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家应该“还童”(外一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文家应该是什么?”责任、使命、担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说,杂文家也应该是“儿童”。
   儿童是天真可爱的。儿童最可贵最可爱的鲜明特性(品德、品行)便是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儿童的眼睛是清澈的、明净的,没有云翳、没有老花。儿童的眼睛看到什么,就说是什么,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不会撒谎,不会瞎编。《皇帝的新装》里,不管大人们怎样夸奖、赞美皇帝的新衣多么漂亮,孩子依然不为所动,张口便说,皇帝什么也没有穿。时至今日,孩子们依然保持着这种天性。天真无邪的孩子永远是可爱的。作为一个杂文家,不管年龄有多大,阅历有多深,智慧有多高,都要向孩子学习,做一个说真话的好孩子。
   儿童是生动活泼的。儿童说起话来总是那么好笑、那么有味道。儿童的语言是生动的、清新的、鲜活的,有时又令人想象不到,捧腹大笑。作为杂文家不妨拜儿童为师,向儿童学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语言,力戒老气横秋、枯燥无味、呆板死板的东西,力求把杂文写得生动一些、活泼一些、耐看一些。我们有些所谓的杂文家说起话来、作起文来,总是板着一副面孔,动辄训人骂人,自以为了不起,其实是很可笑的。
   花朵般的儿童永远是“优质品”。真正的杂文家都应该做这样的“儿童”,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不为权势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与邪恶为伍,只与儿童做伴。
   做一名“儿童式”的杂文家,还要经过刻苦磨炼,潜心修炼,才能达到“儿童境界”。一个杂文家,倘能“还童”,那就更加可爱更加可敬了。
  有时不妨“装聋作瞎”
  
   我这个人是个乐天派,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忧愁、烦恼,也总是乐呵呵的,即使有过一些坎坷、挫折,睡过一觉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净。有人说我“凡事想得开、看得淡”,那是高抬我了,我哪有那样的眼力与心智?
   说穿了,我不过是装“聋”作“瞎”罢了。
   都说“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其实都是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缘故。倘若反其道行之,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既看不到也听不到,还有那些情绪化的心理反应吗?
   我在这方面有过切身体验。就说自家吧,老伴平时爱唠叨、好生气,有时因为一点家务琐事不合心意就会发脾气、说气话,数落呀、指责呀、埋怨呀,一时半会停不下来,临到晚上入睡前,还会絮絮叨叨。这时候,我就两眼闭着——“装瞎”;充耳不闻——装“聋”。你说你的,我睡我的,不吱一声,任她说去。面对这样一个“瞎子”“聋子”,再有脾气的人也没脾气了,再能唠叨的人也不唠叨了。那一夜,我依然心平气和,睡得很香。
   家里家外都一样。在单位,有时碰到一些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我也装“聋”作“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该做什么做什么,笑笑哈哈一整天。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听不见,气不生。六根清净,人就平和了。这些箴言真是生活的真理、处世的良方。它能治愈人的心病,解开人的心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人生就是一团乱麻,解开一个疙瘩,一天就过去了;解开一打死结,一年就过去了;解开一团乱麻,一生就过去了。
   当然,装“聋”作“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正做到又“瞎”又“聋”,全靠修炼,要有内功,要沉得住气。换言之,这就是一种大度、一种从容、一种涵養。当然,装“聋”作“瞎”,也不是一味忍让、一味迁就。真正是非原则的事不能迁就,其它只要不是原则的事、不是天大的事,装一装“瞎子、聋子”,又有何妨?
