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来源 :商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它是我国继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经济中心,有条件也有实力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本规划目标应确定为城乡统筹型与外联开放型城市,这样一个“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久大计,将对区域的发展产生内生性的推动力,而且,这种发展是健康和可持续的。
  关键词:哈尔滨;城乡统筹;外联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B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现状与发展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新特区”。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批准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特色和探索目的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5年6月批准的上海浦东新区是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试验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希望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从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央行二总部设在浦东等具体事件上都有所体现。
  2006年5月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探讨的则是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2007年6月批准的重庆和成都(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为了探索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希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又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名称围绕“两型社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新特区”不同于老特区,其区别主要有:第一,建立的背景和目的不同。老特区是在当年计划经济背景下设立的、有着为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探索道路的目的;“新特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的背景下设立的,其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建立特区的任务和手段不同。老特区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问题,引进外资是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特区”的任务是综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制度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三,特区的地域和模式不同。老特区的区位选择主要是着眼于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形成可资借鉴的地区发展模式;“新特区”着眼点在于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从已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的先后顺序,不难看出,试验区的设立正在从围绕经济发展向更看重和谐社会建设转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将有更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会应运而生。
  
  二、建立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设想
  
  (一)哈尔滨的自然概况
  “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自金代以来,人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 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总人口980.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
  哈尔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位居亚太经济发展区腹地,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第二大国际航空港,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6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可供国内外各种大型客机昼夜起落;目前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候机楼,机场设施也是国内一流的。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仅次于沈阳的第二大铁路枢纽,京哈、滨绥、滨州、滨北、拉滨等五大铁路在此接轨。不仅有可以通向其它省市的国内铁路线,而且也有连通俄罗斯的国际铁路线,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同样也是东北亚地区国际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哈尔滨公路交通体系中有12条公路向外辐射,主要有102、301、202、221等国道和其他一些省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八千多公里,还有数十条长途公交线路,通往省内各重要城镇和省外各邻近城市。
  哈尔滨位于松花江的中游地区,依托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较为良好的水运航线,哈尔滨港是我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亦是东北部最大的内河港口,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航运中心,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哈尔滨现在和国内部分港口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实现了互航,由以前的内河水运,拓展到了海洋上的航运,其中对俄罗斯已经开通了多条旅游航线。
  
  (二)构建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
  1.哈尔滨在建设中的哈大齐工业走廊中的重要作用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规划建设是黑龙江省着眼于为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而构筑的区域性平台,其在实质上就是黑龙江城市群的构建,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经济区域,通 过开发重度盐碱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着力吸引海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地区。并使其成为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工业中心,其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建设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带。哈尔滨是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大庆则是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冶炼为中心的工业城市,齐齐哈尔是典型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因此,各个城市各有优势和特点,促进了各自城市的发展。在这条走廊的建设上,哈尔滨独占鳌头,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工业产值,无论是从资源占有量还是从人均GDP,哈尔滨都是谁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经济中心,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哈尔滨的区位优势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经济重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830亿元人民币(2006年数据)。
  哈尔滨在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其位于松辽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牧业基础雄厚,为哈尔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哈大、滨州、滨绥等5条铁路汇聚于此,松花江穿城而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第二大航空港,开通了众多的国内国际航线。
  3.哈尔滨的工业基础优势
  哈尔滨工业基础雄厚。作为东北老工业重心,其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十分发达,著名的哈飞集团落户于此。此外,闻名海内外的三大动力也建在此地。哈尔滨航空航天工业和医药业在全国也十分有名,闻名遐迩的工大集团和哈药集团便诞生在此地。目前,江北工业新区、平房工业新区、群力新区、太平空港经济区和香坊工业新区五个大型工业区“盘踞”在哈尔滨的东西南北和腹地。
  4.哈尔滨的人力资源优势
  哈尔滨的文化教育非常发达。包括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坐落于此,拥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学科和专业。这里的英才为哈尔滨过去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今后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
  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重心,同样也面对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衰退的境地,许多企业破产,大量工人下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一落千丈。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许多问题积重难返,产生了极贫积弱的问题。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哈尔滨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这为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了先期基础条件。从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和东部地区已经走了一条从粗放到集约、先发展再治理的路。而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基础雄厚,能源资源丰富,“一步到位”和“跨越式发展”更有意义。此时,更应抓住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
  
