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狮山的古柏
这是一个冬日,踏上千狮山的石阶时,已是下午四点二十分。一路相逢的,都是下山的游客。只有远道而来的我们,此刻上山。
一个陡直的台阶之后,道路变窄,山坡越来越陡,视野所及,除了石阶还是石阶。几个折转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主门坊前。好一座石门坊,古朴大气,雕刻精美。坊内一条石板路向松林深处蜿蜒,我被刚才的石阶陡坡来了一个下马威,想进去看看,又有些害怕。来过一次的妻子说:“不怕,前面多是平路!”走就走,于是迈步向前。
果真是曲径通幽处。十多分钟后,一个巨石挡在山谷中,巨石左下角被凿开成为门,一沟清流从门内高处跌落下来,再从石阶边流出,山神塑像分列两边,石壁上刻着“买闲林”三个字,穿过石门,我们很快就到了“贤林禅寺”。
到禅寺止步,我决定不去看传说中的巨型狮王。孩子们去买小吃,我在这三进的禅寺内外闲逛。第一进庙宇前的石牌坊叫“龙门”,石坊上刻一副淡蓝的对联:“龙潜大壑分云住,鸟杂飞花下树来”。据说和明朝的两位状元杨慎李元阳有关。上联大气磅礴,下联灵秀内蕴,同时又契合“龙门”的名字及相关人物的命运浮沉。流连禅寺,脑海中,千年之外贤者的流年碎影,刻写在石壁上的摩崖雕塑,穿越岁月光影蜂拥而至,模糊了我的双眸……可听觉却清晰起来,恍惚间,似乎听见高处有人语声。不经意间抬头,重重灌木之后,百丈悬崖之上,几处黄亭小庙停驻在绝壁虚处。岩壁脚下,一棵古柏,矫若游龙,气韵非凡,于是赶紧打听上去的路。
那是一条惊险的小道。抓着路边的草茎藤蔓,几个回旋之后,我站到了那棵古柏之下。庙古多柏树,可此刻,我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这棵古柏的粗壮高耸。大约要三四个人才围得拢,主干笔直向上直达崖壁半腰后,也许为避免山谷的空旷而斜分出几杈,然后就直到崖顶,才有疏落精短的枝条。似乎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向上生长。可一低头才发现,所有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的美好——古柏根部深长的斧痕怵目惊心。
那该是怎样无知无畏的人啊,提着铮亮的巨斧,一斧一斧直砍在古柏身上,痛在闻者心底。呼啸而过的山风,立即把屠戮的消息带向远方。斧声在空谷回响,木屑在树荫下四溅,看看差不多过半的砍口,屠夫得意地笑了。砍累了的他,坐到树下小憩。歇够了,他往手掌中吐了一泡口水,润润皲裂的掌心,又举起了寒光闪闪的斧头。这是我回到崖壁下,打听树被砍的事,禅寺中老人家所讲的故事。喝了一口茶,须发斑白的老大爷接着说:“显灵就在最后的一刹那!”在屠夫即将砍下关键的那斧时,本来云淡风轻的剑川上空,突然乌云聚拢,昏天黑地,电闪雷鸣,暴雨骤起。雨过天晴时,在岩石下避雨的他,等到的是家中遭难的消息。放下屠刀的故事里,饱含着人们的善良祈愿。
阳光退守到山崖顶上。空谷寂寂,故事的余韵里,我们开始下山。下山路上,我开始关注那些千姿百态的石狮子。据说这里的石狮有一千多只几百种造型。与我平时所见的威严石狮不同,这里的狮子给人一种世俗的暖意。不说那些苍苔密布的群雕狮子的活泼灵动,我只说路边的两组造型,你就一定赞同我的观点。一个是贤林禅寺脚下,仰卧的大狮抱个小狮子,仰头微笑,双手逗弄小狮玩。小狮的顽皮,母狮的幸福,一起鲜活呈现。主门坊前的狮子,或抱小狮或玩绣球,或大笑或凝眸,但腰部一律狭长且弧度优美,似乎在伸着长长的懒腰,让走累了的我们,也禁不住伸个懒腰,然后神采奕奕地下山。
一棵树的老去,见过的沧桑,不只留给年轮解读。古柏历经苦难,而这里地名从蟒歇岭、满贤林、买闲林到千狮山的变迁里,又何尝不饱含着时代的沧桑巨变。
古柏深深根植在我心中,多年后,依旧会一次次回望。也许,它不止是一棵长在绝壁上的树!穿越岁月的风尘,它经历过的,何止沧桑能概括……也许,我们都一样,历经苦难,才在成长!
