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青島安家”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還記得电影《春風化雨》裡那位鼓勵學生站上課桌、撕爛書本的基廷(Keating)老師嗎?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裡對學生一視同仁、播撒愛與理性的馬修老師嗎?如此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的教育者,不僅僅定格在大銀幕的“烏托邦”裡,現實中也不乏其佼佼者。記者便有幸採訪到了這樣一位。他,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來自臺灣的蘇志偉教授。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因一張機票結緣青島
  命運的羅盤總是在一連串的偶然中轉變方向,指向冥冥之中必由的軌道。就像蘇志偉的媽媽兩歲時從四川去到臺灣,而他卻輪回般地從臺灣回到大陸,并且因為一張機票而來到了青島。
  1973年冬,在臺灣臺北,同為金融系研究生畢業、又同是銀行職員的一對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男孩的第一聲啼哭,洪亮而有力,刺破了晨曦的微光,燦然宣告着家族的生息。當時這對夫婦未曾設想,這個出生在早春的男孩未來將走上怎樣的道路,但“志向一定要偉大”是他們作為知識份子對兒子最樸素的期望。
  時間的陀螺不停地旋轉,這個叫蘇志偉的小男孩轉眼間長成了青蔥少年,又轉眼間成為了知識青年。他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一個個讀下來,並且遺傳了父母的基因,對金融學的研究似有神助。
  “我碩士畢業後先在臺灣的銀行裡工作了五年,後來讀完博士,又在臺灣的高校教書教了四年半,當時就跟廈門大學有交流,2009年去那邊讀了博士後。”濃濃的臺灣腔回蕩在中國海洋大學崂山校區金融系的辦公室裡,敏捷的思維摩擦著空氣,似燃起一團火焰照亮了周遭的沉悶。
  2011年9月,博士後畢業那年,中國海洋大學提供的一張面試免費機票吸引了他的注意,為此他改變了去武漢大學的計畫,“陰差陽錯”地來到了青島,並且一呆就是五年。“真是來對了,這邊氣候很舒服,人也特別好!”蘇志偉因此而拒絕了很多其他高校的邀約,然而他沒有道出的真相卻是,他在這裡播撒了一些自由而獨立的種子,不忍心看他們半路夭折,他要扶持他們長大成材。
  創學術奇跡的“國際化”教師
  “我來海大之前,整個文科學院一共發表過四篇英文學術論文,而如今,僅我和我的學生們就發表了六七十篇英文論文了,並且是在SSCI、SCI、EI等國際英文核心期刊上,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高校都是十分罕見的。”蘇志偉,這位榮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稱號的老師,在海大創造著“令人驚歎”的學術奇跡。
  蘇志偉的學術研究方向為時間序列和普惠金融。他來青島之初,瞭解山東省金融情況後,立志要大幹一場。2014年,他聯合其他學者組建了山東省惠普金融研究所,並在裡面擔任副主任。“主要研究怎麼把金融普及到所有民眾中去,我們做了很多課題研究,其實臺灣金融機構的很多政策和法規,都很值得參考。”蘇志偉講到,他們針對山東金融現狀,提出了很多建議、政策和規劃,最後還到省裡進行了彙報。
  但是令蘇志偉感到驕傲的永遠是他的學生。“別的畢業生工作都不好找,而我的學生各大高校都搶著要。”
  “蘇老師本身的學術水準非常高,他在英文核心期刊已經累計發表120多篇英文論文了,他將做論文的辦法毫不保留教給了我們。”博一學生王凱華最近剛完成了論文《Does Mundel Fleming Model Fit for China》(《蒙代爾·弗萊明在中國適用嗎?》)“從論題的可行性,到研究方法,再到細節的修改,尤其是英文行文方面,蘇老師幫我修改了很多遍。”
  然而,在蘇志偉看來,發表論文並不是目的。“做論文的方法很重要,最主要是怎樣把這篇論文寫好,我在培養學生怎麼發現問題,怎麼找到合適的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寫這個論文實際上不一定有很大的用處,但訓練學生如何獨立思考是我最想要做的事情。”
