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用 散发灵性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用教学观”,它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灵活高效的语用教学方法,扎实地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用教学 教学方法
  纵观当前小学生的语用现状,情况不容乐观,表情达意语言枯燥,语病迭出,或者生搬硬套,结构单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在于一些语文教学尚停留在语法、语义的“教”上,而无法落实到“用”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无从提高,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色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突出“语用教学”,以“用”焕发课堂生命,让课堂散发灵性的光芒。
  一、“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可见,读不是单纯地认识文字,而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自古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吗,从中能看出“读”对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疏漏“读”的环节,不可轻视“读”的作用,应当主动创设有效的语用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地读,酣畅淋漓地读,并能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深意,感知修辞的曼妙,体味文本的内涵,培养语感,借“读”提升“用”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教学,我在“读”上下足了功夫,首先读题,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以此让学生去思考。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要抱母亲?生:第一次抱母亲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样的训练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接着,我开始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在自主朗读中揣摩句子的停顿,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师:读书就像平时说话,自然一点才更真切,更真挚;最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从文中“我”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母亲的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自然而然地化“学”为“用”,变“读”为“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组织运用能力。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读”中进行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的乐趣,将语言感知和运用化作一种内在的需求,语文课堂也因此高潮迭起,欢快的笑声和琅琅书声交织成一首和谐之曲。
  二、“辩”,在辨析中增加积累
  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语用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慧眼识珠,逐步引领学生自主“触摸”语言,感知语言的“温度”,透过文字表面去探寻背后蕴藏的情感,深入辨析,增加积累,从而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作者在诗中虽只字未提“书”,但题目却为《观书有感》,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来感知古诗蕴含的哲理,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故意将《观书有感》读成《观塘有感》,老师话音刚落,台下质疑声四起,生:老师,不对,应该是《观书有感》。师:是吗?那你们能从诗中找到“书”字吗?生:不能。师:那我们换换又何妨呢?一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我觉得不行,诗人应该是坐在塘边读书,由方塘联想到读书,不单单是写方塘。生:我认为诗人以源头活水比喻不断学习,实际上写的是读书,所以必须是《观书有感》。生:一个人要像方塘一样,要想保持清澈,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最终揭示的道理在“书”,而不在“塘”……
  看似寻常时,实则奇崛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找准训练点,让学生进行用词的比较,在词语的比较中锤炼语言,丰富积累,增强体验,使语文课堂中绽放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
  三、“仿”,在仿创中提高能力
  语文的真谛在于运用,语用的灵魂在于创新。如果一味的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于课本之中,无论怎样努力,最终培养的都是只会做题,会考试的机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毫无裨益。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创训练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课一得,扎实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我要求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师:初读文章,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的回答不拘一格,“自由快乐”“充满生机”“色彩缤纷”……师:为什么是这样的园子呢?学生开始在文中找答案,生:我在铲地这个情节中,体会到作者在园子中的自由和开心。师: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表达这份快乐呢?请以“( )愿意( )就( ),想( )就( )”为句式写话。面对这样的仿写,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纷纷下起笔来。生:茄子愿意长多紫就长多紫,想多黑就多黑,变成一个黑脸包公都不怕。生:西红柿愿意长多红就长多红,想变成天边的晚霞就变成晚霞……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仿写,留下的不仅是语言的空白,还是写作手法的训练契机,从而内化了学生对文本写作特点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语用水平的发展。
  总之,文本只是教学的媒介,语言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鼓励他们敢说、敢想、敢写、敢练、创新思维,共同开辟一条通往语言世界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傅海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才智,2011(11)
  【2】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0(03)
  【3】魏星.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语文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版),2014(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于小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在习作中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胡编乱造、标题雷同等,本文针对这些不良现象提出作文评改的一些有效策略,借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评改 优化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之前所做都白费了。为了增强习作实效,教师要注意评改学生共有的毛病,以达到大面积提高。针对这些共性毛病,笔者开出以下
期刊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梦多了,真实少了,矫情多了,真情少了,学生的童真童趣被淹没在应试设定的习作套路上。学生华丽语言的背后,习作最重要的真情却丧失殆尽。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育家叶圣陶早就振聋发聩地提出“作文就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作文的基本原则”。“求诚”的关键是“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惰性的自然。”  学生为何会言
期刊
善于思考,是一切优秀学生学好功课的“诀窍”。这是由于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思考”这个环节。想得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记忆就越牢固,反复思考就容易发现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不善于联系地纵观全文,独立思考;不善于分析文章的内涵,浅
期刊
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可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那些大错小错连绵不断的学生,往往你软硬兼施,他们却无动于衷,甚至飞扬跋扈、蛮横无理,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方法不当,无地放矢,就如同在黑夜里迷了路,挣扎得越激烈,身心越疲惫,最终徒劳无功。所以身为班主任,要多一些耐心、细心,处处留意,时时观察,因人而异,继而因材施教,这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素养之
期刊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说可以分为选例、引例、叙例、议例几个步骤。其中,选例是指选择能证明观点的事例,叙例是指简明地叙述事例,议例是指对所举事例进行议论分析,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以一次习作为例,材料如下:爱因斯坦说,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也成了权威。从这则材料中,大部分学生能审出的立意是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学生们的习作结构基本完整,层次清晰,而在选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真挚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文章将从以声传情、以情动请、以情升情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升华对文本内容以及生活体验的认识,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学生对于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以积极、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条件,因此应该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探究未知,获得成功。我们所说的朗读兴趣指的是学生从心理上对
期刊
【摘 要】  当今教育比较注重后进生的提高,从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去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及补救方法,但常常忽略了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其实部分优等生同样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结果会更加严重。  【关键词】  优等生 心理障碍 疏导方法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式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烛光。一
期刊
【摘 要】  如何开掘生活源泉,书写灵动文章,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在“以生活为源泉”的基础上,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  生活源泉 灵动文章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作文的写作素材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如果想写出具有无限魅力的文章,就需要用心去感悟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琐事,感受其中的启示,积累生活阅历。
期刊
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字词上或是在内容理解上,较少回到文本的形式上与写作艺术上。也常听老师们有这样的感慨:我的课上得入情入境,听者叫好,可考起试来却不尽然……  面对实践中的种种困惑与挑战,作为语文教师不应当是“怨妇”,而首先应该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并以此为起点,推进自己的工作和能力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审视了我们的教学行为,着重透视了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