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庄子》意象上的学习与继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叙事小说的千古绝唱,《红楼梦》对《庄子》“梦”意象既有继承,又有创造,呈现出一种传承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庄子》;意象;梦
  研究庄子作品时,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庄子未留下一首诗作,却常被后人与“诗人”称呼联系在一起。胡应麟在《诗蔽》中就曾阐述:“《庄》、《列》最近诗。”的观点。而庄子之所以能与“诗人”相提并论,或许与其作品中浓郁的“意象”特征有关。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学说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已明确,所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红楼梦》的创作,不同于前人对民间文学的再创造,它自然地运用“意象”将文学内涵、哲学思考与社会现象艺术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立的“文人学者式”的小说创作。《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界的千古绝唱。作者曹雪芹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熟谙儒、释、道各家典籍,并将对其的吸收与运用充分表现在《红楼梦》中,其中又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重,由《庄子》“至乐无乐”观点出发,阐发了“至情无情,无情大情”的创作主旨。然而《红楼梦》受庄子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哲学上,它在文学上对《庄子》的学习与继承也是全面的,在艺术手法上的借鉴尤其多,它在叙事过程中,继承了《庄子》对诗歌意象的大量运用,使得这部巨著被赋予了无穷的文学魅力。
  《红楼梦》的意象使用以梦境的营造为代表,这一点从书名中即可看出。红楼一梦,究竟是虚是实,是缘是业,都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如果说庄子开启了营建寓言梦意象的先河,那么《红楼梦》则以色彩斑斓,意味悠长的幻境,将梦意象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梦”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意象,形成于先秦。在今存的《庄子》33篇中有10篇都涉及到“梦”,而庄子更是跳出了前人为写梦而写梦的固定思维,开始对梦进行了自觉的形而上思考,并进一步用“梦”的意象阐述思想、寓意道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李白的“天姥之梦”,到苏轼的“人生如梦”再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无不显现出《庄子》“梦幻”艺术的影响力。到了清代,《红楼梦》对意象的把握和对梦幻的描写更是达到了叙事小说的顶峰。而如诗一般的《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在叙事小说的大群中脱颖而出,其对《庄子》在意象上的学习也是功不可没的。
  一、《红楼梦》在“梦”意象的分类上学习了《庄子》
  在梦的功用上,《庄子》的梦可分为“预言梦”和“神思梦”两种。“预言梦”起到了“预示吉凶”的作用。代表作是《庄子·外物篇》“神龟托梦”,神龟为了逃生托梦于宋元君,对于宋元君来说就是一次“预言梦”,事后他杀了神龟得以用龟壳占卜吉凶,且“七十二钻而无遗焚”,使得国家日益强大。而神龟虽托梦君王解救自己,却依然逃不脱被杀的命运,可见再聪明的人也有受限之处!
  “预言梦”在《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其中最神秘的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秦可卿临终托梦这个她在贾府最亲的女人,以警告的态度对王熙凤进行了一番充满真知灼见的理论指导,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实践方案,为贾府作日后计。她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于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此梦秦可卿真切地为凤姐理清了世代达官显贵之族的荣辱规律,诚恳地点明贾府的弱点,预言了祸福。既暗指宁荣二府光鲜外表下的黑暗腐坏,又指出秦可卿与王熙凤亲密关系,说明她这个儿媳妇在宁国府的受宠地位。一梦双雕,其缜密构思、文笔实力可见一斑!