  (三)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规划
  1.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规划目标
  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规划目标应确定为城乡统筹型与外联开放型城市。这样一个“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久大计,一旦有所成果,将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内生性的推动力,而且,这种发展是健康和可持续的。
  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城市,城区规划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均,工业布局杂乱。经济体制改革后,许多厂矿企业纷纷倒闭,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同时,哈尔滨乡村地区发展落后。由于没有城市工业的辐射带动,导致农村经济落后,城乡之间差距拉大。其主要症结就在于:工业集中于城市且结构单一,城乡无法实现互动,工业无法得到农业支持。农业仍然处于低端的生产方式,而工业又没有反哺农业,农业产业链残缺。从而从根本上加深了城乡之间的经济矛盾,产生了经济发展的断代,使得城市下岗人员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又无法到农村;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由于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也无法在城市找到工作,阻碍了人口流动和经济循环,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所以,在试验区首先要实现城乡统筹、良性互动发展。
  新阶段,促进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对外开放。哈尔滨本是内陆城市,不具有沿海沿边城市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但是,这恰恰是要探索的一点。怎样把内陆交通发达的城市与出海、出境大通道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哈大线南下可直达大连港,滨绥、滨州线两端直通俄罗斯。松花江穿城而过,可直达鞑靼海峡。这种独特区位优势是任何一个城市也难以比拟的。因此,作为内陆城市同样可以通过外联的模式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真正实现内外联合、江海联运的对外开放,这种外联型的对外开放更体现了积极主动开放的意识。
  2.建立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四项措施
  (1)建立城市圈。虽然哈尔滨有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依托,但是哈尔滨不位于其中心位置,辐射带动效应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而且,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结构单一,均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健全,也限制了哈尔滨在工业走廊中的优势。因此,在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基础上,哈尔滨应在今后着重建设其辖属的周边中小城市,逐步将这些中小城市建立为功能完善、服务专一的功能性城市。这样,哈尔滨的辐射带动作用会更加明显。这些功能性城市主要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例如医药、冶金、食品、鲜切花工艺等产业。一方面以哈尔滨为依托,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吸引当地剩余劳动力,减少对哈尔滨的就业压力。同时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建立城市圈,可以使各个城市间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经济互补,密切联系,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活跃。
  (2)增强哈大、滨绥、滨州铁路线的运输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能力。东北地区的铁路线是一典型的“丁”字形,而哈尔滨恰位于丁字形的联结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枢纽。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哈大、滨州、滨绥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出境通道。因此,增能、扩建刻不容缓。哈大线作为出海通道已经全部改造为电气化,可通行时速200公里的动力组,未来还要实现客货专线,兴建高速铁路。整体上说,哈大线的作用将会完全发挥出来。而滨州、滨绥线的运输能力还受到很大限制,两条铁路至今没有电气化,而且以客运为主,出口通道并不通畅,直接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哈尔滨作为东北第二大铁路枢纽,内外联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货物出关困难,积压时间长,总体运量不足,导致哈尔滨的物资流通速度慢,影响了对外贸易,限制了对外开放能力。
  增强哈大、滨州、滨绥铁路线的运输能力可以直接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对外开放能力,实现三线带一点,一点带一圈的构想,使哈尔滨成为联结国内外市场的物流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3)设立区域性银行。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将会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同时,也会吸引海内外资金的注入。然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可看到许多地方拿不出钱,导致许多改造项目难以上马或使用。因此,资金问题仍是经济改革的瓶颈。
  为实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完善和发展,增资扩融,建立一所区域性银行事在必行。通过建行形成依托城市、区域覆盖、全国融资的金融支持网络。同时,引进外国资本与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带动区域性银行的升级。
  在建立区域性银行中,一方面要加强资金监管,避免无谓的资金流失,避免呆账、坏账;另一方面也要减少行政干预,不能使其成为权力产品,给社会带来政治风险。
  (4)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是中心任务。同样,哈尔滨在建试验区时,也要将这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适当压缩重工业比重,扩大二、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水平。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产业要压缩、外迁,并通过技术改造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以上,可将这四项措施压缩为八个字:“建圈、增能、设行、调整。”
  
