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实现审美性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关键词:实践;认识;思想;品德;审美性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appreciate beauty in teaching of thought moral quality
  Cui Ling-ling
  Abstract:Thought of appreciation beauty of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is the object that advises to learn oneself to become appreciating beauty, the student can appreciate beau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United States, always accompany with enjoy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teaching art in the study the hardships that the knowledge acquires ability, have an easily happily actively upward good mindset thus.
  Key words:Practice; Know; Thought; Moral quality; Appreciate beauty
  
  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审美性的认识和思考: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方法简单灌输,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生的情绪体验很不愉快,致使他们逐渐滋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体现审美性的实践和措施: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并且符合对称、比例、变幻、多样统一等规律,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记忆,给人以想象和启示,引起人的喜悦和同情,使人心旷神怡,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美就是社会生活中使人产生愉悦心情的感性形象。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感情。艺术美更体现了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倾注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力量,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美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这不仅从历史进程来看是如此,从具体事物来看也是如此。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人类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的领域不断扩大,美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美的程度越来越高级,足以使人们感到新
  奇、赞叹和陶醉。第四,愉悦性。美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可以使人休息、娱乐、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坚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创造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愿学乐学,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尽。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人类勤劳勇敢、顽强不屈地发展生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先进阶级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浴血奋战,为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自由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既艰难曲折,又多姿多彩,具有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这种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美好理想的崇高美,是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行为方面,充分利用英雄美的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效果更佳。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不充分展示社会风尚美和道德美。此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3.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不仅引起兴趣,而且留下悬念;课堂结束语不仅概括性强,而且有知识情感上的升华,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开合有度,使学生领悟到教學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富有独创性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图片、录音、录像)、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式提问和质疑、少而精的论述和剖析、动静相宜的体态、轻重起伏速度相宜的语调等等,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概念的讲解,原理的论证,理论的运用,都刻意求新,不仅选用新材料、新观点、新信息,而且在方法上有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和新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体验到美的存在。所有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质和审美潜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内在气质和外表风度上,都应树立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教师对自身人格形象的追求,对于确立教育的审美性至关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8-10-28
其他文献
摘 要: 这部三十万字的《汤炳正传》不仅以质朴而又生动的笔触,描叙了一代国学名师汤炳正一生历经的坎坷磨难与乎在逆境中献身于学术研究百折不挠的意志与毅力,且以愈挫愈奋的卓异风采在语言文字和屈原楚辞研究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作者满怀着无限崇敬赞誉汤炳正先生提倡独立思考、坚持自由论辩的学术风范,成就了一代宗师的诗性人生。  关键词: 独立思考;自由论辩;革故鼎新  中图分类号:G236;G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的傩文化是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蕴含深刻的美学思想,给人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力。论文在简述思州傩文化概况后,从民族乡村戏剧的当代阐释路径重点就思州傩文化在新时代的功能性进行探析,并对思州傩文化的成因作出简单梳理。我们认为,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思州优秀傩文化,促进多民族居住区的和谐发展,积极推动地方各民族的进步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 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深陷教育贫困的状态,扶教育之贫是教育价值理性的要求,是教育扶贫功能发挥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教育扶贫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具有内在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力点,以“思想引领”为重要途径,以“知识与能力”为直接方式。教育扶贫的实践路径应走上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的轨道,即正视教育事业的长效性特征,对教育的基础环节常抓不懈;重视个体对教育回报的期待,
期刊
摘 要: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在孤独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上并不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孤独感、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孤独感;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具体讨论了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好实验教学。  关键词:专业实验,技术队伍,自身素质,管理  Tal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ecial Laboratory's Technical Personnel  Ma hui  Abstr
期刊
摘要:由于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增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出现了教学时数递减、教材页数递增、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局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了解本学科新进展。本文希望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多种方式;教学效果  Raise clinical teaching of microbiology examinat
期刊
摘 要:就杭州市C小学教师 “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显示,该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成长诉求、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缺乏幸福感。从教师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主要在于:“关爱缺位”减退了教师幸福指数,“诉求过场”阻碍了教师投入动力,“评价单向”局限了教师快乐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C小学实施了三个策略:一是学校推动,自上而下突进,营造幸福场域;二是教师行动,自下而上突击,贯通幸福维度;三是整体联动,上下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为教育扶贫战略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从精细社会理论视域来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需要从制度设计、政策运行、思想引导、治理协同及人的精细化等要素来进行系统构建,以确保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完整,运行流畅,治理有效。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导向是将精细社会“精、细、严、准”的核心理念加以内化,通过制度设计精细化与合理化使教育扶贫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过渡,通过强化政策运行的规范化与适宜化确保教育扶贫的
期刊
摘 要:基于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背景,挖掘改革前后中职英语教学的变化,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幸福感带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中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结合背景,对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创设积极的发展环境,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策略,使中职英语教师在有效教學工作中获得良好的职业幸福感,让职业幸福成为中职英语教师可以自己把握的一种状态。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职业幸福感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基本支撑点,是党密切联系广大党员和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它影响着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到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效率以及党在高校工作中的战斗力。优化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更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