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我们在路上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势如破竹的推行势头,让小学语文课堂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面对课堂教学转型的诉求,一线教师在践行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和收获?凤凰语文网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组织了一期专题研讨,讨论的主题是:课堂教学转型的标志是什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突破?为期半年的大讨论,吸引了众多教师驻足、畅言。
  当前的课堂教学有什么问题?有多大问题?需要转型吗?讨论伊始,活动的组织者、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部孙景华主任问出了教师心头的疑虑:
  我认为,当前的小语课堂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结构碎、形式花、训练浮等问题。特别“结构碎”是个老大难问题——20世纪50—60年代讲得碎,70—80年代问得碎,近二十年来读得碎、练得碎、议得碎。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改革提法变了,形式也跟着变,这些变仅仅是换个“马甲”,实质是教师垄断课堂没有变,繁琐分析没有变。只不过是由原来教师的“独霸讲堂”变成了教师的“发言人们”霸占了讲坛。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已。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陪客,他们常年“陪太子读”啊!这样的课堂不转型行吗?
  显然,我们的课堂正遭遇现实的困境,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这需要每一个行进中的改革者慢下脚步静心思考,历经课改,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教师们已经形成了共识:
  一、转型的第一步:更新理念,找准定位
  课堂转型是课程改革的攻坚工程,课堂教学转型的出发点是更新理念,转换角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对师生角色的明确定位。课改十年,这一理念也早已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认可:
  课堂转型首先需要我们教师准确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不需面面俱到,逐段地讲读,只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就行了;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从中收获成就感。(李美芬,苏州市新庄小学)
  实现课堂转型首先是教师要改变“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以应有的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通过观察、倾听、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照顾差异,调控教学;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验到尊重;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应该是课堂转型的第一步。只有从思想上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并使之变成实际行动,进而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课堂改革才会有一个大的突破。(朱佳英,苏州市新庄小学)
  更新教师的观念应该是课章转型的第一步,只有教师从思想上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并使之变成实际行动,进而成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课堂改革才能实现有效突破。
  二、转型的立足点: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转型应立足学情分析。只有熟悉了学情,教师才能为学生搭建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只有拥有了合适的自主学习平台,才能“自奋其力”,学得高效、愉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明确学生学习新知时会遇到的困难,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应始于教师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自己能自学到什么程度,并从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而且是针对每个人突出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从而实现课堂中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有效。(沈雪霞,苏州市金阊区三元实验小学)
  关注课堂转型,首先要关注学生,应觅学生需要而教。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必要的保证,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并得以发展。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以学生为准绳来衡量。(姚晴,苏州市金阊区阳光城实小)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为了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广泛的学习经历,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机会和合作交流平台,课堂的教学应呈现出积极活跃的景象。然而现状却适得其反,教师过于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学生设置学习的情境和流程,导致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造性未能得到提升。其实,学生的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具有针对性的。为此,教师在竭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更要在精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周颖,苏州市彩香实小)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就是把教学的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到学生如何“学”上来,就是引导教师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一方向迈进。
  三、转型的途径
  1.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的民主化的课堂氛围,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前提。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蔡利萍,苏州市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世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促进交流、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师要带着“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意识走进每一天的课堂。“向学生学习,以学生为师,做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智慧,关注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把学生当成能够独立成长的生命个体。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教,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乐于探究、重视实践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陈宏,苏州市金阊区阳光城实验小学)
  2.实施对话式教学
  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对话和交往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对话是成功的?教师们对“对话”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深刻而生动的诠释:   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对话”,不能再是简单机械地师教生从,师问生答,成功的师生对话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能主动地在“对话”中获得知识与智慧。……在师生对话前,教师与文本就应该有一次深入的“对话”,对文本有自己深度的解读。教师才能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与引导,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文本的人文情怀中。(潘馨兰,苏州市城西中心小学)
  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我理解的对话,自然包括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在学生与知识相遇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贯穿其中的。(魏星,无锡市崇川区教研室)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在对话过程中,实现彼此之间、彼此与文本之间的视界融合。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方法,体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
  3.倡导反思性实践
  如果教师能将反思作为自己常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持续不断地进行,那么,他就会建立很强的问题意识,并能够及时捕捉教学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反思来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创新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冯静,苏州市虎丘第一中心小学)
  课后,教师需要加强主动反思与重构,在研究学生的同时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通过不断学习增强底蕴,使自己和学生的收获在课堂中丰富起来。(陈宏,苏州市金阊阳光城实小)
  善于自我反思的教师,他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起跑线。
  四、转型的标志
  课堂教学转型的标志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也畅所欲言。
  1.以人为本。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里,就是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实现学生的生命主体意义。以人为本的课堂应是启迪智慧、润泽生命、涵养性灵的课堂。
  既然我们早就开始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何不就把主动权交给他们?我们教师就当中介,把课文介绍给学生们,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学到知识,习得技能。(黄俊芳,苏州市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
  课堂转型的标志是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发言中的首席,应在“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理想中的课堂应该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学生静心写字,每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并且能感受到学生在不断进步和收获。(苏州新月)
  2.“会学”“乐学”
  转型后的课堂,追求的不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会学了。追求的不再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是实质性的改变,是从“知识传递型”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自主建构型”的课堂教学。
  课堂转型的标志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会自主学习了,会自己提问、自己查询资料解决问题了,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要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堂才是真正转型了。(春天真美)
  教学改革与课堂转型,绝不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术语的刷新,要改变那种大量讲授、大量训练的课堂基本形态;改变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课堂基本状况;改变课堂教学开始于教师的备课和讲课,结束于考试评价的局面;改变围着知识转、围着重点转、围着教师转、围着形式转的窘境;改变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愉悦和学习的幸福,师生关系紧张的现状。要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理想的课堂应是培养学生对知识有好奇心、有问题意识、探究兴趣,掌握创新思维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并在课堂中形成师生平等互动、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沈红华,苏州市金阊区山塘中心小学校)
  五、对课堂教学转型的考量
  课堂的物理空间虽小,内涵却包罗万象,各种教学理念最终都投射、聚焦于此,是一个关涉教育各个方面的多层次、复杂化的系统。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绝非易事,很多困难横亘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
  我们现在对课堂教学怎样转型还理解不太透,到底转成啥样的型,在应试教育面前能否转型成功,能否适应现在大环境(一切服从高考)的需求,家长是否认可。我很困惑!(魏家凤)
  然而,带着一颗求索的心,带着一股改革的勇气,我们已经在路上,既然困难是不可回避的,那就勇敢面对,诚如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的王静璧老师所言:
  “高考”的独木桥势必会长久存在,既然桥拆不了,我们在带领学生走在通向独木桥的路途上,是否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这个过程中的快乐,令他们在过程中收获人生的精神财富呢?
