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于作文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大有谈“文”色变之势,这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让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呢?我这几年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信心,是乐于作文的前提
  
  居里夫人说:“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遇难而退,终将一事无成;反之,一个人信心百倍,知难而进,必将走向成功,作文也不例外。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块写作的料——缺少形象思维,阅读面狭窄,词汇贫乏,其实这是一种“畏难”心理作怪。对作文缺乏自信,举“笔”维艰,哪能不屡战屡败呢?所以破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树立自信是学生乐于作文的前提。笔者每接一届新生,都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们坚信作文不难,坚信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学生。我的学生都不怕作文,5分钟写250字的小短文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考场上写起作文来总能洋洋洒洒,下笔成章。”学生用怀疑的神情看着我:“我们说到作文就头皮发麻,这可能吗?”于是我和学生来个“君子协定”:一个月后见分晓。从此每天上课前都抽五分钟进行“魔鬼训练”。笔者在黑板,学生在下面,比赛着写。学生的寫作速度和质量一天天提高,有的学生渐渐地超过老师。学生看着自己一天天进步,信心也一天天增强,作文的恐惧感也早已丢到爪洼国去了。
  
  二、丰富底蕴,是乐于作文的源泉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不熟悉生活,学校搞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子女混入复杂的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没有时间贴近生活,不但生活根底浅,而且语言底子也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底蕴的学生作文时总是抓耳挠腮,面红耳赤,憋了半天也写不出两句来,这叫学生哪能不怕作文呢?因而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底蕴。有了厚实的底蕴,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有快乐的源泉。生活是作文之根本,语言是快乐的表现,我们就从积累生活和语言开始吧。
  其一,积累素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并且能畅快地说,畅快地写,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对学生而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只要留心,素材无处不在。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想,分门别类地记下有意义的素材: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亲朋好友道听途说的、报纸杂志记述刊登的、电视广播新闻报道的,这些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每天五分钟“魔鬼训练”,雷打不动,天天练笔,嬉笑怒骂,外貌、心理、神态、场面……一板块一板块地练,一点一点地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有了丰富的底蕴,就能下笔千言,挥洒自如,真正领会作文的乐趣。
  其二,积累语言。要求学生必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成语词典》,每天背一首古诗,记一句名言或一条成语,每周摘两段精美的语句。有布置有检查,每周抽10分钟时间听写默写成语和名句。
  其三,积累技法。写作是一门技艺,虽无定法,但也有章法可循的。“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学生若能掌握写作技巧,写起来就能如虎添翼,真正享受作文的乐趣。所以有必要教会学生文法,诸如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学生熟稔文法,运用自如后,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何乐而不为呢?
  其四,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收集材料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特别要让学生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成为一种快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知识储备丰富了,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养成好习惯的学生,底蕴渐丰,执笔为文总能酣畅淋漓挥洒自如。
  
  三、放飞想像,是乐于作文的翅膀
  
  想像是儿童的天性。那怎样激活学生的想像呢?首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不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学生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的想像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大胆的、离奇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荒唐可笑的。但我们当老师的,不能责怪讽刺他们的想像,更不能用“合理”对其进行全盘否定,而应给予引导,鼓励他们异想天开,赞赏他们异想天开,这样做才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抓住契机,激活想像。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引起想像的契点,作为教师要随机应变,抓住契机,使学生想像飞扬起来。诸如让学生想像诗的图画美;让学生填补“空白”,丰富内容,补充细节,塑造形像;让学生发展故事情节,添加结尾,续编故事……再次,创设作文情境,利用挂图、幻灯、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想像,
  
