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可谓“人才济济”,又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人势必成为管理的中心,所以了解学校中的人,特别是作为办学主导力量的教职工心理特征,掌握调动教师积极性所应遵循的原则,对学校的有效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实践证明,调动人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职工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根本。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职工;调动积极性
教师是学校教育力量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活动都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核心。
1教师职业心理特征
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教研科研以及家访等都很难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在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因此,学校应该实行定量与非定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其次,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如果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于不顾,动不动就往老师的身上套“紧箍咒”,搞得教师连必要的“人格尊严”与“人身自由”都没有,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心理或行为。这种反抗行为即使不表现出来而埋于心底,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安而导致工作的消极。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给教师一个工作的“自由度”。
2调动教师积极性所应遵循的原则
2.1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人文管理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本质特点和需求,营造能够激发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使大家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将为学校创造生动活泼、健康积极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竞争与协作相结合:健康、合理的竞争是教职工工作动力与活力的源泉,而和谐、友好的协作是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通过评选先进、评优秀、评职称,给予各种奖励来开展各种竞争,可以激发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及互帮互学,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校长要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予物质激励;同时,更要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鼓励,包括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感召人,用真诚的关心、照顾打动人,用各种表扬和荣誉来激励人。
3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对策
3.1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白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3.2尊重和理解:要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各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二值逻辑语言,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
校长要与教师等距离接触,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校长与教师的关系由于相处时间、自然环境、个性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差异,客观上极易造成交往中的疏密,有的淡如陌路,有的过从甚密。这种人际关系对校长的威信是极具危害性的。校长与所有的教师接触应该是等距离的,也就是要广泛而平等地与每个教师接触,从而建立更大范围的接触空间,求得更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形成以校长为圆心,以教师平等接触为半径的一个圆。只有等距离接触,才能不会使一部分教师在校长面前有优越感,另一部分教师有冷落感。
校长与教师等距离接触,首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教育一线接触,了解最普通的和最平凡的教师;其次,必须正直无私、公平合理处理好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每一件事。只有能与每个教师保持等距离接触的校长,才能在教师中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才能作出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才能在所在学校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保持与教师的广泛接触,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接触是了解教师,倾听心声,解决问题,在接触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传达信息。这也是校长的为人之道,治校之策。
3.3参与和认同:教职工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在集体中的一种态度,一种心理契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事物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上的交融。例如,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派代表参与当机立断目标的制定,讨论策划学校规划及改革方向,审议学校工作,对干部实行监督,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等问题参加讨论决策,这一系列参与活动都有助于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感的形成,促使教职工以做好学校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智慧经验,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所以说,要办好学校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
分权、参与的民主管理,为教职工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机会和环境,可使教职工高层次需要获得满足。情感上的认同使其努力工作,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与制还可能提高目标决策的质量。由于群众参与,扩大了参与层面,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避免“一言堂”带来的局限性,可以改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参与增强认同,增强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明晰度,使领导与群众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和谐的愉悦的心理环境,形成相互推动的力量。
3.4培养与提高:为教师提高学历水平提供方便。根据教育法的教师资格规定,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才能在相应的学校中任教。学校的老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学历一般都不高,学校鼓励他们进修高一层次的学历,并在工作量上给予适当照顾,请青年教师帮助辅导。青年教师更是要求他们都完成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45岁以下的小学教师都要达到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要达到硕士课程研修班水平。
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方便。学校除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培训外,还应和学校联系,组织教师参加他们的专题培训。
为教师提高社会地位提供方便。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活动,向社会推出优秀教师,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为社会服务,教师的形象在当地百姓眼中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理性管理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因素,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应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可以说,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相互融合,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主题。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切实把握教师的职业心理和工作特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环境。也就是说,要管理好教师无非是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张向葵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2]管理思想史.赵志军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3]人力资源.萧鸣政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4]社会心理学.沙连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5]现代教育原理.柳海民主编,于伟副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6]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职工;调动积极性
教师是学校教育力量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活动都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核心。
1教师职业心理特征
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教研科研以及家访等都很难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在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因此,学校应该实行定量与非定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其次,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如果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于不顾,动不动就往老师的身上套“紧箍咒”,搞得教师连必要的“人格尊严”与“人身自由”都没有,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心理或行为。这种反抗行为即使不表现出来而埋于心底,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安而导致工作的消极。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给教师一个工作的“自由度”。
2调动教师积极性所应遵循的原则
2.1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人文管理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本质特点和需求,营造能够激发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使大家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将为学校创造生动活泼、健康积极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竞争与协作相结合:健康、合理的竞争是教职工工作动力与活力的源泉,而和谐、友好的协作是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通过评选先进、评优秀、评职称,给予各种奖励来开展各种竞争,可以激发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及互帮互学,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校长要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予物质激励;同时,更要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鼓励,包括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感召人,用真诚的关心、照顾打动人,用各种表扬和荣誉来激励人。
3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对策
3.1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白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3.2尊重和理解:要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各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二值逻辑语言,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
校长要与教师等距离接触,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校长与教师的关系由于相处时间、自然环境、个性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差异,客观上极易造成交往中的疏密,有的淡如陌路,有的过从甚密。这种人际关系对校长的威信是极具危害性的。校长与所有的教师接触应该是等距离的,也就是要广泛而平等地与每个教师接触,从而建立更大范围的接触空间,求得更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形成以校长为圆心,以教师平等接触为半径的一个圆。只有等距离接触,才能不会使一部分教师在校长面前有优越感,另一部分教师有冷落感。
校长与教师等距离接触,首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教育一线接触,了解最普通的和最平凡的教师;其次,必须正直无私、公平合理处理好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每一件事。只有能与每个教师保持等距离接触的校长,才能在教师中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才能作出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才能在所在学校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保持与教师的广泛接触,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接触是了解教师,倾听心声,解决问题,在接触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传达信息。这也是校长的为人之道,治校之策。
3.3参与和认同:教职工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在集体中的一种态度,一种心理契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事物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上的交融。例如,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派代表参与当机立断目标的制定,讨论策划学校规划及改革方向,审议学校工作,对干部实行监督,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等问题参加讨论决策,这一系列参与活动都有助于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感的形成,促使教职工以做好学校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智慧经验,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所以说,要办好学校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
分权、参与的民主管理,为教职工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机会和环境,可使教职工高层次需要获得满足。情感上的认同使其努力工作,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与制还可能提高目标决策的质量。由于群众参与,扩大了参与层面,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避免“一言堂”带来的局限性,可以改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参与增强认同,增强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明晰度,使领导与群众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和谐的愉悦的心理环境,形成相互推动的力量。
3.4培养与提高:为教师提高学历水平提供方便。根据教育法的教师资格规定,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才能在相应的学校中任教。学校的老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学历一般都不高,学校鼓励他们进修高一层次的学历,并在工作量上给予适当照顾,请青年教师帮助辅导。青年教师更是要求他们都完成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45岁以下的小学教师都要达到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要达到硕士课程研修班水平。
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方便。学校除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培训外,还应和学校联系,组织教师参加他们的专题培训。
为教师提高社会地位提供方便。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活动,向社会推出优秀教师,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为社会服务,教师的形象在当地百姓眼中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理性管理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因素,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应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可以说,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相互融合,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主题。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切实把握教师的职业心理和工作特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环境。也就是说,要管理好教师无非是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张向葵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2]管理思想史.赵志军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3]人力资源.萧鸣政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4]社会心理学.沙连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5]现代教育原理.柳海民主编,于伟副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6]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