  然而為何如此重視英文呢?蘇志偉介紹說,“金融學科是從西方舶來的,如果國際化程度不夠,中國的研究怎麼能讓國外知道,怎麼跟國際競爭,怎麼能讓全世界知道中國的發展?英文是一種必要的工具。”
  為此,蘇志偉經常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有時候還帶學生一起參加。他在海大組織了兩屆學術交流論壇。第一屆是在2013年,他組織了“兩岸金融研討會”,臺灣和大陸的金融學學者齊聚一堂,互相交流學習。
  第二屆是在2016年,蘇志偉組織了全球經濟與管理會議,來自羅馬尼亞、美國、荷蘭、英國、西班牙、土耳其及臺灣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35所國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300余名專家教授及青年學者齊赴青島,議題涉及經濟金融大資料、國際金融、資產定價、行為金融學、企業財務學、金融投资等眾多方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蘇志偉申請到了歐盟的教育專案,“我們的學生和老師跟羅馬尼亞的高校進行交換,老師交換兩個周,學生交換三個月,去年學生去了9個,老師去了4個。今年去了2個學生,1個老師,我今年4月份剛剛從那兒回來,已經成功申請了兩所合作學校,目前正在申請第三所。”憑藉在國際學術界的威望和一顆有所為的雄心,蘇志偉的教育之路跨出國門,越走越寬。
  亦師亦友的精神導師
  “蘇老師上課輕鬆活潑,很幽默,並且結合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蘇老師平時經常邀請我們去他家裡吃飯,他親自掌勺,廚藝很棒!”“蘇老師總是能跟我們打成一片,端午節還從臺灣帶回各種好吃的粽子送給我們……”蘇志偉的學生們如是說。
  破除了慣常的距離感,以一顆平等自由之心跟學生們相處,在蘇志偉這位臺灣老師看來是十分平常的事情,然而在學生們看來,卻是十分難能可貴。
  蘇志偉很願意分享臺灣的美景美食給大家,“我拿手的有豆酥魚、紅燒牛肉麵、絲瓜蛤蜊湯等,來十幾個學生不成問題。”
  蘇志偉笑談,他自己烹飪的美食結合了青島當地的食材和臺灣的醬料、手法,在美食上實現了“兩岸的融合”。
  蘇志偉酷愛爬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爬浮山,無論冬季飄雪,還是夏季落雨,從未爽約。他征服一個又一個山頭,涵養天地之靈氣,昂揚的氣質渾然天成.
  來青島恍然五年了,“我已經習慣了青島這邊的氣候,回臺灣反而會不適應,那邊太熱了。”然而,由於跟家人兩地分離,蘇志偉經常要青島、臺灣兩地跑,他有個心願:“想在青島安家!”“将来想让孩子来大陆上大学,未来发展在大陆,台湾格局小,让他看看大陆的发展.”蘇志偉说,
  近期国台办最新的政策陆续出台,比如开放在大陆工作的台湾研究人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等一系列的惠台政策,苏志偉感觉非常振奋,他表示,以后在科研方面将更便于施展拳脚,在生活方面会更加便捷,尤其是看到了在青岛安家的曙光。
其他文献
地球上的芸芸眾生,本身就是一幅極其絢麗多彩的晝卷。这些多彩的生命,是地球生命生機勃勃的源泉,更是我們人類赖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將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濃縮於7200平方米之內,以數位影像、虛擬實境、人機交互、多元顯投等技術,還原珍稀野生動物生存場景,賦予動物第二次“生命”,呈現了一場動物世界的科普盛宴。  中國第一家以貝林先生命名的博物館  青岛市貝林自然博物館位於青島市市北區兒童公
期刊
小小证件,于方寸之间记录着中国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粮证、煤证曾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见证;户口簿和身份证从八十年代延续至今,人们慢慢习惯了用证件证明自己;21世纪,各种各样的证件登场,用途也更加宽泛。不管是身份证明、消费凭据或者仅仅用做娱乐,这些曾经风靡的、已经消失的、经典不衰的证件,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国家在巨变,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方寸证件,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映
