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式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学困生”,就是大家所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称“后进生”,主要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他们会对班级乃至学校造成不良的影响。“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没有“学困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政治“学困生”的成因及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方法
  一、 学困生的成因
  (一) 学习兴趣不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也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
  (二) 学习动机的缺失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一个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无动机的学习,多敷衍了事,一无所成。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所谓外部动机是指学习动机是由家长和教师等一些学习者以外的人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只是为了满足这种动机的需要。内部动机是指主要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意志兴趣和好奇心等内在心理因素主动地进行学习,其核心是求知欲。
  (三) 对政治学科的认同障碍
  目前,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对政治课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较大偏差。首先,过去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形式主义现象较为普遍,“假、大、空”的东西太多,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到厌倦,挫伤了民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就是讲大道理,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灌输理解为生搬硬套的强制说教。
  二、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 设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通过设置问题,促使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新编教材中,文字量减少了,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却增大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将遇到许多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问题,教师必须注意深入挖掘,以疑促思,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入細致、扎实准确地理解教材知识,具体操作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时要层层递进,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活动的规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问答之间珠联璧合,妙趣横生。
  (二) 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是判断学生是否是学困生的主要标准,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学习方法重要,学习习惯也不可小觑,习惯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好的习惯养成将受益终生,如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等。面对应试教育的副作用,我们必须施行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施行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
  (三) 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让“学困生”认识到,政治并不是空洞理论的堆砌,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经济生活》中的供求关系与价格、《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选举、《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
  其次,创新政治课堂模式。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音乐歌曲、影视作品等引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课前五分钟新闻时政分析,让学生用所学政治原理分析身边的事情,拉近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布置上,要设置明确而适当的学习任务“既要让学生够得着,又要适度拔高,以期学生能够同时获得完成任务的实效感和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四) 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备课
  备课,既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那么,教师如何针对政治“学困生”来备课呢?①分散难点,讲清重点。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新课标的要求,搞清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特别是要根据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做到因人施教,备课时就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重新组合课本知识,分散难点,讲清重点。②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即备课要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思维特点,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备课时考虑设计一些适当的简单的问题来提问“学困生”,使每个“学困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除此之外,备课时还要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采取这种方法,能使“学困生”的学习化难为易,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
  (五) “一帮一”结对
  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一帮一”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个“学困生”搭配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节政治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由优秀生一一落实,使他们学会,并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蒋婷,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智力较差,成绩不理想,为了帮助她,我先采取了亲自为她辅导的方式,一段时间后效果不良。于是采取了“一帮一”的方式,指定两名乐于助人的优秀生帮助她。经多次观察,她在这两名同学辅导时神态自然,有问有答,还不时的提问,气氛融洽,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终于走出了政治“学困生”的阴影,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总之,“学困生”一直是教师面对的一个大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是每位政治老师必须具备的优秀教育素质,面对“学困生”,除了耐心、宽容外,更需要足够的爱去呵护他们的成长。对“学困生”付出真挚的爱,他们也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创新素质  21世纪人才的竞争首屈一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目的便是发现并培养优秀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对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有以下几条见解:  一、 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
摘 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一个相当突出的课题。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中学教师来说,教学的突破无疑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因此,中学教师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摆上了历史的进程。  关键词:中学教师;创新思维;培养  一、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不同,一般思维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一般分析综合而后作出判断推理的过程,创新思维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所诱导的短暂心肌缺血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浓度变化
背景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指在相同条件下,儿童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段个体正常身高2个标准差以上,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其常见的主要病因有以
摘 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个人修养需要时时反思,时时提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那教师则是孩子的又一任父母。教师的行为与谈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口头传授外,生活里的知识则需要教师以自己作为榜样。  关键词:教师;知识;活教材  一、 最值钱的教材莫过于“活教材”——教师自己了  教师以人教人,教师本人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一个具有巨大力量的榜样,他可
摘 要:现代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知识、身心健康、生活交往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果丰硕,但在教学实践中,学困生现象依然在所难免,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困生转化;教育方式  针对学困生现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一、
一、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以第一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传授课程体系内的知识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
摘 要: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的社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上。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很多教师都存在着重知识、轻过程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他们的思维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来说是有很大的障碍的。学生所学的只是一些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用,也不会对知识进行灵活
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实心黏土砖 (红砖 )由于破坏土地、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等原因 ,正在逐步退出市场。目前我国使用的建筑材料 80 %以上仍是实心黏土砖 ,其生产方式基本上是
摘 要:辩证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辩证的理解和处理教材、对教学资源的整合着手,培养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辩证思维;引导;培养  一、 引导学生处理、把握教材,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把握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在联系中认识事物。如对“货币”的认识,在《经济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