成的任务,通过问题求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情境的选取需要关注情境的真实性、关联性、问题性、过程性等特征;问题的设计则要关注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的思维水平以及如何利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整个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关注是否使学习者在新旧知识、概念和经验间建立联系,是否要求学习者将他们的知识纳入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如图1所示)。
   本节课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思路,以“真实情境”构建教学内容主线,以连续性问题为驱动引发深入探究,选用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肾结石的预防与治疗”为情境素材,以“我的朋友得了肾结石,医生建议多喝水(任务1:发现溶解平衡)——饮食建议(任务2:体验溶解平衡)——过量食用草酸会怎样、如何用药物来治疗肾结石(任务3:认识沉淀转化)”为主线,以草酸钙为例,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融入其中。积极有效地情境创设显然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教学不仅要重视“抽象知识情境化”,更要关注“情境知识抽象化”,二者兼顾方能让学生在顺利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地把握知识的本质,理解知识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本节课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任务1 发现溶解平衡
  【情境问题1】
  你了解肾结石吗?为预防肾结石,医生为何建议多喝水?
  【资料1】肾结石成分表(肾结石成分中90%为草酸钙CaC2O4,还有少量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和尿酸盐)。
  【问题1.1】草酸钙能溶解吗?
  【实验1】探究草酸钙的溶解性
  【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入钙试剂,通过蒸馏水(不含钙离子)、农夫山泉(含钙离子)进行演示钙试剂对钙离子的显色反应。
  【问题1.2】草酸钙的浊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追问】类比化学平衡的特征,描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特征。
  “肾结石”引入本课,肾结石与生活联系较紧密,涉及每个人自身的预防或者治疗,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研究兴趣。认知冲突的焦点将集中在草酸钙的溶解性上。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生会主动思考解决方法,对草酸钙的溶解性进行实验探究。借助钙试剂发现草酸钙少量溶于水,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草酸钙的溶解过程,有助于揭示微观本质。   运用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知识为指导,认识溶解于水是一个动态平衡,帮助学生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介绍溶度积常数为后续学习提供工具支持。在上述过程中,将新知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纳入学生已有知識“化学平衡”体系中,关注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
  任务2:体验平衡移动
  【情境问题2】既然在肾结石患者体内存在这样的溶解平衡,请给肾结石患者提出饮食方面的建议。
  【问题2.1】你能从微观的角度予以解释吗?
  【问题2.2】预防肾结石要控制Ca2+和C2O2-4的浓度,Ksp就是肾结石患者体内的警戒线,针对以上饮食建议进行定量的分析吗?
  学生提出的上述饮食建议主要基于沉淀溶解平衡的定性分析,而在任务1中已经学习了溶度积Ksp,引导学生将Ksp迁移到定量分析饮食建议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任务3:CaCO3转化为CaC2O4
  【情境问题3】过量食用含C2O2-4的物质,会怎样?
  【问题3.1】如何从理论上予以证明:CaCO3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问题3.2】我们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转化:CaCO3沉淀可以变成CaC2O4沉淀,如何从实验的角度验证这一转化?
  【实验2】探究沉淀的转化:碳酸钙转化为草酸钙。(钙试剂作为现象的显色剂)
  认识冲突的焦点在于的质量是否改变,通过分析将两个孤立的沉淀溶解平衡建立联系,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平衡移动、Qc与Ksp的量化关系。在实验2的验证中,由于碳酸钙和草酸钙沉淀物均为白色,无法直接观察到转化现象,将环节1中的钙试剂迁移到此,完成沉淀转化的验证。
  任务4:学以致用
  【情境问题4】为缓解病痛,如何用药物治疗肾结石?
  【资料2】口服镁制剂(氯化镁溶液)可减缓结石患者的病痛。研究发现每日服用镁,可减少90%的肾结石复发率。虽然镁和钙一样,皆可与草酸根结合。但与草酸钙不同的是,草酸镁不会形成“令人疼痛”的结石,另外草酸镁更易排出体外。
  【问题4.1】口服镁制剂(氯化镁溶液)可减缓结石患者的病痛,你能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吗?如何表达?