   瞎有瞎的妙处,聋有聋的好处。不信的话,你试试看。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离婚已成平常事,据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十五年上升,有多达近十个省市的离婚率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最高的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离婚本是两个大人的事情,如果两个人确实无法再生活在一起,自愿地选择分开,别人无权指责和否定。但如果离婚双方已经有了孩子,那么离婚就不再那么简单,也就不再单纯是两个人的事情。  这个不简单、不单纯指的就是孩子。  当然,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我们不
期刊
如今,在我国的音乐界,已届耄耋之年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是舞台上最年长的,被誉为“歌坛上的常青树”。当问起他的“保养秘诀”时,李光羲说,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心态。他还说:“我一直提醒自己,‘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李光羲关于养生秘诀之“高”见,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高薪不如高寿”,体现的是“淡视名利如浮云,健康颐寿即是神”的超然境界。常言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
期刊
一  如今,不少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天,一晃一年!”  地球转快了?显然不是,而是人的感觉使然。  缺吃少穿的年代,愁苦交迫,自然觉得度日如年;生活富裕了,留恋良辰美景,时间却不等人。  快节奏社会,尤其是,人们为实现中国梦,每日每时,忙忙碌碌,惊回首,时间已飞远。  二  科学家、匠人、画家、学者、作家等等,在为生存而劳作之外,大都想着为这个世界添点新东西。这新东西,就是创造。  创造
期刊
手机的出現,让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变得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加大了人际交往的频率、交往的半径,有事没事就拨通一下,认识不认识的也常常打进来,烦不胜烦,“手机”真的快成了“手雷”。  看世间万物真得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譬如手机,给人带来方便,也不断给人制造尴尬。某女士给女儿新谈的男友发短信,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女儿的男友有些激动,手一哆嗦,将“好的”回成了“妈的”,估计是用的手写板,这事最后成
期刊
微信夸夸群从高校走向全国,现有中国夸夸群1群、中国夸夸群2群等,只要有人拉你进群,便有众多“夸夸师”开启一轮长达数分钟的吹捧,各种溢美之词源源不断地袭来,连你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带着花香,就算你只发送了一个标点符号,也能夸出花来。  这让我兴奋不已,跃跃欲试。退休后,我特别希望有人夸。因为,退休前虽是个芝麻官,但也有点小权,经常有人找我签字,来“求签”者大都会趁机夸一下,“你好有才”“你是大帅锅”,让
期刊
苏州南门仓米巷,有一处建于清代的古代园林。以“半园”名之。建成之初,园主史伟堂请大名鼎鼎的俞樾为其书写匾额“半园草堂”。俞樾问:这园子已经够大了。为何以“半”名之?史伟堂说:园子周边尚有空地,有人劝我将其利用起来,这样园子就更大了。我不喜欢贪大求全、自陷苦境,没听别人扩建的劝告,所以就叫“半园”。对此,俞樾感叹:能全却不求其全,甘守其半。是明知足之理;园本已无愧一方,却以半视之,是明知不足之理。既
期刊
没错,屁股决定脑袋。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坐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思想、言行上打上所处位置的标签。  已经去世多年的姥爺,曾有两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一句话大约是在1995年的夏天,在院里的树阴下陪姥爷闲聊听收音机。主持人当时正说假药,姥爷说:“假种子比假药坑人啊,假药最多是不管用,假种子是夺人的口粮啊。”  另一句话是2006年春天,姥爷来市里小住。晚上我带着姥爷、父母去艺术中
期刊
眼下乌有村的各项工作遇到了巨大难题和挑战。这一阶段各级各部门各条线检查验收工作抓得异常紧迫,各种报表、汇报材料、检查会、现场会、学习会、学习记录、工作台账检查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真个是应接不暇。急得两委会成员脑袋如斗大。头疼不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弄不好。被检出不合格的专项十有八九,让他们充满了崩溃感。  说是两委会,其实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总共五人:专职支书、副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兼
期刊
牛,作为六畜之一,吃草、挤奶、耕地原是其本行。突然“被”外力胁迫,放弃本行,成为一头与政治有染的牛。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的人意,都是在强奸牛。  比如,被齊国百姓奉为“爱心”大使的那头牛。本已上了断头台,齐宣王恰好路过,命令放了那头牛,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工作人员不解,祭祀工作不搞了?齐宣王回答“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就因齐宣王突发奇想,把祭品“以羊易牛”,引发老百姓的多种猜测
期刊
据笔者观察,当下的少数人患了“人格分裂症”。   易患病人群:拥有大小权力的贪腐官员。   症状:患者在台上讲起廉政滔滔不绝,谈到当下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们常信誓旦旦地说,我愿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单位(或地区)的廉政工作搞好,让腐败现象在我们单位(或地区)没有生存的空间。看这架势,俨然是廉政楷模。但是,在台下的私人空间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利用一切可能之机,索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