石宝山的春天
当我们来到宝相寺脚下,停车场空空荡荡,山谷清冷幽寂,路边的小店都还沉浸在昨夜的梦中。向着高处树木缝隙中的庙宇一角,在早春冷硬的脚步声中,我们拾级而上。
几个转弯之后,飞檐翘角的瓦顶下,一道古朴的大门早已敞开,与一般庙宇大门的威严不同,这里竟然立着两只半人高的白色木象,显得温馨祥和。跨过大门,一级一级的台阶上,几个出家人正挥动扫帚,打扫昨天的果皮纸屑——我们来得是有些早。穿过又一重院落,踏过几级石阶,一道古老小巧的石牌坊出现在下一重庙宇之前,横梁上“灵山一会”几个大字,清秀淡雅。到这里时,百丈崖壁已经直逼双眸,层层崖石分外清晰。底层崖壁向内收缩,形成天然洞窟。走进窟内,石壁经千年烟火的熏染,呈现为一种质地温暖的黝黑。我们顺左侧的石阶直达崖壁第二层。第二层上,有远处就很显眼的精巧庙宇和巨大佛像,还没有走近,一个奇异的景观,把目光牢牢拴住——好多冰凌。这是从悬崖顶上垂落下来的清泉,酿给早晨来客的美酒。石壁上,昨夜缓缓滴落的山泉,也许是喜爱这里的景致,懒得走就凝结成了冰。崖顶的泉水不知情状,顺着最先凝结的冰柱,继续滑落下来,晶莹洁白的冰凌就越结越长,越结越多。崖石上,枯草边,屋檐角,栏杆旁,潮湿的地方全是晶莹的冰晶,仿佛昨夜来了无数精灵,张开魔法的纤手,留下一个童话般的水晶世界……
此刻,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崖壁上缓缓走了下来。也许是一种姿势摆累了,冰凌不约而同,开始了一个妙曼的轮回。冰柱尖上,开始渗出水珠,清澈的阳光下,一种玄异的色彩瞬间弥漫开,山泉哗哗的和弦中,似乎又多了一重叮叮咚咚的春之旋律。
崖壁第二层的庙宇佛像,依旧是在向内收缩的崖壁间依势建成。凹凸的崖石间,有许多孔穴。一种奇怪的想法无端冒出来:在这里修行出家的人,圆寂后火化了,是否会放入那些孔穴中,在彼岸守护此岸的信仰?
倚着栏杆,清丽的阳光下,我以仰望的角度,虔诚地欣赏这里的风景,想象着千年之外,是怎样的信仰,才积淀出这里古老的文化遗迹。目光越过第二层,崖壁顶上,一群鸟儿正安详地盘旋。有的悠然飞起,有的悄然停歇,鸟儿羽毛黑白相间,仔细看,原来是岩燕。面对我们好奇的目光,它们依旧自在飞落,住在佛家附近,习惯了祥和的它们,看着这么早就来爬山的我们,在它们眼里,不知道是叹息还是悲悯。做一只宝相寺的燕子,那该多好!不用担心忙忙碌碌,不用叹息人情冷暖,每天太阳温暖了天空,才起来舒展飞翔……
在几棵古老松柏的引领下,踏着曲折的石阶,我们开始下山!从第三重庙宇出来时,才发现正面刻着“灵山一会”的门坊上,背面还刻着一副对联,进门只顾向前,没有发现。依旧是深蓝的隶书,联曰:“石高千丈布,松老一山龙”。内容非常契合这里的景物,特别是“松老一山龙”这句,让宝相寺韵味飞扬。
下山时,暖暖的阳光洒遍了石阶。路两旁的石头上、栏杆边,多了些不速之客——猴群!许多野生猕猴在路边,等待游客的打赏。有的蹲守等候,有的追随讨要,更多的猴子懒懒地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晒太阳。
从宝相寺下来,我们穿越一谷的阳光走上山脊,顺着起伏的山顶,很快就到了石钟寺的停车场。到石宝山,不看石钟寺的石窟,是一种遗憾。下行几百米,再顺着石阶重新升高,终于走进了崖壁间那一龛龛雕佛。特别是那大气磅礴的生殖崇拜“阿央白”,在“求子”图腾中独树一帜,是无关雕刻技艺的绝妙取材,给我们许多尘世的温暖。千年之外,我不知道雕刻这些故事的师傅,是怀着怎样的虔诚,在这悬崖绝壁上,一錾一凿,成就了这千年之后的奇迹。如果时间可以折叠,千年之前的雕刻,我一定来见证奇迹的诞生……翩跹浮想中,在“不能拍照”的牌子下,我的相机举起又放下。我知道闪光灯对这些文物的伤害,虽没有任何人监督,仅仅是面对一块提示牌,但我决定温暖自己一次,就虔诚地瞻仰吧!
