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走进文本”、“课堂提问”、“评点语言”、“参与活动”等策略,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串起与学生沟通的“金线”, 强化与学生的沟通的氛围,拉近与学生沟通的距离。以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沟通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8-02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师通过课堂形式和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将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思想以及培养目标,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走进文本,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文本,在教学中走进文本,利用文本,是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紧扣文本进行教学,充分尊重文本,依托文本,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领悟。
  1.走进字词。立足文本走进语文就必须走进字词,走进语言。通过字词赏析能摸清学生的思维状态,知道他们掌握的程度。
  2.走进故事。在赏析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阅读,让学生对文本有全面整体的认知。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情节,根据矛盾冲突来明确文章塑造人物的特点也是学生走进文本、把握中心的方法。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是写普法战争普鲁士兵占领下的阿尔萨斯省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作者通过一个无知的小顽童小弗朗士自述他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况,从课堂的一角,反映了法国人民在被占领的情况下热爱祖国的感情。抓住典型的故事,祖国的语言,是代表着祖国的,与祖国语言告别,与祖国告别,这里有多么复杂的感情啊!“法兰西万岁!”就是他们的最强音,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小说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的名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很有典型特征的情节,使得作品更加集中、突出。
  3.走进意境。对于诗歌教学,在学生弄懂字词句意的基础上,引领他们走进诗歌的意境无疑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品味意境,我们可以感受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火”红的江花倒映在“如蓝”绿的江水中,红花映照出了江水之绿,绿水衬托出江花红,从这一片红花、一江绿水中感到生命在流动,欣欣向荣,构成一幅“南国春江图”,朝气蓬勃,繁华灿烂。
  走进诗歌的意境,才能让学生明白“君子好逑”的原因不仅仅是“窈窕淑女”,而真正让“淑女”具有绰约风姿的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毛之”的采摘荇菜的描绘,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让我们产生的是一种“思无邪”的审美愉悦。
  在教学中利用文本,开展定向的、有序的、系统的学习活动,走进文本,依托文本而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使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互相沟通。
  二、课堂提问,串起与学生沟通的“金线”
  在课堂上讲究提问的艺术,设计出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充分,讨论热烈,感受深刻,探究活动更精彩,发挥学生独特的想象力。
  1.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作者用什么手段表现了他需要表现的主题?通过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了一个来回,既明白了“写什么”(批判接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又明白了“怎么写”(运用对比的手法)。
  2.提出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出便于学生接受,能主动引发他们思考讨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群星’泛滥的时代,多少演艺明星让咱们顶礼膜拜,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己。我们今天就拿中国的两弹元勋和你们心目中的明星比一比,看看谁的贡献大?”
  3.提出能引发学生联想的问题。针对同一作家或是不同作家相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联系比较,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辨析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诗词综合复习中,对陶渊明诗歌的赏析:《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的“真意”可联系《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领悟诗的真意就不会费劲了。
  只有在课堂上设计完美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被点燃,燃烧的更好,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掌握情况,才能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三、评点语言,强化与学生的沟通的氛围
  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评点是很重要的。好的评点,既要对学生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又要让学生知道表扬、赞赏或者批评他的理由。
  1.抓住时机,激情评点,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有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声情并茂,流利通顺,就要充分指出他的优点,充满激情地评价:“朗读得非常流畅,对豪放词感情基调的把握也很准,读出了词人粗犷豪迈、立志立功报国的感情,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诵而喝彩!”假如有学生读文章不很流畅,读破了句子,读错了字音,有同学起哄,笑他,教师就要根据当时情景适当的评价:“这位同学虽然读的不很流利,有的地方读错了,但是他吐字很清晰,后来的段落不是读的很好了吗,读出了感情,节奏也控制的不错,应该受到表扬,但是有些同学却起哄,要挨批评,因为在别人朗读的时候要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样的评点,既恰如其分地评点了学生的朗读,又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不被老师赏识,那些讥笑同学的学生都低下了头,课堂学习的气氛更好了。   