  三、结论
  
  建立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是我国在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新举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哈尔滨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工业重心,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建设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是探索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如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二是探索在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显著的地区,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三是探索内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今天。实现和国际化的对接。
  
  (责任编辑:张淑莲)
其他文献
摘要: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对再生水项目的融资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基于公司股票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模型,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对再生水行业的最优资本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再生水行业的项目融资安排提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水行业;负债比例;股票价值;最优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再生水行业对于节约用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期刊
摘要:选择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该村寨的旅游开发应定位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模式上,这样,可以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型化云南民族村进行互补定位,形成单一型民族村和多元化民族村对比,真实型和模型化共存互补的主题民族村格局。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步骤、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构架及开发思路,包括村寨分区建设的
期刊
摘要:供应链绩效研究有助于评判及改善供应链运营组织能力、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在成本、创新、流程、资产管理效率、合作密切性、客户满意度六个角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利用复合DEA方法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实证测评。测评结果给出了各供应链的绩效排名,并从输入指标、输出指标两个角度给出了各供应链优势指标及弱势指标,为各供应链提供了详尽的运作建议。  关键词:复合DEA;供应链;绩效指标;绩效测
期刊
摘要:以革命老区元坊村为调查对象,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小型座谈和个别面谈相结合等调查方法。总体上,元坊村村民保留了革命老区艰苦朴素、村民团结等的优良传统,与许多农村的铺张浪费、宗族矛盾严重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存在缺乏现代市场意识、对国家的许多惠民措施不是很了解等的问题。其调查的目的是为更好建设新农村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元坊;调查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告别了走马观花式的“急行军”旅游,而能体现个性化、文化内涵的“深度游”逐渐受到青睐。日渐成为新时尚的“深度游”模式有其新特点和新要求,以湘西州为例,即可以探索出适应于“深度游”模式的旅游开发新方略。  关键词:深度旅游模式;旅游开发;新方略;湘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和旅游市场的规范
期刊
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成本由各方收益人共同分担,是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私人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已经成为低收入家庭来的沉重负担,若不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高额的学费很可能成为不少寒门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碍,造成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这一问题应该在高等教育成本合理负担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综合解决。  关键词: 高等教育;办学成本;成本分担    
期刊
摘要:提升企业的环境竞争力是当前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措施。构建企业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不间断实施自我评价。基于对企业环境竞争力内涵、特征的界定,分析其影响因素,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武汉一企业进行了实证评价。  关键词:环境竞争力;模型;模糊评价;实证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B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
期刊
摘要:从营销学中产品理论的产品层次理论、产品组合理论、品牌理论和新产品开发理论四个方面,结合Spencer and Spencer提出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对CEO的胜任力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全面认识CEO的胜任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产品理论;胜任力理论;企业家网络;个人品牌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示码:B    从广义上来看,营销是一种意识和思维方式,可以
期刊
摘要:山东省仅在部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有相对优势,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还不高,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度高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目前来看,山东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工业的驱动。按照世纪经济的一般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之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2005年山东省人均GDP达到20 096元,即将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所以正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山东主裁判长的新引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投资悖论”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了使用者对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以POS系统为例。可以研究个人价值观念、个人学习能力、POS系统的实用性、POS系统的复杂性对POS系统使用效果和使用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投资悖论;POS系统;使用者特征;POS系统属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