  多么乐观、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见解。此次讨论,大家对课堂教学转型的认识进一步清晰,也清楚地认识到,转型前景虽然光明,但布满荆棘,需要前行者智慧与汗水的付出。今天的你我,已经在路上,只有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才能使自己和学生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受益者。
  (王萍,课程教学论硕士,《七彩语文》(高年级版)副主编)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成长期和模仿期,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的语言存在瑕疵,现举三例和大家探讨。  一、要“儿童化”,但不能忽略“语文味”  【案例】 课堂上教师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师:小眼睛看哪里?  生:小眼睛看老师。  师:小小手放哪里?  生:小小手放放好。  师:小小背怎么做?  生:小小背挺挺直。  【分析】 低年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
期刊
“咬文嚼字”,我们置之于阅读教学领域来审视、梳理和反思那些真实存在的、有关这一话题的教学现象,就会看到,在广大教师的课堂中演绎着这样的“咬嚼品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 问题对话策略  教师依据和运用各种文体特征、规律的学法要点,从阅读教学的维度,将之具体化为学生学习实践——咬文嚼字的系统性问题,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成为让学生运用它定向地去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一种方法与途径。就我们现行小
期刊
不久前,我公开执教四年级《黄河的主人》一课,课堂上几处“小风波”,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尊重学生必须重视他们的发展需求,重视他们的表达权利。而尊重学生的第一要义是倾听,只有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让小语课堂焕发出德性之美。  一、 倾听翅膀的拍打声  在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时候,有一位男生主动举手,站起来朗读了这一段文字,他读得很投入,试图表现作者当时发现羊皮筏子上竟然有人的惊讶感觉。可能有点紧张,读到“
期刊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是指以书本为凭借,入生之眼,入生之口,入生之心。这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思想,但它说明了书读得多,读得好了,语文体验和感悟就会蕴育其中,语文素养就会进一步提高。然而,怎样才能落实好诵读教学呢?  一、“诵读”要摆正位置  语文离不开诵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活跃课堂气氛,诵读之声才能不绝于耳,达到沉醉其
期刊
灵活亲切、细腻简短、生动轻松、精彩纷呈、充满爱心与智慧彰显、幽默与风趣的课堂评价能够营造灵动有效的课堂,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 课堂评价应以顺延式肯定评价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课堂教学顺延式肯定评价为主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营造一种轻松、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
期刊
一、 情景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活动,有兴趣吗?心情怎样?(担心、激动、兴奋……)  2. 这就是体验。这节课学习写一次体验活动。(板书课题:记一次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 体验作文重在写出体验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上课伊始,谈谈心情,既让学生心理放松,又暗合体验作文的习作重点要求。  二、 学习写法  1. 自读例文,思考:① 这篇例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②
期刊
学生的写作心理能力是在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心智活动的辩证统—,是一般智力技能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成果。  一、 写作心理能力的个体差异  1. 写作知识结构的差异。写作知识包括写作的陈述性知识;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实用文体常识和文学体裁知识。实用文体常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文学
期刊
学习《蜜蜂引路》一课,我指导学生用“果然”造句,一个学生看了看窗外,举手说:“今天果然下雨了。”这是个没有语境的句子,虽然用上了“果然”这个词。于是,我便进行了下面的教学:  师:谁来说说,你是什么时候知道今天要下雨的?也要用上“果然”这个词。  生: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今天果然下雨了。  生:早上,妈妈说今天会下雨,现在果然下起了雨。  师:真厉害!这样就把“果然”的意思表达出来了。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  一、与编者对话——让文本解读更敞亮  文章选编进教材,已经区别于一般的文本,其阅读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成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不
期刊
读马朝虎先生的《水》(苏教版五下),在“苦”“乐”中来往者甚多,酸楚中略带点点快意;无奈中含着丝丝希望。掸去纷乱,静心读之,在滤掉大多苦涩之后,留下更多的则是一份享受的快乐,一份心生的乐趣,一份成长的乐观。  一、 享受的快乐  “雨中洗澡”和“夏日冲凉”是呈现村里人及四兄弟有水之乐的两个主画面,字里行间,“乐”字穿行。  雨中洗澡之乐。“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