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i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创新思维、探究学习等三大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抓住学生主体学习特点,紧扣教材大纲要求,开展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合作和实践探究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但由于受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和制约,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归根到底是一种表面式的“形而上学”的教学方式,未能从根本上对学生创新思维潜能、方法、要领等方面实施有效教学。基于以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究,现简要论述。
  
  一、紧扣教学活动环节,设置创新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环节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教师只有通过周密、细致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将学习能力培养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润无声”的影响,达到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开花”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处处皆教学”、“能力训练无处不在”的“运动式”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根据各环节的目标要求,设置出足够的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感知知识内涵的丰富联系和深刻含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情感。
  
  二、发挥问题探究特性,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探究未知问题或现象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压力的不断加重,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情感的影响,不愿动手探究,不愿动脑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探究思维的内在天赋,借助数学问题要素,搭建起有效问题平台,发挥问题探究特点,教师设置探究问题,提出探究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知识,开展探究问题活动,找寻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使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明晰思路,从而掌握和领会创新思维的要领,奠定创新思维初步方法基础。
  探究题:已知:如图1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D=BC,延长AB到E,使BE=DC,求证:AC=CE。
  上述探究问题是教师教学“梯形”知识内容,为使学生掌握和领会“梯形辅助线条件的基本方法”,而设置的一道探究性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开展自主解题活动,独自找寻出进行这一探究问题解答的方法,然后向学生提出“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共同思考分析,找寻进行该问题解答的其他途径,学生讨论小组讨论,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该探究题宗旨是“掌握和领会梯形辅助线条件的五种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探究问题的形式,发散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初步掌握了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
  
  
  
  三、彰显学科内涵特点,注重发散问题教学,积累创新思维经验
  
  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利用其内在的知识关联点,多设置和运用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问题辨析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活动,通过长期锻炼和积累,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1:如图2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DE//AC,DF//AB,(1)求证:FD=FC;(2)若AC=6 cm,试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问题2:如图3所示,大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8厘米,高是12厘米,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顶点分别是大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该教学案例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设置这一问题时,根据学生对该知识点与“三角形”知识点之间掌握的程度,通过设置上述案例问题1进行有效“粘连”,设置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条件的辨析,找寻两者之间的关联处,从而结合以往解题经验,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延伸和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又向学生设置了问题2,让学生开展思维创新活动,从而有效巩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水平。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理念,抓住学科特点,搭建教学载体,开展行之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长期分析、探索、实践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形成技能,促进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通过巧妙设计实验、生活化教学设计、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与语言的艺术魅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释放持久学习动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教师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低耗高效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没有习题练习是不行的,但物理习题的讲练绝不是物理教学的全部内容。那么,习题的讲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求更好地促进物理教学。  关键词:习题讲练;物理教学;地位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特别看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分追求考试成绩,却放松了学生物理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常把习题的讲练作为课堂的核心,简单的教授完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我们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实施,而忽视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与安排,最终造成了无法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为合理处理好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们必须狠抓课堂教改,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一、认真设计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设计教学,一定要从学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的教材、新的课标,给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提出来新的挑战。随着班班通的开通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名教师理应适应潮流,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不可否认,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数学学科似乎没有其他学科的形象、生动、具体,教师操作起来较困难。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运用信息技术的理由。现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难度相对比较大,抽象程度深。因此,部分同学在面对高中物理学习时有畏难的情绪。这就直接导致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实际上,高中物理的课程设置是严格按照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应当能够较好的掌握其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    一、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师生关系    “主人翁”精神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要想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就要努力让学生
小组合作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实践当中,获得了很多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的比较被动的局面,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进行的,以达到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很多的教学活动都是要按照升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