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河下古镇的龙泉窑瓷片堆积遗址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在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竹巷街的河道改造工程中,挖掘机从河道的三米以下处挖出文物,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等文物部门探查,确认为一处元、明时期龙泉窑瓷片堆积遗址。
  瓷片堆积的厚度在0.1-1米之间,堆积表面距现有地面高度为0.22米之间。在瓷片堆积的西北角下,发现有芦席。经过初步统计,出土龙泉窑瓷片约11万片,粗器和精品都是少数,大多数瓷片质量一般,其中以碗为多,还有盘、碟、高足杯、盏、瓶、炉、罐盖、钵、盏托、执壶、镂空器等器物,初步统计器物造型一共有35种。釉色大致可以分为青釉、翠青釉、青绿釉、浅青绿釉、青灰釉、浅青灰釉、青黄釉、茶黄釉、浅青釉等9种,还有粗釉。纹样主要位于碗、盘、碟的内底中心和腹壁上,主要有婴戏纹、兔与灵芝纹、人骑海马纹、牡丹纹、菊花纹、牵牛花、莲纹等100余种,手法包括印花、刻划花和剔刻花等。团花纹样一般都印在碗、盘和碟的内底心,缠枝花卉印于其内外壁上。部分团花纹样上印有款识,见楷书“天字”“颖”“旺”“初”等,每种纹样和款字固定搭配;还有一件素面碗的底心仅刻篆书“清禄”二字。
  2009年3月22日,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举办的《琢瓷做鼎碧于水——大窑龙泉窑发掘成果暨元明龙泉窑精品》展览中,展出了近年来浙江省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标本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泉窑藏品,故宫展品中大多数是旧藏。楚州出土的龙泉窑瓷器精品中,有的器物风格与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标本和故宫龙泉窑藏品相类似。
  元明清时期,古淮安(今楚州)是南北水运枢纽,漕运、盐运的商检所在地,素有“七省咽喉”之称。当时的淮安(今楚州)河下古镇是江淮一带的重要商埠,一派繁荣景象,设在河下地区周围的各地会馆多达二十余家,如浙绍会馆、江宁会馆、陕西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等。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河道和海道调运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用漕运将由田赋征得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当然,朝廷所需的其他物资,如朝廷需要的瓷器,也有从漕运运输的。
  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首都附近设立“转运使”机构,总管漕运,并且在淮安(今楚州)设立分司,这是最早的漕督衙门。明永乐初年陈瑄出任漕督,当时又叫漕运总兵,正二品衔,率12万军队,专门负责漕运。至明景泰二年(1451年)始设漕运总督于淮安,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风阳等处兼管河道”,与总兵参将同理漕事。
  据《大明会典》第一百九十四《工部十四》的“陶器”条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需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明天顺皇帝去世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成化皇帝旋即即位,次年(1465年)为成化元年。成化皇帝在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二十二日发布的《即位诏》中令,“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以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
  从以上数条消息中可以了解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起,龙泉窑开始为宫廷烧造青瓷,大约于天顺八年(1464年)结束烧造。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古淮安(今楚州)就设有专门督办漕运的衙门。楚州河下古镇是龙泉窑产品的集散地之一,龙泉窑堆积遗址出土的龙泉窑瓷片中的少量龙泉窑精品,应该是当时龙泉窑专门为朝廷生产的官器,由漕运的渠道运至古淮安(今楚州),在此拣选剔除的次品。堆积时,利用原有河道中河坝之下的河床,在河床上铺芦席,从坝上向北面倾倒瓷片。瓷片绝大多数是明代产品,质量一般,是一般商品。少数器物质量上乘,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流传有绪的官窑瓷器特征一致,是龙泉窑于明代洪武至天顺时期为宫廷烧制的“官器”,但是这一类器物都有窑疤,是残次品,所以被废弃。它们是明代早中期龙泉窑的精品,也是此瓷片堆积的重要价值之所在。这一龙泉窑瓷片堆积遗址的发现,为明代洪武至天顺时期的漕运和龙泉窑产品的流通课题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传说中有神农氏发明床,少吴始作箦床,吕望作榻等等。这些只是我们从书籍中得到的资料,看不到器物的原型。但是,我们从出土的家具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艺术高超、精美绝伦的家具精品。然而,由于每一时期出土家具的品种较为单一,或者在制作的材料上多为柴木,不能像明清时期有品种众多的硬木家具精品,所以说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才达到了顶峰。这是大多数古典家具研
期刊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征    目前,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学者大多认同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来自岫岩玉矿,而岫岩出产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种玉材,前者产于偏岭乡细玉沟玉矿,后者产于哈达碑乡瓦沟玉矿。透闪石玉料又称真玉或岫岩老玉,从肉眼观察,其特点是透明度较弱,而密度和硬度较高;蛇纹石玉料则是透明度较高,而密度和硬度较低。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其次为蛇纹石质玉,另外还有一些与岫岩玉不太相似的玉