走回停车场,感觉累了,就到场边的亭中休憩小坐。远眺山下有一个清秀的坝子,那里是什么地方?我问保安。保安说:“那是沙溪,一个幽静的小镇,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建议你们去逛逛。”
一个想法突然生成:下一站,沙溪!
记得上山时,第一次到剑川的我们一直问路前行。山路崎岖,对面的来车都主动停让我们。那位微型车驾驶员,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指点我们前行。
晶莹的冰凌,起舞的岩燕,石钟寺石窟的苍生印记,微型车司机的彩色普通话,这些,就是这个料峭的早春,石宝山给我们的暖!让远道而来的我们,记住的,不止是一座山!
寂寞的古戏台
踏上寺登街的石板路,似乎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道路两边,屋檐角下,几个白族老人,或摆出自家泡的木瓜梅子,或悬挂几件白族刺绣,闲坐在早春暖暖的阳光下,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飞针走线。没有吆喝的嘈杂,没有音响的喧嚣,整条街都很静很静,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梦境中醒来。
走着走着,两边的屋宇突然退开,那座影视中看过很多次的前台后阁的古戏台,真真切切端坐眼前。喧嚣褪去,古意氤氲,那些隐匿在飞檐翘角瓦楞墙缝里的旧日痕迹扑面而来……
反复端详,与四周的本色瓦屋相比,翘角飞檐浓墨重彩的三层戏台,确如一位身着戏装的主角,想不到的只是,这一出场就是千年。四野的观众来了又去,聚了又散,马帮的铜铃响了又停,续了又断,一次次的送别之后,有些人再也没有回来,有些事物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遗落的故事,间或在白胡子中跌落。唯有戏台,不见当年人和事,依旧如约出场来。漫长的等待中,曾经唱功了得曲调高昂的马锅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古戏台肯定知道,结局早已写好。可他依旧执著地等待,在寂寥漫长时光里,戏台,你究竟等一个怎样的结局抑或开始?
沙溪,这个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昔日马帮络绎,人潮涌动。夜晚来临时,奔波一天的商旅,在各家马店喝足了酒,带着各自的期待与绝活,再聚集到宽阔的戏台前,看看别人的功夫,听听异域的喝彩,再铆足劲上台,一曲高歌动地来,把旅途的艰辛劳累都消融在戏里戏外。粗犷也好,细腻也妙,你方唱罢我登场,杯中的酒,脚下的路,都醉倒在小镇的岁月中……只是,那样的辉煌与热闹都属于过去,如今台前幕后都很静很静。安静得靠紧戏台木柱的我,也只听到微风吹过院中那两棵大榆树的沙沙声。故事都隐没在屋檐瓦片高处,收缩到台下泥土深处,唯有暖暖的阳光依旧,默默的戏台依旧……
转身,才发现传说中的“兴教寺”,竟然就在眼前。只顾面对古戏台,原来,兴教寺就一直在背后。走进这座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密宗寺院,古意渐次浓烈起来。寂静的庙宇中,没有一个游客。一二进寺庙两侧的厢房中,有一些展板,讲诉着沙溪小镇的变迁。原来,繁华早已停滞在故事里。某段时光,戏台和小镇一样,破败不堪,满眼荒凉。直到因入选“世界性建筑遗产”而声名鹊起之后,当地政府开展了复修工程,古老的小镇才重生。只是,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依旧静如世外桃源。古木苍苍的院子里,三百年的山玉兰,把盘曲的虬枝斜伸到院中。庙宇中横挂着一块匾,上书李元阳和杨慎的诗歌。读过一个故事,李元阳和杨慎曾吟诗作赋北窗里,相互慰勉酒杯中。往事迷茫,一句“莫言空谷知音少,也有题诗玉署郎”的诗句,把历史和现实交织汇聚,一路闻香寻路而来的我,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慨。蓦然回首,古戏台,兴教寺,沙溪小镇,都将成为我生命里一段不能遗忘的记忆。
走出兴教寺的大门,正午的阳光很明丽,古老的寺登街依旧非常安静,整条街似乎都进入了午睡时间。其实,来沙溪纯属偶然,只因在石钟寺停车场的那一瞥,注定了我们相遇的缘分。问过一个刺绣铺子,打听得“欧阳大院”值得看看。拐弯抹角进入大院,热情的主人家带我们参观。这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家族,三坊一照壁加上小戏台的布局,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华热闹,屋檐瓦片上还有“庐陵世系”的记载。大院里,主人讲述的马锅头故事,更多了几分爱情的遐思。
古戏台前,遥想千年前的兴盛。兴教寺里,叩问杨状元的唏嘘。欧阳大院,感受千年历史的沧桑。在寺登街口回望,目光越过屋顶,远处一座蛇剑状的山脉,深深插入沙溪坝子,脑海中,兴教寺里的一副对联悠然浮起:芳草长亭弹指兴亡堪一笑,沙溪古道拈花聚散且三参。
弹指兴亡,石宝山在沙溪背后理所当然。茶马古道过沙溪,古老的文化遗存,何止古戏台一处。拈花一笑,古戏台其实并不寂寞,寂寞的,也许是那些热爱戏台的人!
