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本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文章作者探索并总结出了校本课题研究“五步法”——专项培训,奠定基础;常态管理,形成习惯;搭建平台,拓展资源;汇集成果,梳理过程;经验推广 ,促进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题研究;“五步法”;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5-0091-04
校本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学校科研工作经验以及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并总结出了校本课题研究“五步法”,具体如下。
一、专项培训,奠定基础
1.早期培训——解读校本课题
在开展校本培训初始阶段,为了让教师了解何谓校本课题。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发布的关于校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并对校本课题申报书、中期检查报告书、结题验收申请书以及结题证书等进行了详尽地解读。其次从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注意事项、实施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使教师们逐渐明白在日常的教研中,“提出教学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校本课题研究的原始状态。
最后,在明晰校本课题内涵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通过交流激发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再把典型问题提炼成校本课题,使教师们经历了“建问题库—筛选问题—提炼课题”的校本课题早期研究的过程。
2.专家培训——引领校本课题
为了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校本课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在校本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科研专家与学者来校进行校本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同时也把骨干教师派出去参加有关校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促使大部分教师对校本课题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愿意加入到校本课题研究的行列当中,形成科研骨干队伍。
3.诊断式培训——探索校本课题
经过前两轮的校本课题培训之后,校内的科研名师、科研骨干教师以及广州市百千万名师等各级各类科研骨干力量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支校本专家团队,对学校的校本课题组进行诊断式培训。他们结合自己在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将自己对校本课题的理解倾囊相授,与全体教师分享经验,使学校教师进一步走近校本课题,深入研究校本课题。
二、常态管理,形成习惯
为了规范学校校本课题的管理,结合学校科研现状,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制订了《流溪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制度》《流溪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为学校校本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的常态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优化校本课题管理
学校以科研中心为核心,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从组织管理、选题、评审、立项、过程监控验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常态化管理。从把握到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有效地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以此保证校本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开展。
我校科研中心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的职责均有不同,比如,2020年校本课题申报时,我们会根据申报情况,把科研中心的成员分为若干小组,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进入评审阶段,再分别由不同的小组对该课题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题,由学校科研中心颁发校本课题立项通知书,见校本课題指导分工示意图。
课题立项之后,就由开题中期组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首先是组织开题、专家组成员由学校区科研专家库成员的老师组成。顺利开题后,会根据申报指导的分工,由科研中心的老师对各校本课题进行跟踪指导。在中期检查阶段,评审小组会对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的评审,并把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布。
结题验收就由结题组组织相关工作。评审小组对照校级评审条件,对申报结题验收的课题进行评审,同样公布评审结果,并颁发结题证书。
以上就是我校校本课题常态化管理的基本过程。此外,为了让校本课题研究更加严谨,我们会指导教师按要求做好各项校本研究工作。一是指导教师制订校本课题研究计划,每年1月份要求各备课组制订校本课题计划。在理解校本课题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做好校本课题研究的规划,确保校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校本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控,围绕校本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的交流研讨活动,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为了提高研讨的实效,可以结合学科活动,在组内开展,扩大参与面,并做到定主题、定发言人:课题主持人发言—课题组成员补充发言—科组老师提问与互动—科长评价。学校科研中心分组定期跟踪教师校本课题实施情况,及时了解教师校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解决教师在校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三是做好期末总结分享,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开校本课题总结会。由各项校本课题组从“研究了什么,怎样研究,研究得怎样”三方面进行分组汇报,学校再根据各课题组的汇报情况来精选成效显著的校本课题进行全校展示汇报。
2.重视校本课题评价
学校重视课题研究的评价,并在《流溪小学岗位设置方案》中有校本课题研究加分项,从教师评先评优、岗位竞聘、职称晋级等方面对校本课题研究骨干有所侧重,见下表。
三、搭建平台,拓展资源
1.课题研讨沙龙,引发校本课题思考
在校本课题的研究中,优秀的研究经验会让教师少走弯路,为了让教师们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沙龙”活动。对校本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难点”“盲点”进行深入研讨。如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中,提出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的问题。针对问题,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资源,从导“图”辨字音,培养学生听读能力;到导“图”明字形,培养学生识记能力;再到导“图”解字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最后以导“图”助积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校本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2.课堂教学研讨,丰富校本课题实践
学校有效组织和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推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师经历“计划→实践→反思→完善→再实践”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借助课例研讨活动,课题组教师均得到提升。
四、汇集成果,梳理过程
学校科研中心在指导校本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时,采用“档案袋”管理的办法要求各课题组关注校本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整理。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价值整理资料,并做好资料的筛选、归类、整合。学校科研中心定期对“档案袋”中的资料进行检查。
学校从2012年以来就制订了校本课题研究“档案袋”规范要求,编制成《流溪小学教师校本课题研究手册》,具体内容见图2。
2019年区教师发展中心规范了校本课题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学校科研中心对校本课题的归档工作作出了调整,见图3。
通过校本课题研究的归档整理工作,我校的学校科研中心再次梳理了研究的过程,有利于总结在校本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为课题成果的改进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经验推广 ,促进发展
学校通过开展“流溪小学优秀课题成果展示研讨”活动将学校校本课题研究的优秀做法以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兄弟学校开放。
这样的优秀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既成就了教师,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也让还徘徊在校本课题研究之外的教师看到了希望,有了参与研究的欲望。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没有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课题研究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学校科研的重点,校本课题促进了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以来,学校国家级课题有3项,省级课题有11项,市级课有10项,区级课题有44项。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优势日趋显现,在校本课题研究的路上,我校将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徐世贵,刘恒贺.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袁 玥.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何庆华.以校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师,2019(8).