期刊
一部古书,都会印上数次,十数次乃至数十次。因此,最初印的本子就被称作“初印本”而为人们看重。之所以为人们看重,得从中国古书的刻印方法说起。  古代刻书的方法是,用梨木或枣木为原料,根据书的大小和尺寸锯成板片,打磨光后备用。然后等人写稿,稿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工拿到原稿后,用糨糊之类的东西把它贴在木板上。稿纸正面与木板相接,字便成为反体。以后再把这张纸揭去,但墨书的字迹以反体的形式仍留在板上。刻工
期刊
德化陶瓷装饰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装饰的发展过程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一色调到绚丽多彩,由比较早期的印花、刻花、贴花和堆花,进而发展到料彩。五彩、釉下青花和釉下窑彩(釉下五彩),釉上的画、印、喷、贴、腐蚀旬金等十几种的装饰方法,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  印花装饰是德化陶瓷上最早发现的一种装饰艺术。从美湖后山和城郊云尾山、牛尾寨、四埔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期刊
谈及古典家具的拍卖,藏家必提到数场私人收藏专拍,如1995年10月中国嘉德的“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拍、1996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品专拍、1997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皮考士Mr.and Mrs.Robert P.Piccus收藏家具”专拍、2002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叶承耀医师收藏明式黄花梨家具”专拍,2003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甘哥夫·盖斯Gangolf Geis珍藏中国
期刊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开拓者、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谈到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美的理想:错采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鲍照比较谢灵运的诗和颜延之的诗,谓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亦雕绩满眼”。《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元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一直存在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错采镂金,雕绩满跟”
期刊
家具,顾名思义,为居家必备之器。由于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古人又称为“家生”,《清稗类钞·物品类》载:“家生为日用器具之总称,江、浙问有此语。(梦梁录)云:‘家生动事,有桌凳、凉床、交椅、杌子之类。’”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品味的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家具成为人们垂青的对象。如果在装饰一新的居室内摆上一套曲线流畅、朴素大方的明式家具,或一堂厚重凝华、富丽堂皇的清式家具,确实能使雅斋增辉!那黄花
期刊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物产丰饶,向有“金胶州”之誉,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远在4000多年前,先民就已创造了具有滨海特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夏商属莱夷之域,到西周始有“莒”“计”“介”等建置的记载,秦在介地置黔陬县,西汉又有计斤,郏、祓等县和候国,到东汉皆并入黔陬县。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始置胶州。古老的“金胶州”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瑰宝。  胶州市博物馆收藏了几件珍贵的商周时期青铜
期刊
郑为是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22年出生在上海松江老家,七岁丧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母移居上海。  郑为15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课余在当时难民收容所识字班教课并担任《新文字报》编辑。1939年,他只身离开已成孤岛的上海,从香港、越南转道至云南昆明,考入刚从湖南转迁至昆明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校校址在昆明安江村,那是一个十分贫苦的山村,房屋基本为草房,只有两座古庙
期刊
关于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出现在业内业外喜爱他绘画的人们眼中,他的那些被我们看过一眼便终生不忘的、可称之为极其“桀骜不驯”的画作,更是让人们不惜以千金倾囊购入。但是,我们习见的八大山人作品,却大多是他的花鸟作品,似乎这些作品能符合一般读者从八大山人一生行履的介绍文字中得到的“标准”,之后再从他的花鸟画中,按图索骥得到“准确的”诠释,并由此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花鸟画“值钱”。与其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