  四、享受成功,是乐于作文的动力
  
  作文是一件极富于成就感的事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学生作文也一样。试想一下,几经努力,作文仍徘徊于“十八层地狱”之下,看不到半点光明,更别说成功的曙光了,学生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当初的满腔热情就会消退得一干二净,进而萌生“我不是写作文的料”的念头,要真是这样,作文真的要永远失败了。虽然我们当教师的也给学生讲“百炼成钢”的道理,但学生毕竟是孩子而不是圣人呀。因而一定创设条件多渠道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并不是作品变成铅字,才算是成功,其实成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像想像那么难。
  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习作。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以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习作,几乎是戴上放大镜来挑毛病:选材不典型,描写不具体,语言不生动,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体无完肤”,总以为“严师出高徒”,高要求出高质量,殊不知事与愿违。我们不妨放下高标准,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习作,不吝啬我们的赞美。不妨标出习作中好的词句段落,在旁批写上“真好”“ok”“棒”等字样;对于符合要求的习作打上高分;对于一篇毛病较多的文章,也不要以打压为快,重要的是肯定习作的闪光点;不妨经常写下鼓励性的评语“作文有进步,再接再厉吧”或“你有作文天赋,努力吧,将来定能在文学殿堂里占一席之地”。笔者在每天的五分钟训练中,就经常赞扬学生进步神速,把学生说得心里美滋滋的,他们多次对我说,我的赞扬和高分,给了他们无限的信心。只有不断欣赏不断鼓励,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作文的热情,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作文。
  拓展渠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在传统作文的评价中,往往评分的尺度太紧,弹性小,让部分学生成了“特困户”,长期处于低分状态,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因而有必要采用高分政策,变过去的“纠谬”为“评优”,要让判85分成为常态,并实施一系列的加分措施,书写工整、好词佳句、修改进步了、别致的开头……都可以加分,且高分不以满分封顶。其次发表激励。发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班上当作范文朗读或展示,在校刊上发表,粘贴到作文网上发表,推荐参加作文竞赛,推荐佳作到报纸杂志发表。值得一说的是网上发表。这是一种十分便捷的途径,只要有一定的水准,都能发表,而且每个作文网的背后都有作文期刊,优秀的习作还可以优先在作文期刊上发表。总之,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作文乃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
  快快乐乐教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快快乐乐写作文,是所有孩子的愿望。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之中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不仅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学将不再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要成为关注的重要方面。因此,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成为关注重点。    一、培养阅读兴趣    1.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石。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交流,使学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增进师生友谊,课堂上,
【摘 要】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如何将他们的德育工作做得有意义、有成效,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说教,更要靠实际体验和经验,以便将这些德育方式、方法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使之变成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说教 体验 需要 内化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
【摘 要】 激发农村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运用古诗文的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端正学习目的,循序渐进,正确处理课内课外关系及学以致用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古诗文 思考    古诗文是祖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年来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視,但却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这话题
新课程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要想学生自主学好语文,就得给他们以巨大的动力源,就得在学生的心灵上找动力,让他们自发自主地给自己以内驱力。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自主学好语文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创新,诱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在互相尊重中学习并取得成功和喜悦
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创新精神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显著特征。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心。让创新精神走进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创新意识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培养创新精神要营建适宜的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思想和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也是人
曾经,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学得昏昏乎乎;曾经,我们的课堂片面追求学生的活跃,课堂好像成了学生的舞台,教师只是配角……于是,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于是语文教学又渐渐转化,我们的课堂又渐渐回归。在我看来,最好的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学得踏实,学得起劲,学有所获,这就是“朴素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田野里,我顶着理想教育的天,立着农村课堂的地。我在脚踏实地地探索,我在追求着语文教学的“朴
【摘 要】 场地狭小给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在教学组织和场地安排上多动脑筋,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笔者将自己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教学方法和场地设计总结成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中学 体育 场地设计 安全 卫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下简称《常记》)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
在复习过程中,捷径是不可取的,秘诀是不存在的,但讲求方式方法是必要的,而且要因人而异。使用较好的复习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高考复习安排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  主要是复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及惯用法等,为第二、三阶段的复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该阶段的时间安排可长可短,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一般来说,应占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