作者简介:潘健辉(1974—),男,广东从化人,中小學高级教师,本科;
黄雪晶(1981—),女,广东从化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关键词:校本课题研究;“五步法”;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5-0091-04
校本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学校科研工作经验以及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并总结出了校本课题研究“五步法”,具体如下。
一、专项培训,奠定基础
1.早期培训——解读校本课题
在开展校本培训初始阶段,为了让教师了解何谓校本课题。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发布的关于校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并对校本课题申报书、中期检查报告书、结题验收申请书以及结题证书等进行了详尽地解读。其次从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注意事项、实施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使教师们逐渐明白在日常的教研中,“提出教学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校本课题研究的原始状态。
最后,在明晰校本课题内涵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通过交流激发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再把典型问题提炼成校本课题,使教师们经历了“建问题库—筛选问题—提炼课题”的校本课题早期研究的过程。
2.专家培训——引领校本课题
为了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校本课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在校本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科研专家与学者来校进行校本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同时也把骨干教师派出去参加有关校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促使大部分教师对校本课题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愿意加入到校本课题研究的行列当中,形成科研骨干队伍。
3.诊断式培训——探索校本课题
经过前两轮的校本课题培训之后,校内的科研名师、科研骨干教师以及广州市百千万名师等各级各类科研骨干力量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支校本专家团队,对学校的校本课题组进行诊断式培训。他们结合自己在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将自己对校本课题的理解倾囊相授,与全体教师分享经验,使学校教师进一步走近校本课题,深入研究校本课题。
二、常态管理,形成习惯
为了规范学校校本课题的管理,结合学校科研现状,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制订了《流溪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制度》《流溪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为学校校本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的常态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优化校本课题管理
学校以科研中心为核心,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从组织管理、选题、评审、立项、过程监控验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常态化管理。从把握到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有效地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以此保证校本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开展。
我校科研中心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的职责均有不同,比如,2020年校本课题申报时,我们会根据申报情况,把科研中心的成员分为若干小组,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进入评审阶段,再分别由不同的小组对该课题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题,由学校科研中心颁发校本课题立项通知书,见校本课題指导分工示意图。
课题立项之后,就由开题中期组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首先是组织开题、专家组成员由学校区科研专家库成员的老师组成。顺利开题后,会根据申报指导的分工,由科研中心的老师对各校本课题进行跟踪指导。在中期检查阶段,评审小组会对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的评审,并把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布。
结题验收就由结题组组织相关工作。评审小组对照校级评审条件,对申报结题验收的课题进行评审,同样公布评审结果,并颁发结题证书。
以上就是我校校本课题常态化管理的基本过程。此外,为了让校本课题研究更加严谨,我们会指导教师按要求做好各项校本研究工作。一是指导教师制订校本课题研究计划,每年1月份要求各备课组制订校本课题计划。在理解校本课题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做好校本课题研究的规划,确保校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校本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控,围绕校本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的交流研讨活动,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为了提高研讨的实效,可以结合学科活动,在组内开展,扩大参与面,并做到定主题、定发言人:课题主持人发言—课题组成员补充发言—科组老师提问与互动—科长评价。学校科研中心分组定期跟踪教师校本课题实施情况,及时了解教师校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解决教师在校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三是做好期末总结分享,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开校本课题总结会。由各项校本课题组从“研究了什么,怎样研究,研究得怎样”三方面进行分组汇报,学校再根据各课题组的汇报情况来精选成效显著的校本课题进行全校展示汇报。
2.重视校本课题评价
学校重视课题研究的评价,并在《流溪小学岗位设置方案》中有校本课题研究加分项,从教师评先评优、岗位竞聘、职称晋级等方面对校本课题研究骨干有所侧重,见下表。
三、搭建平台,拓展资源
1.课题研讨沙龙,引发校本课题思考
在校本课题的研究中,优秀的研究经验会让教师少走弯路,为了让教师们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沙龙”活动。对校本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难点”“盲点”进行深入研讨。如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中,提出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的问题。针对问题,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资源,从导“图”辨字音,培养学生听读能力;到导“图”明字形,培养学生识记能力;再到导“图”解字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最后以导“图”助积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校本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2.课堂教学研讨,丰富校本课题实践
学校有效组织和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推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师经历“计划→实践→反思→完善→再实践”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借助课例研讨活动,课题组教师均得到提升。
四、汇集成果,梳理过程
学校科研中心在指导校本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时,采用“档案袋”管理的办法要求各课题组关注校本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整理。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价值整理资料,并做好资料的筛选、归类、整合。学校科研中心定期对“档案袋”中的资料进行检查。
学校从2012年以来就制订了校本课题研究“档案袋”规范要求,编制成《流溪小学教师校本课题研究手册》,具体内容见图2。
2019年区教师发展中心规范了校本课题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学校科研中心对校本课题的归档工作作出了调整,见图3。
通过校本课题研究的归档整理工作,我校的学校科研中心再次梳理了研究的过程,有利于总结在校本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为课题成果的改进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经验推广 ,促进发展
学校通过开展“流溪小学优秀课题成果展示研讨”活动将学校校本课题研究的优秀做法以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兄弟学校开放。
这样的优秀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既成就了教师,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也让还徘徊在校本课题研究之外的教师看到了希望,有了参与研究的欲望。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没有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课题研究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学校科研的重点,校本课题促进了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以来,学校国家级课题有3项,省级课题有11项,市级课有10项,区级课题有44项。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优势日趋显现,在校本课题研究的路上,我校将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徐世贵,刘恒贺.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袁 玥.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何庆华.以校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师,2019(8).
作者简介:潘健辉(1974—),男,广东从化人,中小學高级教师,本科;
黄雪晶(1981—),女,广东从化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