有些经验,只会成为羁绊
有些经验,只会成为羁绊,这是我本次旅游之后的感慨。
到早春的剑川坝子,不见金黄的菜花,不见碧绿的豆麦,一眼望去,田野一片焦枯空阔。游览过千狮山,已是下午七点多。冷,是这里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找了一家有停车场的宾馆,准备住宿。
泊好车,我们到总台问询住宿。服务员告诉我们:三人间250元,二人间120元,怎会如此?感觉非常怪异。可再三问价,依旧是这个标准。本来想要三人间的我们,就要了两个二人间。以为服务员不高兴了,哪料,他依旧乐呵呵地给我们开票开门。一天的奔波劳累,饭后我们很快入睡。
早上七点二十,手机准时把我叫醒。立即洗漱收拾,准备驱车前往25公里外的石宝山游玩。紧一紧拉链,我们来到院子中。呵呵,满场车子的玻璃上,全是霜花,真冷!坐进车里,才发现前挡风玻璃有些模糊朦胧。“一定是结了冰!”妻子说。我说:先喷一下水,再用雨刮刮掉它。妻子启动车辆,按了一下开关,却喷不出水来!妻子说:“大约没水了!”我说:不是,结冰了吧!拿起一瓶矿泉水,再抓块抹布下车,我说:哪有这么怪,看我的!我把水哗哗地倒在玻璃上,等着冰层被水融化冲下去,再抹干就行。哪料,怪事在那一刻出现:水还没有流到玻璃底部,等不及我去擦,早已结成了冰!我的抹布在上面滑了几下,也立即变成死硬的帆布。这一倒水,冰层一下子厚了很多。原先坐在车里,还勉强看得见外面,此刻,厚厚的冰层之下,外面的道路更加模糊。咋办?
发车除冰可以,但那厚的冰除完,急着去看风景的我们,反而成了别人的风景。
还是用水,用热水!我说。一转身,我手拿空矿泉水瓶去总台要开水。总台的人听说后,笑着给了我一瓶。这下小心多了。妻子找出一块干抹布,我倒热水,冰一化开,立即擦干。开水过处,冰消雪融!一瓶水用完,冰也除完了。
弄好了!我们长长舒了一口气。此刻,环顾四周的车辆,才发现,整个大院,只有我们的车停得与众不同:院子里其他的车,一律车头靠拢高楼一方。而我们的相反,是倒好车,车头向外。靠拢细看,他们车的后档玻璃上也全是冰,可靠墙一方的前挡玻璃干干净净,可以随时启程。
怪就怪我们没有想过,就把家乡的经验用到这里!
