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农村抗疫党小组(外一首)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班守夜党徽红,风口浪尖严阵容。
  壮乡消毒连昼夜,苗寨送药走西东。
  肩担重任民心稳,背负安全春意浓。
  应战疏思瘟疫险,山沟防御亦英雄。
  捐藥赠爱
  围战瘟君思妙术,文山神草助江都。
  古方今用临床验,南药北疗预效殊。
  仁者解囊慷济世,全州奉力勇悬壶。
  驱车送爱英雄地,合剂攻关疫讯除。
其他文献
滇东南地处高原,多山,越往南走,山愈加高险、厚重。云南麻栗坡的边境线上,山是天然的屏障,立于群山间,人便显得极渺小。与群山存在的漫长光阴比较,个人的存在无疑是短促的,但人会思考,能做事,且有爱与温情。在新冠病毒肆虐下的特殊时期,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疫情防控,麻栗坡县麻栗镇组建了一支全员皆是女子的护卫队。  6月3日清晨,天气晴好,无风。简洁的活动室里,墙上挂着“护卫队成立”的横幅。参加护卫队的多是
期刊
乡愁,是生长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泥土上,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在两千多年的诗歌长河中,从屈原、李白、杜甫到现当代的一大批诗人留下的优秀作品,不少都是抒写乡愁情怀的。我们不少人发蒙时读的第一首诗,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开大陆故土后定居台湾的诗人余光中,对
期刊
疫情防控进常態,出门口罩必标配。  强边固防段长制,关口前移戍边寨。  村村堡垒家家所,人人哨兵个个铠。  织密织牢防疫网,群防群治杜疫害。  走乡村  走进乡村看小康,父老乡亲喜洋洋。  人居环境大改观,千家万户换新房。  美丽乡村见雏形,五谷丰登六畜旺。  全面小康再提速,乡村振兴又换挡。
期刊
一手举着金属,一手握紧扳手  在马关,都龙是必须去的  华联锌铟公司是必须去的  强边固防的硬盘里  蓄满矿业工人的力量  沿途,我不能因为  层叠的山峦跌宕起伏  呈现出洪水冲刷过的痕迹  就改道,山河必须  依次序进行  雨点跟着雨点,夜跟着夜  界碑是路标,也是灯光  党委副书记黄光喜  以军人的风范走在前列  小路把峻岭领向高处  山脉一跃而起,群峰准备就绪  矿业工人一手举着金属  一手
期刊
花坝子,打乱的诗绪  要写这首诗,我只有  把诗句再次打乱  把眼睛打乱,把思绪  打乱,把情节打乱  打乱的水波,像风的步履  轻轻走过坝子的花台  打乱的树叶,似雨的双手  不停地迎接我的再次到来  打乱的船舶,横在岸边  等待着我的双手摇动它的桨  不远的山,有月亮睡过的  痕迹。层层的色素  把眼睛揉得酸痛  一个很小的水源头  像春天,撕开的伤口  很多的花香沿岸漫开  我知道,我不该打
期刊
木棉花女警队  我该用什么词来赞美你  英姿飒爽,巾帼英雄,铁骨风姿…….  不,这些词都不足以诠释你  你是防疫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你是人民心中最亲切的守护者  你是南疆盛开的火红木棉  你是75公里边境线上流动的界碑  “请问你们从哪里来……”  “疫情期间要减少外出,戴好口罩…….”  在防疫一线,  你一遍又一遍重复相同的话语  不厌其烦,只因心中有炽热的信仰  进村入户、纠纷调处、  
期刊
我跟你素不相识  但你救过我的命  你最早发现危险  站在陡峭的危岩  朝冬天冻结的空气  吐出一小团白气  发出稀薄的惊呼  一棵纤细弯松的摇晃  惊飞了三只彩雉  它们原本躲在高山  避开人类的危险  现在听到警报  逃得更高  漂亮的长尾巴  一闪而逝  你救了三只美丽的野雉  也救了我  一个在山下钓鱼的庸人  我丢下湖边的烂摊子  跑开  一声轟响  危岩滚落  砸入湖中  弯松沉入冬天
期刊
真想沿着这条小路 走向  不需要诗意的远方 去邂逅一位  鼠年之初 最震撼14亿芸芸众生  心房的 荆楚好儿男 名曰李文亮  生的平凡 活的悲壮  他以天下最睿智的目光  率先呼吁众生 狼来了 警钟须敲响  然而……  从兹以后 毒魔卷着粉尘 肆无忌惮  铺天盖地 肆虐江城 進而  覆盖荆楚大地 致数千万民众  措手不及 惶惑惊恐 一时间  祖国的母亲河 引吭悲悯 声声呜咽  悲情犹如万箭穿心 一
期刊
南海的蓝涌过来,  万物露出本来。  火焰木的花燃烧,  疼痛成灰。  我双手合十:  祈望武汉的樱花,  广场道路家园敞开。  晚霞散去后,  清凉的月辉笼着如婴儿般的世界。  蝙 蝠  傍晚,蝙蝠在樹间飞来飞去,  翅膀下的一小片黑暗  加深。  它们不安、沉默:  片片叶子黑了  窗子黑了。  夜深,它们藏起自己的丑陋,  飞过月亮,  一个孩子梦中正过桥,  仅有的光遮断。
期刊
之一、家园  在云南,我发现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人们无条件地把自己的故土看作人类精神的源和心脏。在这里,我想说土地,凡是提着锄头与土地发生关系的人,都知道山脉的走向,劳动的姿态,农事的细节,生活的根基和家园的意义。  我决定动身的目的地,多是各地州的一些村庄现场。在我所抵达之处,乡村的变化都令人动容。比如文山州的西畴,这是一个在石头缝里抠土的地方。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奇异和動人。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