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进行。让学生掌握估算,可以使他们在解决数学题目之前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合理正确的判断,得出大概的结果,然后和计算出来的数进行比较,检验计算的正确性。通过估算学习,学生不仅能在数学学习中使用估算知识,还能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他们运用估算的意识,加深对估算的掌握和运用,掌握估算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意识;估算问题;应用意识
一、设计趣味环节,激发估算的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在自主探索中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他们深入探索,使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在估算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主动意识下探索估算知识。小学生好胜心强烈,学习意识浓厚,教师可以针对于此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举例出一些三位数,然后很快告知学生这些三位数相加或者相减后的大概得数,学生都会被老师快速的计算所折服,他们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不用列竖式等方式就可以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介入估算的知识,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设计问题情境,意识到估算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估算知识时,由于受到以往数学精确性和准确性的影响,他们的估算意识不强,在分析数学问题时缺乏运用估算知识的意识。为了增强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设计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有意识地运用估算,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阅历进行,尽量选取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熟悉亲切,会消除内心对知识的陌生感。利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激发他们运用估算分析数学问题的意识,在学习中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析生活问题时运用估算知识,把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提高用估算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运用估算的意识。
三、进行方法指导,提高估算能力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掌握估算的概念和实际意义,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估算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能够通过估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数学题目,提高估算能力。例如,在估算204+498时,学生可以把204看作200,498看作500,通过估算的方式把题目转换成200+500,计算得出题目结果的大约数值,与计算出来的实际答案进行比较,判斷计算是否正确。利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估算的方法,促进估算能力的发展。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都不同,在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看法,促使学生掌握多种角度分析知识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估算238×9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先进行独立思考,根据自己掌握的估算知识进行计算,学生采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有240×9,有240×10,有230×9,有230×10。通过合作交流,每个学生说出了自己估算的方法和思路,在交流中认真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看,加深对估算的理解,提高估算能力。
五、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具有判断性与推测性的特点,因此估算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大致估计的过程。但是这个估计理应具有一定的依据,这样才能使得估算出来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合理性与可信度。因此,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传授基本的估算技巧,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笔者是这样做的:第一,在教材中找到与估算有关的例题,归纳并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估算方法;第二,在给学生讲解估算方法时,可以稍微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方法,并将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三,在教学时可以直接将估算的思想与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教材中的“近似估算算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给学生讲解估算的算法。如,“10”的近似估算法可以拆分为“5与5相加”、“7和3相加”、“2和5相乘”等,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出“10”有多少种拆分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规律估算法,这种估算法主要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如“1”的后面每加上一个“0”后的值是原来“1”的多少倍等;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估算日常生活中的人数、汽车数等。如此,学生便对估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六、巧妙铺垫,引导学生寻求估算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还不熟悉估算的前提下,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铺垫让学生主动寻求估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教学“加法估算”时,笔者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试着学习。在课堂上简单的谈话后,就给学生留下问题:若是想买一部手机跟一个洋娃娃,“大约”需要多少钱?很多学生举手,并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将数字算得很准确,然后经过笔者提醒,请学生看一看题目,是问我们准确的数值还是大约的数值?这时很多学生都低头反思,甚至有些迷茫,都不知道应该要做什么。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先进行铺垫,引出了“大约”这个词。比如,一部手机的价格是998元,洋娃娃的价格是196元,让学生说一说接近几百。这时,在前面铺垫的作用下,学生开始注意到题目中“大约”这个词,因此有学生举手回答998接近1000,196接近200,那么大约是1200元。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适当的引导非常重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环节,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估算的相关知识后,要培养他们运用估算的意识,正确解决估算的数学题目,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教师还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估算分析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参考文献:
[1]谯元文.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C]//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7.
[2]张林静.小学数学估算意识的培养[C]//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2016.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意识;估算问题;应用意识
一、设计趣味环节,激发估算的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在自主探索中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他们深入探索,使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在估算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主动意识下探索估算知识。小学生好胜心强烈,学习意识浓厚,教师可以针对于此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举例出一些三位数,然后很快告知学生这些三位数相加或者相减后的大概得数,学生都会被老师快速的计算所折服,他们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不用列竖式等方式就可以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介入估算的知识,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设计问题情境,意识到估算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估算知识时,由于受到以往数学精确性和准确性的影响,他们的估算意识不强,在分析数学问题时缺乏运用估算知识的意识。为了增强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设计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有意识地运用估算,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阅历进行,尽量选取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熟悉亲切,会消除内心对知识的陌生感。利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激发他们运用估算分析数学问题的意识,在学习中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析生活问题时运用估算知识,把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提高用估算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运用估算的意识。
三、进行方法指导,提高估算能力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掌握估算的概念和实际意义,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估算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能够通过估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数学题目,提高估算能力。例如,在估算204+498时,学生可以把204看作200,498看作500,通过估算的方式把题目转换成200+500,计算得出题目结果的大约数值,与计算出来的实际答案进行比较,判斷计算是否正确。利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估算的方法,促进估算能力的发展。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都不同,在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看法,促使学生掌握多种角度分析知识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估算238×9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先进行独立思考,根据自己掌握的估算知识进行计算,学生采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有240×9,有240×10,有230×9,有230×10。通过合作交流,每个学生说出了自己估算的方法和思路,在交流中认真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看,加深对估算的理解,提高估算能力。
五、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具有判断性与推测性的特点,因此估算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大致估计的过程。但是这个估计理应具有一定的依据,这样才能使得估算出来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合理性与可信度。因此,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传授基本的估算技巧,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笔者是这样做的:第一,在教材中找到与估算有关的例题,归纳并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估算方法;第二,在给学生讲解估算方法时,可以稍微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方法,并将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三,在教学时可以直接将估算的思想与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教材中的“近似估算算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给学生讲解估算的算法。如,“10”的近似估算法可以拆分为“5与5相加”、“7和3相加”、“2和5相乘”等,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出“10”有多少种拆分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规律估算法,这种估算法主要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如“1”的后面每加上一个“0”后的值是原来“1”的多少倍等;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估算日常生活中的人数、汽车数等。如此,学生便对估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六、巧妙铺垫,引导学生寻求估算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还不熟悉估算的前提下,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铺垫让学生主动寻求估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教学“加法估算”时,笔者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试着学习。在课堂上简单的谈话后,就给学生留下问题:若是想买一部手机跟一个洋娃娃,“大约”需要多少钱?很多学生举手,并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将数字算得很准确,然后经过笔者提醒,请学生看一看题目,是问我们准确的数值还是大约的数值?这时很多学生都低头反思,甚至有些迷茫,都不知道应该要做什么。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先进行铺垫,引出了“大约”这个词。比如,一部手机的价格是998元,洋娃娃的价格是196元,让学生说一说接近几百。这时,在前面铺垫的作用下,学生开始注意到题目中“大约”这个词,因此有学生举手回答998接近1000,196接近200,那么大约是1200元。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适当的引导非常重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环节,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估算的相关知识后,要培养他们运用估算的意识,正确解决估算的数学题目,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教师还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估算分析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参考文献:
[1]谯元文.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C]//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7.
[2]张林静.小学数学估算意识的培养[C]//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