我居住的漾濞小城,离剑川不过百里之遥,有一条河流贯穿两地。这条河剑川段叫“黑潓江”,在家乡叫“漾濞江”。逆流而上的我们,注意到了风景的差异,注意到了气温的变化,却忘记了原有的经验不再适用。靠墙一方背风无霜,迎风一方当然结冰。出问题时,还想着在漾濞时用冷水除冰的老办法,自然是弄巧成拙!为方便出入倒好车停下,如今却成为不能按时启程的原因之始。先前诧异的房价,现在想来,也许那250元的三人间,是带了客厅的独立三卧室的套房。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要说远隔万里,即使相距几十里,很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固守一隅的经验,经验只会成为绊脚石!所以说,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一定会获益匪浅。
责任编辑 王丽敏
这是一个冬日,踏上千狮山的石阶时,已是下午四点二十分。一路相逢的,都是下山的游客。只有远道而来的我们,此刻上山。
一个陡直的台阶之后,道路变窄,山坡越来越陡,视野所及,除了石阶还是石阶。几个折转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主门坊前。好一座石门坊,古朴大气,雕刻精美。坊内一条石板路向松林深处蜿蜒,我被刚才的石阶陡坡来了一个下马威,想进去看看,又有些害怕。来过一次的妻子说:“不怕,前面多是平路!”走就走,于是迈步向前。
果真是曲径通幽处。十多分钟后,一个巨石挡在山谷中,巨石左下角被凿开成为门,一沟清流从门内高处跌落下来,再从石阶边流出,山神塑像分列两边,石壁上刻着“买闲林”三个字,穿过石门,我们很快就到了“贤林禅寺”。
到禅寺止步,我决定不去看传说中的巨型狮王。孩子们去买小吃,我在这三进的禅寺内外闲逛。第一进庙宇前的石牌坊叫“龙门”,石坊上刻一副淡蓝的对联:“龙潜大壑分云住,鸟杂飞花下树来”。据说和明朝的两位状元杨慎李元阳有关。上联大气磅礴,下联灵秀内蕴,同时又契合“龙门”的名字及相关人物的命运浮沉。流连禅寺,脑海中,千年之外贤者的流年碎影,刻写在石壁上的摩崖雕塑,穿越岁月光影蜂拥而至,模糊了我的双眸……可听觉却清晰起来,恍惚间,似乎听见高处有人语声。不经意间抬头,重重灌木之后,百丈悬崖之上,几处黄亭小庙停驻在绝壁虚处。岩壁脚下,一棵古柏,矫若游龙,气韵非凡,于是赶紧打听上去的路。
那是一条惊险的小道。抓着路边的草茎藤蔓,几个回旋之后,我站到了那棵古柏之下。庙古多柏树,可此刻,我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这棵古柏的粗壮高耸。大约要三四个人才围得拢,主干笔直向上直达崖壁半腰后,也许为避免山谷的空旷而斜分出几杈,然后就直到崖顶,才有疏落精短的枝条。似乎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向上生长。可一低头才发现,所有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的美好——古柏根部深长的斧痕怵目惊心。
那该是怎样无知无畏的人啊,提着铮亮的巨斧,一斧一斧直砍在古柏身上,痛在闻者心底。呼啸而过的山风,立即把屠戮的消息带向远方。斧声在空谷回响,木屑在树荫下四溅,看看差不多过半的砍口,屠夫得意地笑了。砍累了的他,坐到树下小憩。歇够了,他往手掌中吐了一泡口水,润润皲裂的掌心,又举起了寒光闪闪的斧头。这是我回到崖壁下,打听树被砍的事,禅寺中老人家所讲的故事。喝了一口茶,须发斑白的老大爷接着说:“显灵就在最后的一刹那!”在屠夫即将砍下关键的那斧时,本来云淡风轻的剑川上空,突然乌云聚拢,昏天黑地,电闪雷鸣,暴雨骤起。雨过天晴时,在岩石下避雨的他,等到的是家中遭难的消息。放下屠刀的故事里,饱含着人们的善良祈愿。
阳光退守到山崖顶上。空谷寂寂,故事的余韵里,我们开始下山。下山路上,我开始关注那些千姿百态的石狮子。据说这里的石狮有一千多只几百种造型。与我平时所见的威严石狮不同,这里的狮子给人一种世俗的暖意。不说那些苍苔密布的群雕狮子的活泼灵动,我只说路边的两组造型,你就一定赞同我的观点。一个是贤林禅寺脚下,仰卧的大狮抱个小狮子,仰头微笑,双手逗弄小狮玩。小狮的顽皮,母狮的幸福,一起鲜活呈现。主门坊前的狮子,或抱小狮或玩绣球,或大笑或凝眸,但腰部一律狭长且弧度优美,似乎在伸着长长的懒腰,让走累了的我们,也禁不住伸个懒腰,然后神采奕奕地下山。
一棵树的老去,见过的沧桑,不只留给年轮解读。古柏历经苦难,而这里地名从蟒歇岭、满贤林、买闲林到千狮山的变迁里,又何尝不饱含着时代的沧桑巨变。
古柏深深根植在我心中,多年后,依旧会一次次回望。也许,它不止是一棵长在绝壁上的树!穿越岁月的风尘,它经历过的,何止沧桑能概括……也许,我们都一样,历经苦难,才在成长!