  其次是“神思梦”。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神思梦”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于梦中的思考。《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即是这一类梦境的代表。庄子一生追求逍遥无待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齐万物、等生死“独与天地精神之往來”,这样的意志即使是在梦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的说,“庄周梦蝶”也许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个梦了。“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在梦里,庄子变为一只翩然翻飞的蝴蝶,醒后却不见蝴蝶,自己仍是原来模样。于是产生了“到底是庄周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的疑问,并感悟大道的物化功能。短短数十言,庄子赋予了“蝴蝶”与“庄周”平等对话的权利,在梦里,蝴蝶与人、人与蝴蝶皆为自然造化,由此说明自己也可以同蝴蝶一样自由自在,超脱天外,表达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无尚追求!这段文字艺术地彰显了一个原本抽象难懂的世界,让本来并无多少色彩的物化概念一下子鲜活明亮起来,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具浪漫特征与艺术技巧的梦意象之一。
  傅正谷先生在《中国梦文学史》中说“所谓‘蘧蘧然’,描写的不正是觉后的惊奇之感吗?所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不正是强调了梦的恍惚迷离吗?总之,梦境的真实性、鲜明性,梦者从梦到觉过程中的情感的变化性,以及亦物亦我、物我难分的恍惚性、奇幻性等,在这里都描写得十分清楚。”这段话分析了庄子“蝴蝶梦”的美学特征,并从细节上分析了庄子的内心转换,使梦幻的“思虑”性质更为突出和具体。
  相较于《庄子》梦境的超脱、自在,《红楼梦》中的“神思梦”则更为世俗化。许多人读《红楼梦》,认为它只不过是借描写情爱,隐喻权利、金钱等欲望的儿女情长的小说罢了。因此,“世俗化”成了《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红楼梦》中的梦大多生于情也终于情。如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宝玉被紫鹃用一席“黛玉将回苏州老家”的谎话唬住,得了一场痴病:“有时宝玉睡去,必从梦中惊醒,不是哭了说黛玉已去,便是有人来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只是这样的痴梦,不仅使紫鹃肯定了宝玉对黛玉的心意,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似傻如狂,多情善感的宝玉!
  《红楼梦》在对《庄子》梦继承基础上,也生发出新的“情趣梦”类型,它们快乐、梦幻而富有生活情趣。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宝玉生日宴众姐妹行酒令,湘云醉酒,枕着一手帕芍药花,在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嘴里还喃喃:“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一个娇艳、憨嗔、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只是这种梦也只有在被红尘掩埋的大观园里才会有。   二、“梦”、“幻”之别,《红楼梦》对《庄子》的审美学习
  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正是庄子对意象的完美运用,才使其文章与思想达到超旷空灵、超以象外的境界呢?
  作为一名思想家,庄子良好地运用梦境意象创造了诸多寓言故事,让原本枯坳难懂的哲学思想变得清晰可感,由抽象的思辨变得鲜活生动。所以才有了会说话的骷髅,变成人形的神龟和人与蝶的自由转换。庄子的梦境和现实生活并无差别,“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因此,蝴蝶也好、骷髅也罢,究其本真与人并无两样,只有明白这一点才可不受世俗挂碍,达到超脱、自在的境界。在这些寓言里,庄子站在“道”的立场上关照万物,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不满,并借助“梦”与“现实”的转化,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诠释。
  与庄子梦寓言相比,《红楼梦》更注重借用“幻”来寄托审美理想。它的“幻”与《庄子》“梦”的不同之处,在于“幻”是虚无的,非现实的。如果现实社会是“真”那么“幻境”就一定是“假”。《红楼梦》对于“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幻不离真”,一种是“幻不可真”。
  “幻不离真”是指《红楼梦》擅长以描写幻境暗喻、讽刺或警示现实社会。其中较著名的有“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秦钟临死被鬼判擒”。前两者借梦者幻境中所见所闻,预示十二钗和贾府命运;后者则通过描写梦境中鬼判官在宝玉寻秦钟前后态度的差别,暗讽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
  “幻不可真”是谕示世人万不可将“假”做“真”,沉迷于幻想梦境。如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风月宝鉴”“出自太虛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但只可照背面,不可照正面。贾瑞反面照时,只见“骷髅立在里面”;正面照时,则见凤姐正招其共赴巫山之约。此处“风月宝鉴”正乃“幻境”化身,所见“凤姐”为“虚”,暗指贾瑞之邪思淫念;“骷髅”是“真”,指人应遵循的道法礼规。倘若欲望熏心,以“假”作“真”,便只会误了卿卿性命。
  清代梦觉主人曾用“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阐释红楼之梦与庄周之梦的形异而实同,《红楼梦》也借由种种意象阐述着它的道。如果说《庄子》的“道”是精神层面的对等,那么《红楼梦》的“道”则是一种“大观”的思想态度,包含着万物归宗、海纳百川的领悟,是对宇宙、世界、人生的解读,就如“十二钗判词”一样,一开始每个人的命运就已注定,情感与缘分不过是红尘众人的负累。现实世界是丑恶的,不如早日看破红尘,自在逍遥去!于是,在这一点上,《红楼梦》的“道”最终又回归到了《庄子》思想的领悟上。
  梦的意象是《庄子》意象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庄子对“梦”意象的描写,也为其散文的美学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构成要素。而《红楼梦》中呈现的梦的意象,既受到《庄子》的影响,也有超出其外的审美内涵。因此,它们之间“梦”意象的重合亦绝非偶然。
其他文献
引言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育部, 2016)(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具有关键意义,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在《通知》具体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一般来说,教育信息