  在这种开放问题上,学生会自主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继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将沉淀转化的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以致用。
  四、教学反思与研究建议
  由于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加之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本身涉及的知识储备较多,导致这一内容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中难点之一。
  1.围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景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有机关联,通过连续性问题以及对问题结论的追问,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其深度学习。
  2.合理发挥已有认知的积极作用,尽量消除不利影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中“溶解度”“饱和溶液”“化学平衡”等概念,建立清晰而丰富的新旧概念联系,准确把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内涵与外延。
  3.重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教学,重视学科理性思维与感性体验的融合。要让学生认识沉淀的溶解平衡,首先需要让学生形成如下的概念,即沉淀不是完全不溶于水,在水中也能溶解,只是溶的较少。草酸钙是难溶物,在水中是有少量溶解的。如何让学生信服这一事实呢?在实验1中,引入对钙离子较为敏感的钙试剂,通过钙试剂的显色反应,较为直观地呈现了草酸钙浊液中存在钙离子,以此为证据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说明草酸钙加入水中形成的浊液是一个CaC2O4、Ca2+、C2O2-4共存的体系,是一个平衡体系。在讨论沉淀的转化方面,在实验2、实验3中,学生也自然想到借助钙试剂指示溶液中钙离子形态的变化,从而证明沉淀发生了变化。钙试剂的引入,能将微观钙离子的变化转化为显性的、可视的实验现象。通过宏微符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及其移动的微观本质,丰富和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4.对学习评价,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试题检测方式,采取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参与过程、合作过程,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了结果性评价。
  评价一:过程性评价——活动记录单。主要在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参与过程、合作过程(见表1)。
  评价二:结果性评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评价。
  教师仅仅教给学生应该知道的学科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思考、实践与应用的机会,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以“真实情境”为驱动,把深度学习融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之中,可以为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技能、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提供有力支持。让学生在学科理性思维的发展中建构科学知识,在科学知识形成的体验中习得认识世界的学科视角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学科素养。要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深度学习模式广泛应用到化学课堂中,还需要后续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而言,在整合教材、开发教材、团队合作等反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稿日期:2018-12-25)
其他文献
在高考中,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以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为主,而Fe2+、Fe3+则是多方面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着脚点。命题的角度多从性质、转化、制取、检验、分离、产率、含量测定为主,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多以实验探究、工业流程的形式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相联系进行考查。然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无论是对于實验探究,还是化工流程均是学生的难关。Fe2+、Fe3+在高考中从哪些方面考查
期刊
等效平衡作为研究化学平衡的重要内容,对于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反应的温度、压强、容积、可逆反应的系数是否相等,可以分为恒温恒压、恒温恒容等系数和恒温恒容不等系数三个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等效平衡可以采用对应的模型来分析,下面将深入探究三类等效平衡模型。  一、恒温恒压变量模型  解读:恒温恒压变量模型,即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对于多个不同体积下构建的化学平衡,经过
期刊
氧气是生命存在的必须物质之一,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涉及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实验制法,其中包括一些基础的概念、基本的性质,也含有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氧气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氧气的核心内容,并积累物质学习的方法,本文将对氧气核心知识进行学习指导,并结合实例探讨知识应用的分析技巧,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知识重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生活生产中接触较为广泛的气体
期刊
随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特别是结合实验探究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然而,因化学史相关资料分布零散且不易收集,往往很难有效地将化学史融入实际教学中。以微信公众号为对象开展化学史资源统计发现,化学教育、化学史教学之家、化学史等公众号均共享有化学史微课素材及教学设计等资源。在“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如何利用好简单直观的化学史微课开展“科学本质”的实验教学,这是
期刊
一、判斷一元弱酸与其共轭碱的水溶液酸碱性
期刊
2019年全国理综卷(I、Ⅱ、Ⅲ)化学试题,继承传统,积极创新,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陌生情景下化学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性功能。通过对2019年高考理综卷(I、Ⅱ、Ⅲ)化学试题的对比分析,探寻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规律,为2020年全国卷地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选择题特征及启示  研
期刊
一、筛选法:运用于选择题,引导学生掌握排除技巧  筛选法,顾名思义就是结合题意与化学知识将不符合的答案排除掉,最终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该方法较为适合运用于选择题,因为选择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四个选项中必定有一个正确答案。遇到“选择型计算题”时,既要抓住选择题自身的特征,更要抓住“数据”的特殊性,采用不可能数据排除方法,就能够获取正确答案。  例1 分别将氯气通入到体积相同的KI、Na2S、F
期刊
铜是不活泼金属,铜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等)不反应;但铜能与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等)反應。有关铜与酸反应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题型,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铜与酸反应计算题的解法,现举例进行分析,供参考。
期刊
一、硝酸的性质  纯硝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强酸,由于硝酸为分子晶体,因此熔沸点相对较低,这是硝酸主要的物理性质。而硝酸性质学习的難点在于其化学性质,主要包括酸的通性、不稳定和氧化特性,其中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受光或遇热易分解,而强氧化性体现在可以与不活泼金属反应。高考命题也常以上述性质作为考点,综合考查学生对硝酸的理解,尤其是关于硝酸的特性。  例1 下列选项关于硝酸的叙述,其中错误
期刊
一、设计意图  在现有中学化学试验中,滤纸除了被广泛用作“一次性纸巾”(如吸干钠表面的煤油),除了在过滤操作和铝热反应中充当纸漏斗,滤纸发挥关键作用的情况却并不多。相比于玻璃仪器,滤纸具有价格便宜、取用方便、节约试剂等优点,再加上其特有的多孔纤维成份,自身为白色,吸濕性好,因此特别适合进行有颜色变化明显的溶液间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