石宝山的春天
当我们来到宝相寺脚下,停车场空空荡荡,山谷清冷幽寂,路边的小店都还沉浸在昨夜的梦中。向着高处树木缝隙中的庙宇一角,在早春冷硬的脚步声中,我们拾级而上。
几个转弯之后,飞檐翘角的瓦顶下,一道古朴的大门早已敞开,与一般庙宇大门的威严不同,这里竟然立着两只半人高的白色木象,显得温馨祥和。跨过大门,一级一级的台阶上,几个出家人正挥动扫帚,打扫昨天的果皮纸屑——我们来得是有些早。穿过又一重院落,踏过几级石阶,一道古老小巧的石牌坊出现在下一重庙宇之前,横梁上“灵山一会”几个大字,清秀淡雅。到这里时,百丈崖壁已经直逼双眸,层层崖石分外清晰。底层崖壁向内收缩,形成天然洞窟。走进窟内,石壁经千年烟火的熏染,呈现为一种质地温暖的黝黑。我们顺左侧的石阶直达崖壁第二层。第二层上,有远处就很显眼的精巧庙宇和巨大佛像,还没有走近,一个奇异的景观,把目光牢牢拴住——好多冰凌。这是从悬崖顶上垂落下来的清泉,酿给早晨来客的美酒。石壁上,昨夜缓缓滴落的山泉,也许是喜爱这里的景致,懒得走就凝结成了冰。崖顶的泉水不知情状,顺着最先凝结的冰柱,继续滑落下来,晶莹洁白的冰凌就越结越长,越结越多。崖石上,枯草边,屋檐角,栏杆旁,潮湿的地方全是晶莹的冰晶,仿佛昨夜来了无数精灵,张开魔法的纤手,留下一个童话般的水晶世界……
此刻,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崖壁上缓缓走了下来。也许是一种姿势摆累了,冰凌不约而同,开始了一个妙曼的轮回。冰柱尖上,开始渗出水珠,清澈的阳光下,一种玄异的色彩瞬间弥漫开,山泉哗哗的和弦中,似乎又多了一重叮叮咚咚的春之旋律。
崖壁第二层的庙宇佛像,依旧是在向内收缩的崖壁间依势建成。凹凸的崖石间,有许多孔穴。一种奇怪的想法无端冒出来:在这里修行出家的人,圆寂后火化了,是否会放入那些孔穴中,在彼岸守护此岸的信仰?
倚着栏杆,清丽的阳光下,我以仰望的角度,虔诚地欣赏这里的风景,想象着千年之外,是怎样的信仰,才积淀出这里古老的文化遗迹。目光越过第二层,崖壁顶上,一群鸟儿正安详地盘旋。有的悠然飞起,有的悄然停歇,鸟儿羽毛黑白相间,仔细看,原来是岩燕。面对我们好奇的目光,它们依旧自在飞落,住在佛家附近,习惯了祥和的它们,看着这么早就来爬山的我们,在它们眼里,不知道是叹息还是悲悯。做一只宝相寺的燕子,那该多好!不用担心忙忙碌碌,不用叹息人情冷暖,每天太阳温暖了天空,才起来舒展飞翔……
在几棵古老松柏的引领下,踏着曲折的石阶,我们开始下山!从第三重庙宇出来时,才发现正面刻着“灵山一会”的门坊上,背面还刻着一副对联,进门只顾向前,没有发现。依旧是深蓝的隶书,联曰:“石高千丈布,松老一山龙”。内容非常契合这里的景物,特别是“松老一山龙”这句,让宝相寺韵味飞扬。
下山时,暖暖的阳光洒遍了石阶。路两旁的石头上、栏杆边,多了些不速之客——猴群!许多野生猕猴在路边,等待游客的打赏。有的蹲守等候,有的追随讨要,更多的猴子懒懒地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晒太阳。
从宝相寺下来,我们穿越一谷的阳光走上山脊,顺着起伏的山顶,很快就到了石钟寺的停车场。到石宝山,不看石钟寺的石窟,是一种遗憾。下行几百米,再顺着石阶重新升高,终于走进了崖壁间那一龛龛雕佛。特别是那大气磅礴的生殖崇拜“阿央白”,在“求子”图腾中独树一帜,是无关雕刻技艺的绝妙取材,给我们许多尘世的温暖。千年之外,我不知道雕刻这些故事的师傅,是怀着怎样的虔诚,在这悬崖绝壁上,一錾一凿,成就了这千年之后的奇迹。如果时间可以折叠,千年之前的雕刻,我一定来见证奇迹的诞生……翩跹浮想中,在“不能拍照”的牌子下,我的相机举起又放下。我知道闪光灯对这些文物的伤害,虽没有任何人监督,仅仅是面对一块提示牌,但我决定温暖自己一次,就虔诚地瞻仰吧!