【摘 要】    随着大规模在线课程爆发式增长,课程的国际化、学习者学历和学分互认等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界将课程内容与教学评价和能力标准对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力标准向信息化、规范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美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于2017年编制并发布了《IMS能力和课程标准互换规范》。为了帮助国内的研究者和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了解该标准,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解
【摘 要】网络课程建设在数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应用效果却不容乐观。云计算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环境与平台,对解决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具有技术优势。本文对云计算服务在构建网络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创新性地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构建网络课程的模式——云·地对接,并构建了一个基于此模式的网络课程。通过对网络课程的运行状态分析,证明其可以解决目前网络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学生学习方法,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思维导图有效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影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式学习的条件有哪些?目前在国际上学者观点各不一致,尚未有定论。基于此,本文以近十年(2007-2016年)国际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国际知名数据库范围内,按照中英文独立检索,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实证研究,最终选取
摘 要: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材中的个别习题存在瑕疵或错误。本文分析了人教版小学教材中一道习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教材;习题;建议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又能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经验。但教材中的习题并非完美,个别习题存在瑕疵或错误。因此,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习题,去发现并改进习题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学完人
【摘 要】本文阐述设计远程教育的一种新思路。文章首先解释为什么教育是一个技术过程,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技术的使用者,而且还共同参与技术的设计、实现及使用。根据这种观点,教育是一种分布式技术。然而,技术和物理上的限制导致“身临现场”教育出現往往过分强调教师是教育主要控制者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和路径依赖。这种情况引发了很多问题,因而很多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反制技术应运而生,从教室到分数
【摘 要】  MOOC的“低完成率”一直是MOOC建设者们面临的现实困境,找出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因是推进MOOC长远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2011-2016年CNKI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分析出影响我国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体因素——学习者自身,包括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人经历和学习者感知能力;二是客体因素——教学与管理,包括课程设计、平台管
【摘 要】 我国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目标是“要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有必要着眼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随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适应性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制度适应性效率的视角,提出在体系构建实践中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补齐机制和资源短板,有助于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目标。从系统科学与工程角度,分析现代信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将庞贝古城掩埋于火山之下。但考古学家近期在这座著名的考古遗址旁发掘出一辆“兰博基尼”。它究竟是什么呢?  Calling it an “exceptional discovery”, researchers at Pompeii have announced the uncovering of a ceremonial chariot(双轮敞篷马车) near th
【摘 要】  网络学习环境不仅扩大了优质课程的覆盖面, 而且是学习行为数据的重要来源。现有研究多从学生的角度解释网络学习环境中发生的辍学现象,本文则从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角度研究学习的持续性。文章以游戏为借鉴,采用调查问卷与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挖掘学生对网络学习环境的偏好探究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持久性的影响因子及其重要性。研究发现: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持久性的影响包括内容准备、学习交互和学习评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