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评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笔者教学《背影》时,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父亲车站买橘过程中有感情色彩的动词。学生先找出“戴”“穿”“走”。我是这样评点的:“这是父亲外貌描写的动词,但感情色彩不强烈。”学生继续找,就找到“攀”“缩”“倾”。在分析这三个词为什么感情色彩强烈时,学生回答“把父亲去买橘子的动作写出来了”。教师这样评点:“分析这几个词,有没有想到父亲的身材、年龄?”学生会迅速回答出“这些动词刻画出胖胖的父亲为替儿子买橘子勉为其难的形象,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把父亲的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3.即时评点,动情晓理,潜移默化教育学生。面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幽默,敏锐地作出反应,即时评点,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利用这些事件更好的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例如:有一次,课堂中当学生正在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好还是用“推”好而讨论的时候,一个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笔者随机应变,让学生分析可不可以换成“撞”或者“踹”。学生经过讨论、分析认为:“推”字能表现孤僧步月归寺,独来独往的气势;“敲”以静趁动,扣住诗题中的“幽”字,但“撞”“踹”就很唐突,而且很不礼貌了。老师轻轻地问那个迟到的学生:“你认为用哪个动词好呢?”迟到的学生红了脸,说“老师,我知道该用哪个词了。”运用即时评价,既让学生感悟了诗的意境,还让迟到的学生领悟到自己行为的不当。
  好的评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师生之间沟通的更好。
  四、参与活动,拉近与学生沟通的距离
  1.语文活动了解学生表现。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了一系列语文活动,例如“我爱读书”活动贯穿初中三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广泛参与让笔者充分了解他们在读书活动中的表现。七年级让学生举办读书手抄报,盘点自己读了什么书;举办读书征文比赛,让学生认识到书的作用和价值。八年级从“一句话书评”到“读书故事会”,向同学介绍和推荐好书,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思考,读出自己的东西。九年级开展“网络阅读能否代替书籍” 的讨论会、辩论会等,培养学生终身爱书的习惯。参与这些活动,教师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陪着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也就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
  2.专题活动提高学习能力。“我爱文学”、“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开展一次爱国教育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试听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市场新产品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等一系列专题活动,使学生们通过阅读、观察、比较、思考,通过查阅资料或合作交流,战胜了困难和挫折,提高了语文能力。
  3.挖掘传统节日的魅力和内涵。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谈心,了解这些节日在现在的学生心目中的分量;组织征文活动、演讲、讲故事、诗词背诵比赛,让他们充分认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渊源;还可以让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活动版面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老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体现在很多方面,合理沟通,善于沟通,才能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沟通必然带给学生新鲜的养料和精神营养,使整个课堂在教师的带领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庄加运.强化课堂沟通 有效促进教学——在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沟通促进教学[J].现代阅读.2012(23):51
  [2]赵忠.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环节的处理[J].现代语文.2010(07):93
其他文献
结合选煤厂实际生产情况,提出模糊专家系统与运筹学模型相结合的新的混合生产计划编制算法,并将其用于选煤厂生产计划编制.通过算例证明,将该算法应用于选煤厂生产计划的编制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如何改变以往高职英语教学发展失衡,“重
该文针对作者提出的一类广义模糊算子,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和证明了该算子对的T范数和T协范数性质,构造了基于广义模糊算子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实现模糊推理的模糊控制。
案例简析:1.学生情况庄某,是我班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比较忙,无暇管他。他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十分溺爱这个独苗子,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导致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僵持”是师生双边的孤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拒绝,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失败。造成僵持首先是教学设计可能出了问题,其次是课堂操作出现了意外。第一种原因提醒我们尽可能地追求合理的教学设计;第二种原因提示我们要善于驾驭课堂,运用“语言艺术”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教育渗透艺术”,依托突发教育情境,发掘潜在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该文利用模糊测度定义了一种新的模糊算子Φ,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模态逻辑系统L〈,Φ〉,随后讨论了该系统的一些性质并对该系统给出解释。
会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4-02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品位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树立大语文观的时代要求下,语文老师更应重视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只要老师引领好,学生自会积极参与,彼此感染,从而达到“一棵树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