走回停车场,感觉累了,就到场边的亭中休憩小坐。远眺山下有一个清秀的坝子,那里是什么地方?我问保安。保安说:“那是沙溪,一个幽静的小镇,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建议你们去逛逛。”
一个想法突然生成:下一站,沙溪!
记得上山时,第一次到剑川的我们一直问路前行。山路崎岖,对面的来车都主动停让我们。那位微型车驾驶员,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指点我们前行。
晶莹的冰凌,起舞的岩燕,石钟寺石窟的苍生印记,微型车司机的彩色普通话,这些,就是这个料峭的早春,石宝山给我们的暖!让远道而来的我们,记住的,不止是一座山!
寂寞的古戏台
踏上寺登街的石板路,似乎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道路两边,屋檐角下,几个白族老人,或摆出自家泡的木瓜梅子,或悬挂几件白族刺绣,闲坐在早春暖暖的阳光下,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飞针走线。没有吆喝的嘈杂,没有音响的喧嚣,整条街都很静很静,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梦境中醒来。
走着走着,两边的屋宇突然退开,那座影视中看过很多次的前台后阁的古戏台,真真切切端坐眼前。喧嚣褪去,古意氤氲,那些隐匿在飞檐翘角瓦楞墙缝里的旧日痕迹扑面而来……
反复端详,与四周的本色瓦屋相比,翘角飞檐浓墨重彩的三层戏台,确如一位身着戏装的主角,想不到的只是,这一出场就是千年。四野的观众来了又去,聚了又散,马帮的铜铃响了又停,续了又断,一次次的送别之后,有些人再也没有回来,有些事物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遗落的故事,间或在白胡子中跌落。唯有戏台,不见当年人和事,依旧如约出场来。漫长的等待中,曾经唱功了得曲调高昂的马锅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古戏台肯定知道,结局早已写好。可他依旧执著地等待,在寂寥漫长时光里,戏台,你究竟等一个怎样的结局抑或开始?
沙溪,这个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昔日马帮络绎,人潮涌动。夜晚来临时,奔波一天的商旅,在各家马店喝足了酒,带着各自的期待与绝活,再聚集到宽阔的戏台前,看看别人的功夫,听听异域的喝彩,再铆足劲上台,一曲高歌动地来,把旅途的艰辛劳累都消融在戏里戏外。粗犷也好,细腻也妙,你方唱罢我登场,杯中的酒,脚下的路,都醉倒在小镇的岁月中……只是,那样的辉煌与热闹都属于过去,如今台前幕后都很静很静。安静得靠紧戏台木柱的我,也只听到微风吹过院中那两棵大榆树的沙沙声。故事都隐没在屋檐瓦片高处,收缩到台下泥土深处,唯有暖暖的阳光依旧,默默的戏台依旧……
转身,才发现传说中的“兴教寺”,竟然就在眼前。只顾面对古戏台,原来,兴教寺就一直在背后。走进这座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密宗寺院,古意渐次浓烈起来。寂静的庙宇中,没有一个游客。一二进寺庙两侧的厢房中,有一些展板,讲诉着沙溪小镇的变迁。原来,繁华早已停滞在故事里。某段时光,戏台和小镇一样,破败不堪,满眼荒凉。直到因入选“世界性建筑遗产”而声名鹊起之后,当地政府开展了复修工程,古老的小镇才重生。只是,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依旧静如世外桃源。古木苍苍的院子里,三百年的山玉兰,把盘曲的虬枝斜伸到院中。庙宇中横挂着一块匾,上书李元阳和杨慎的诗歌。读过一个故事,李元阳和杨慎曾吟诗作赋北窗里,相互慰勉酒杯中。往事迷茫,一句“莫言空谷知音少,也有题诗玉署郎”的诗句,把历史和现实交织汇聚,一路闻香寻路而来的我,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慨。蓦然回首,古戏台,兴教寺,沙溪小镇,都将成为我生命里一段不能遗忘的记忆。
走出兴教寺的大门,正午的阳光很明丽,古老的寺登街依旧非常安静,整条街似乎都进入了午睡时间。其实,来沙溪纯属偶然,只因在石钟寺停车场的那一瞥,注定了我们相遇的缘分。问过一个刺绣铺子,打听得“欧阳大院”值得看看。拐弯抹角进入大院,热情的主人家带我们参观。这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家族,三坊一照壁加上小戏台的布局,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华热闹,屋檐瓦片上还有“庐陵世系”的记载。大院里,主人讲述的马锅头故事,更多了几分爱情的遐思。
古戏台前,遥想千年前的兴盛。兴教寺里,叩问杨状元的唏嘘。欧阳大院,感受千年历史的沧桑。在寺登街口回望,目光越过屋顶,远处一座蛇剑状的山脉,深深插入沙溪坝子,脑海中,兴教寺里的一副对联悠然浮起:芳草长亭弹指兴亡堪一笑,沙溪古道拈花聚散且三参。
弹指兴亡,石宝山在沙溪背后理所当然。茶马古道过沙溪,古老的文化遗存,何止古戏台一处。拈花一笑,古戏台其实并不寂寞,寂寞的,也许是那些热爱戏台的人!
