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在历年的高考中,阅读也占着相当的比例。而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最终导致了在考试中对文章不理解,从而造成失分。究其原因,是由于词汇学习未能得到学生的充分重视,而且学生也缺乏必要的能力训练。但事实上,“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且“高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听说读写技能,也有了一定的思变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可能的”。可见高中学习阶段扎扎实实开展系统的词汇学习。要是词汇学习真正有效,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并将策略训练有计划的渗透到课内外的教学之中。因此,本文从研究学生词汇学习的困难入手,探讨进行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常见的词汇学习困难
(一)缺乏对词汇学习的正确认识。
高中学生,刚踏入高中校门,第一次上英语课,就会有很多的困惑:“老师怎么满口都是英语?老师讲课怎么这么快?课文的生词怎么这么多?”殊不知,高中词汇远比初中的要更多、更复杂。
(二)单纯背词汇表、甚至词典。
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高中考纲上的词汇全部背出来,甚至把词典从头到尾背一遍,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各种阅读理解题。殊不知,单纯背词汇表只能事倍功半。首先,背词汇表很花时间。现在一名高中学生除了学习英语外,还要完成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大量作业。因此,客观上不允许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背词汇表上;其次,单纯、孤立地背词汇不容易记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起初很迅速;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预防遗忘。对于英语词汇,学生可能一时全部记住了,但如果不及时巩固,过半个月、一个月就可能忘了许多。
(三)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
高中学生对于英语学生策略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了。一些学生仍只会按照初中时的死记硬背方法来学习和记忆词汇。由于高中的词汇明显比初中要多,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度过词汇学习这一关了,也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课了。
二、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
针对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师有必要使学生对提高词汇学习树立信心,消除畏惧心理;同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策略指导和科学训练。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激发认知主体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一般来说,决心越大,信心就越足,恒心也就越持久。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时刻支配自己,提醒自己,并且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同时,教师更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和引导学生,使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去做,是可以掌握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最终学好英语。
(二)进行词汇学习的策略指导和训练。
由于大量的英语单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之后变成的派生词,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词汇,首先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构词法知识。因此,构词法对于学好英语词汇乃至英语这门语言课程非常重要。如英语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前缀和后缀,如表示否定的“in-, un-, dis-”等。
其次,我还经常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比如学到furniture,就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各种家具.
(三)创设情境(situation)和语境(context)。
创设情境或语境习得语言词汇,教师向学生提出假设:Because of her look,he loves her。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信息反馈:Is she beautiful or ugly? 学生理解后带着喜悦的情绪回答beautiful。教师把人称代词her变换成his,she变换成he,学生会回答handsome。教师提出假设:In spite of her look, he loves her。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信息反馈。Is she beautiful or ugly? 学生理解后带着不满意的情绪回答ugly。
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好的教学素材以备教学之需。通过A和B情景对话或句子内涵,增加词的复现率和变化来促进学习。
(四)突破词汇限制,实现语篇理解。
对于英语学习,仅仅孤立地掌握一些词汇还远远不够。我国著名的英语学教授李观仪先生也曾说过:“我不主张背单词表,而是应该通过阅读各种文章来扩大词汇量和正确认识词汇的应用。”即使一个最简单的单词,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有不同的含义。为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突破词汇的限制,使学生能根据上下文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为此,我便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该单词的最常用意思外,还要求他们尽力去联想到它的其它几种意思,从而巩固以前学过的东西,做到温故而知新。
同时,学生可以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以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来猜测词义。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对中学生词汇学习困难的了解,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训练方案,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根据进展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训练方案作必要的调整。在实践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注重学法方面的指导,“内外兼修”,学生的词汇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地提高,相应地,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将会上一个新台阶。(编辑 王立建)
一、常见的词汇学习困难
(一)缺乏对词汇学习的正确认识。
高中学生,刚踏入高中校门,第一次上英语课,就会有很多的困惑:“老师怎么满口都是英语?老师讲课怎么这么快?课文的生词怎么这么多?”殊不知,高中词汇远比初中的要更多、更复杂。
(二)单纯背词汇表、甚至词典。
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高中考纲上的词汇全部背出来,甚至把词典从头到尾背一遍,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各种阅读理解题。殊不知,单纯背词汇表只能事倍功半。首先,背词汇表很花时间。现在一名高中学生除了学习英语外,还要完成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大量作业。因此,客观上不允许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背词汇表上;其次,单纯、孤立地背词汇不容易记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起初很迅速;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预防遗忘。对于英语词汇,学生可能一时全部记住了,但如果不及时巩固,过半个月、一个月就可能忘了许多。
(三)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
高中学生对于英语学生策略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了。一些学生仍只会按照初中时的死记硬背方法来学习和记忆词汇。由于高中的词汇明显比初中要多,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度过词汇学习这一关了,也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课了。
二、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
针对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师有必要使学生对提高词汇学习树立信心,消除畏惧心理;同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策略指导和科学训练。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激发认知主体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一般来说,决心越大,信心就越足,恒心也就越持久。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时刻支配自己,提醒自己,并且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同时,教师更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和引导学生,使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去做,是可以掌握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最终学好英语。
(二)进行词汇学习的策略指导和训练。
由于大量的英语单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之后变成的派生词,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词汇,首先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构词法知识。因此,构词法对于学好英语词汇乃至英语这门语言课程非常重要。如英语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前缀和后缀,如表示否定的“in-, un-, dis-”等。
其次,我还经常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比如学到furniture,就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各种家具.
(三)创设情境(situation)和语境(context)。
创设情境或语境习得语言词汇,教师向学生提出假设:Because of her look,he loves her。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信息反馈:Is she beautiful or ugly? 学生理解后带着喜悦的情绪回答beautiful。教师把人称代词her变换成his,she变换成he,学生会回答handsome。教师提出假设:In spite of her look, he loves her。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信息反馈。Is she beautiful or ugly? 学生理解后带着不满意的情绪回答ugly。
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好的教学素材以备教学之需。通过A和B情景对话或句子内涵,增加词的复现率和变化来促进学习。
(四)突破词汇限制,实现语篇理解。
对于英语学习,仅仅孤立地掌握一些词汇还远远不够。我国著名的英语学教授李观仪先生也曾说过:“我不主张背单词表,而是应该通过阅读各种文章来扩大词汇量和正确认识词汇的应用。”即使一个最简单的单词,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有不同的含义。为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突破词汇的限制,使学生能根据上下文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为此,我便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该单词的最常用意思外,还要求他们尽力去联想到它的其它几种意思,从而巩固以前学过的东西,做到温故而知新。
同时,学生可以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以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来猜测词义。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对中学生词汇学习困难的了解,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训练方案,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根据进展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训练方案作必要的调整。在实践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注重学法方面的指导,“内外兼修”,学生的词汇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地提高,相应地,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将会上一个新台阶。(编辑 王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