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的深圳,全市只有两名科技人员,一名是拖拉机维修工,另一名是兽医。
然而今天,这座城市已经拥有41名全职院士,每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5.6家。
40年时间,把一个落后渔村改造成为一座科技之城,这是惊人的巨变。
但今天引发人们更多关注的,不是眼前的成果,而是造就这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
你所知道的任正非、王传福,他们都受益于一份神秘文件。
这份签署于1987年2月4日的文件,名为《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纸张早已泛黄,但它的正式落地,让改革岁月里最出名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第一次走进了现实。文件中明确指出:除了资金,商标、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同样可以入股办企业,而且不受雇工人数的限制。
这份被称为“18号文”的《暂行规定》,后来被视为了中国首份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深圳对僵化制度的大胆改革,率先打开了科技创业的大门,“创新之城”的梦想由此启航。
1987年,邓清辉在江西南昌电视机厂担任副总工程师,在国营企业计划性的生产链条中,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当时的江西,即使是辞职下海,邓清辉也只能开一个不超过5个人的个体摊点。此时的深圳,成为了邓清辉创业的唯一舞台。
深圳辉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邓清辉说,1987年4月17日,有七个人签字的申请成立“辉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送到了深圳市政府。有了这个文件给科技人员打开了一个大门,进入这个大门你就可以大展拳脚,可以自己构筑一个舞台。在这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4个月后,邓清辉他们的申请得到市政府的批复,辉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不到一年时间,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就远销海外。在那个还在推崇万元户的年代里,邓清辉他们仅上缴的税额,就超过了100万元。1994年1月8日,科研人员创业创富的故事,登上了深圳商报的头版头条。在深圳,靠着这份“红头文件”起家的科技巨头中,还有一个人们都熟悉的名字,他就是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
1987年,任正非已经43岁。从南海石油电子企业公司停薪留职的他,和5名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出资2万元,申请创办华为公司。两个月后,华为以“民间科技企业”的身份,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批准。直到今天,任正非也曾多次感慨“没有18号文件,我们就不会创建华为”。
到1988年5月,深圳市政府发文批准的民间科技企业已经达到77家。科技可以创造财富,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而经济特区在制度上撕开的这一道口子,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弄潮儿从四面八方赶到深圳,引发了一场洪水般的科技企业创办潮,最终沉淀出了今天的中兴、比亚迪、金蝶、研祥、创维……
(据“央视财经”报道)
然而今天,这座城市已经拥有41名全职院士,每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5.6家。
40年时间,把一个落后渔村改造成为一座科技之城,这是惊人的巨变。
但今天引发人们更多关注的,不是眼前的成果,而是造就这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
你所知道的任正非、王传福,他们都受益于一份神秘文件。
这份签署于1987年2月4日的文件,名为《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纸张早已泛黄,但它的正式落地,让改革岁月里最出名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第一次走进了现实。文件中明确指出:除了资金,商标、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同样可以入股办企业,而且不受雇工人数的限制。
这份被称为“18号文”的《暂行规定》,后来被视为了中国首份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深圳对僵化制度的大胆改革,率先打开了科技创业的大门,“创新之城”的梦想由此启航。
1987年,邓清辉在江西南昌电视机厂担任副总工程师,在国营企业计划性的生产链条中,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当时的江西,即使是辞职下海,邓清辉也只能开一个不超过5个人的个体摊点。此时的深圳,成为了邓清辉创业的唯一舞台。
深圳辉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邓清辉说,1987年4月17日,有七个人签字的申请成立“辉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送到了深圳市政府。有了这个文件给科技人员打开了一个大门,进入这个大门你就可以大展拳脚,可以自己构筑一个舞台。在这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4个月后,邓清辉他们的申请得到市政府的批复,辉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不到一年时间,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就远销海外。在那个还在推崇万元户的年代里,邓清辉他们仅上缴的税额,就超过了100万元。1994年1月8日,科研人员创业创富的故事,登上了深圳商报的头版头条。在深圳,靠着这份“红头文件”起家的科技巨头中,还有一个人们都熟悉的名字,他就是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
1987年,任正非已经43岁。从南海石油电子企业公司停薪留职的他,和5名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出资2万元,申请创办华为公司。两个月后,华为以“民间科技企业”的身份,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批准。直到今天,任正非也曾多次感慨“没有18号文件,我们就不会创建华为”。
到1988年5月,深圳市政府发文批准的民间科技企业已经达到77家。科技可以创造财富,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而经济特区在制度上撕开的这一道口子,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弄潮儿从四面八方赶到深圳,引发了一场洪水般的科技企业创办潮,最终沉淀出了今天的中兴、比亚迪、金蝶、研祥、创维……
(据“央视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