有些经验,只会成为羁绊
有些经验,只会成为羁绊,这是我本次旅游之后的感慨。
到早春的剑川坝子,不见金黄的菜花,不见碧绿的豆麦,一眼望去,田野一片焦枯空阔。游览过千狮山,已是下午七点多。冷,是这里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找了一家有停车场的宾馆,准备住宿。
泊好车,我们到总台问询住宿。服务员告诉我们:三人间250元,二人间120元,怎会如此?感觉非常怪异。可再三问价,依旧是这个标准。本来想要三人间的我们,就要了两个二人间。以为服务员不高兴了,哪料,他依旧乐呵呵地给我们开票开门。一天的奔波劳累,饭后我们很快入睡。
早上七点二十,手机准时把我叫醒。立即洗漱收拾,准备驱车前往25公里外的石宝山游玩。紧一紧拉链,我们来到院子中。呵呵,满场车子的玻璃上,全是霜花,真冷!坐进车里,才发现前挡风玻璃有些模糊朦胧。“一定是结了冰!”妻子说。我说:先喷一下水,再用雨刮刮掉它。妻子启动车辆,按了一下开关,却喷不出水来!妻子说:“大约没水了!”我说:不是,结冰了吧!拿起一瓶矿泉水,再抓块抹布下车,我说:哪有这么怪,看我的!我把水哗哗地倒在玻璃上,等着冰层被水融化冲下去,再抹干就行。哪料,怪事在那一刻出现:水还没有流到玻璃底部,等不及我去擦,早已结成了冰!我的抹布在上面滑了几下,也立即变成死硬的帆布。这一倒水,冰层一下子厚了很多。原先坐在车里,还勉强看得见外面,此刻,厚厚的冰层之下,外面的道路更加模糊。咋办?
发车除冰可以,但那厚的冰除完,急着去看风景的我们,反而成了别人的风景。
还是用水,用热水!我说。一转身,我手拿空矿泉水瓶去总台要开水。总台的人听说后,笑着给了我一瓶。这下小心多了。妻子找出一块干抹布,我倒热水,冰一化开,立即擦干。开水过处,冰消雪融!一瓶水用完,冰也除完了。
弄好了!我们长长舒了一口气。此刻,环顾四周的车辆,才发现,整个大院,只有我们的车停得与众不同:院子里其他的车,一律车头靠拢高楼一方。而我们的相反,是倒好车,车头向外。靠拢细看,他们车的后档玻璃上也全是冰,可靠墙一方的前挡玻璃干干净净,可以随时启程。
怪就怪我们没有想过,就把家乡的经验用到这里!
我居住的漾濞小城,离剑川不过百里之遥,有一条河流贯穿两地。这条河剑川段叫“黑潓江”,在家乡叫“漾濞江”。逆流而上的我们,注意到了风景的差异,注意到了气温的变化,却忘记了原有的经验不再适用。靠墙一方背风无霜,迎风一方当然结冰。出问题时,还想着在漾濞时用冷水除冰的老办法,自然是弄巧成拙!为方便出入倒好车停下,如今却成为不能按时启程的原因之始。先前诧异的房价,现在想来,也许那250元的三人间,是带了客厅的独立三卧室的套房。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要说远隔万里,即使相距几十里,很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固守一隅的经验,经验只会成为绊脚石!所以说,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一定会获益匪浅。
责任编辑 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