期刊
雕塑是什麼?雕塑是城市的眼睛。分佈於青島沿海一線各個景點的雕塑,像一顆顆珍珠一樣,閃爍著異彩。使造座原本就很歐化的城市,愈發美麗多姿。  青島的雕塑,以市南區沿海一带為多,且以群落聚集。其中,用園來冠名的雕塑群就有10處以上:文化名人雕塑園、海濤園、海趣園、海風園、海韻園、雕塑藝術館……園與園之間,還有音樂廣場的軟體雕塑“奥之帆”,五四廣場的巨型雕塑“五月風”,以及市博物館的北朝石雕像點綴期間,使
期刊
近幾年,在全國各地,民間開辦的博物館、各種門類的公益性博物館如雨後春筍,日益增多,近日,在美麗的青岛西海岸邊、金沙灘畔,全市首家民藏藝術品博物館——青島盛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盛德博物館作為青岛市首家民藏藝術品博物館,內設古陶瓷博物館兩個展廳和中國當書畫藝術館一個展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展廳面積950平方米,是集陳列、展覽、收藏、研究、對外交流和社會教育於一身的綜合性博物館。其中古陶瓷
期刊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
期刊
公元1989年,设立地级日照市;  公元1995年,日照市确立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公元2004年,日照市纳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  公元2009年,日照迎来20岁生日……  早上五点钟,伫立在日照的海边,正赶上一轮红日从海上喷薄而出,太阳的光晕一圈圈扩散开来,渲染着风情万种的大海和天空。忽然想起了《夸父逐日》的故事,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一种神秘原始的美,它美到让人着了魔般地穷
期刊
青島的夏來得特別晚,當別的城市變身烤爐時,青島24度,一臉驕傲!  當三伏天降臨,青島變為朦朧美,濕鹹的水氣混入汗腺,鲶魚一般。  立秋過後,陽光終將海霧驅散,熱辣辣地砸下來,秋老虎開始發威。  在青島之夏三部曲中,撲向大海,成為最受歡迎的避暑方式,無論是本地的,外地的,都樂於泡在海裡,名曰“洗海澡”,又名“下餃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在青島短暫停留的文人,幾乎都寫過青島之夏,尤其海邊的情景
期刊
浮山,浮山所,浮山灣,浮山后,浮山所1388文化街……山海之間,一個城市在歷史和地理的二維空間,不停地發展。  横亙青島市區的浮山,峻峭秀拔,九峰並列,在雲煙之中,浮山九點,守望著浮山灣的浪起浪湧。這座山是青岛的自然景觀,更是青島的人文根基。它横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昭示青島的來時路。位於香港中路的浮山所公車站,可謂青岛的黄金地段,城市的繁華之所。每天人潮湧動,都市白領换乘,上班下班,購物娛樂,來去
期刊
邱零先生1929年10月生,河南南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二屆理事、原中國刻字研究會副會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顧問,中國剪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離休後定居青島。  邱零先生邱零先生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擅書法,詩文、剪紙、攝影和組織工作,他自幼酷愛書畫,書法師法二王,再後又取法于右任,致力於行草。善於博採眾長,從而形成了自己飄逸灑脫、平和恬淡、清新勁健、風格高
期刊
青島,春夏之交,浮山灣畔,帆影重重,城市俱樂部國際帆船公開賽(CCOR)、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相繼舉行,輕巧的琺伊19R帆船、壯觀的GC32水翼雙體船輪番登場,千帆競發的浮山灣畔讓人心潮澎湃,在疾風中斜傾入水的船身十分驚心動魄,帆船——這項古老而時尚的運動,同時演繹著極致的浪漫和持續的枯燥艱辛。  帆船意味著自由、挑戰和冒險,對於帆船人來言,那片望不到邊際的大海,是他們的另一片天空:海上的浮沉、搖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