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级教学即为分层次教学,分级教学模式已在许多教学一线上运用,已成为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员。其理论基础是“i+1”理论和因材施教观,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大学英语考级通过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存在教学、管理、分配、监督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i+1”语音输入理论,因材施教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级教学优缺点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理论;师资;个性发展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内涵
分级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其宗旨是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分级教学就是设置适应各阶段学生水平的分级目标,并为这一分级目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包括书本的分级,师资专长的分级,以及课程设置的分级,并非简单笼统的难易程度的分级,通过创造相应激励和竞争的群体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i+1”理论和情感过滤因素:美国著名的应用语音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现今第二语音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Krashen的“i+1”理论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即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为“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为“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了,这样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把握“i+1”的度,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同时,这也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
“i+1”理论不仅仅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获得,更同时强调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这正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精髓以及理论基础,同时,Krashen还提出情感过滤在语言输入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语言输入不仅重要,还需要学习者在情感上吸收理解它。情感因素主要是指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能有真正的习得。而分级教学无形中也将情感因素进行了分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个中道理。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而当中提到的“差别教学”便为现今的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对处于同一阶段的学习者进行性格,能力,原有基础的测试,从而进行分级,于是分级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因材施教与分级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分级教学
如今,随着教育部考试院关于英语考试的调整,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指出建议废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无疑将英语这门学科摆在了一个向职业技能化转型的位置。因此,像先前一样刻板的、成批量式的攻四六级考题,呆板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必然受到挑战。因此,更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必蕴育而生,分级教学便很好的适应了这一改革模式。“让优生更优,差生开口”成了广大一线教师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将在学校所学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这无疑回归了英语交际功能的本质,也希望广大学习者能通过英语而打开通往另一世界的窗口。因此,要做到真正的分级教学有着非凡的意义。
自2012年以来,南昌理工学院航空系对于英语学习提出了分级,分班教学的要求,即将2013级空乘专科六个班分为A-B-C 三个等级,六个班六位教师,同时上课。其中,A班,B班系统地学习《新视野英语教程》,而C班则侧重于口语与实践运用型英语的学习。空乘专业对于英语口语要求比较高,但是鉴于我专业许多学生都是艺术考生,英语基础有限,并严重的参差不齐,进行分级教学以来,各班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因材施教,A,B班的同学以考级,口语双重发展为目标,学习劲头更足了,动机更为强烈,而C班同学则以航空英语口语为目标,上课时得到了更多口语锻炼的机会,也激发了学习潜能。但是,班级由于是针对英语教学而临时组成,因此,班级疏于管理,比较松散,同学们凝聚力不强,很难组织英语活动,其次,分级后的监督管理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C班同学经过努力学习,日后迎头赶上,那是否要重新分级。最后,师资如何安排?师资要发挥最大的配置优势,术业有专攻,不同的英语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特色,是否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分级教学模式的需求,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4 结语
因此,本文认为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简单的分教材,分师资,分学生,而需要更多的配合动态的监测与调整,这样,分级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所谓“教无定法”,分级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以语言的功能和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将分级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联系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新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勇攀教学高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Krashen,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1982
[3] 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4] 李京平,《推进分级教学,追求教学效率》[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
[5] 陈晚姑,《论语言输入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 邵阳学院学报,2004
[6] 周会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建构与思考》[J]. 科教文汇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理论;师资;个性发展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内涵
分级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其宗旨是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分级教学就是设置适应各阶段学生水平的分级目标,并为这一分级目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包括书本的分级,师资专长的分级,以及课程设置的分级,并非简单笼统的难易程度的分级,通过创造相应激励和竞争的群体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i+1”理论和情感过滤因素:美国著名的应用语音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现今第二语音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Krashen的“i+1”理论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即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为“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为“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了,这样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把握“i+1”的度,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同时,这也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
“i+1”理论不仅仅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获得,更同时强调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这正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精髓以及理论基础,同时,Krashen还提出情感过滤在语言输入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语言输入不仅重要,还需要学习者在情感上吸收理解它。情感因素主要是指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能有真正的习得。而分级教学无形中也将情感因素进行了分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个中道理。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而当中提到的“差别教学”便为现今的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对处于同一阶段的学习者进行性格,能力,原有基础的测试,从而进行分级,于是分级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因材施教与分级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分级教学
如今,随着教育部考试院关于英语考试的调整,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指出建议废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无疑将英语这门学科摆在了一个向职业技能化转型的位置。因此,像先前一样刻板的、成批量式的攻四六级考题,呆板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必然受到挑战。因此,更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必蕴育而生,分级教学便很好的适应了这一改革模式。“让优生更优,差生开口”成了广大一线教师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将在学校所学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这无疑回归了英语交际功能的本质,也希望广大学习者能通过英语而打开通往另一世界的窗口。因此,要做到真正的分级教学有着非凡的意义。
自2012年以来,南昌理工学院航空系对于英语学习提出了分级,分班教学的要求,即将2013级空乘专科六个班分为A-B-C 三个等级,六个班六位教师,同时上课。其中,A班,B班系统地学习《新视野英语教程》,而C班则侧重于口语与实践运用型英语的学习。空乘专业对于英语口语要求比较高,但是鉴于我专业许多学生都是艺术考生,英语基础有限,并严重的参差不齐,进行分级教学以来,各班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因材施教,A,B班的同学以考级,口语双重发展为目标,学习劲头更足了,动机更为强烈,而C班同学则以航空英语口语为目标,上课时得到了更多口语锻炼的机会,也激发了学习潜能。但是,班级由于是针对英语教学而临时组成,因此,班级疏于管理,比较松散,同学们凝聚力不强,很难组织英语活动,其次,分级后的监督管理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C班同学经过努力学习,日后迎头赶上,那是否要重新分级。最后,师资如何安排?师资要发挥最大的配置优势,术业有专攻,不同的英语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特色,是否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分级教学模式的需求,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4 结语
因此,本文认为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简单的分教材,分师资,分学生,而需要更多的配合动态的监测与调整,这样,分级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所谓“教无定法”,分级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以语言的功能和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将分级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联系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新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勇攀教学高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Krashen,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1982
[3] 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4] 李京平,《推进分级教学,追求教学效率》[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
[5] 陈晚姑,《论语言输入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 邵阳学院学报,2004
[6] 周会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建构与思考》[J]. 科教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