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过程看咏物诗的格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中“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中详细地介绍了香菱学诗的过程。脂批说:“香菱学诗实费苦功苦心,是作者自言作诗功夫。《月诗》三诗及黛玉等究诸诗,是作者教人作诗法则。”
  按照香菱学诗进步的过程,她的三首诗是这样的:
  其一
  月持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彻,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我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我们试着分析三首诗境界的高下,从而了解诗歌的鉴赏知识。
  这第一首诗宝钗评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么个做法。”黛玉说:“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确实此诗平淡,生硬,全诗只说明了“月亮很亮”,实在诗味不足!咏物诗的至高境界是不粘不脱,不执着于所咏之物,又要暗合所咏之物,达到形神兼备,情寓于物中。诗以“皎皎”“团团”写月光可以说很俗,“常思玩”、“不忍观”又过于直露。“玉境”“冰盘”只是说明了月亮的形状和色泽,俗而又无神韵。全诗可以说言尽意止,了无余味。
  第二首“映窗寒”就比“夜色寒”好了许多,显然有了人的因素,接近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第二句很一般,又落了俗套。颔联以月色下的梅花和柳带来衬托月,梅花淡淡正是月色所染,而诗说香欲染,这就把嗅觉和视觉打通,更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柳丝飘飘,露珠闪烁,月色宜人,自然美不胜收了!比第一首中的“皎皎”“团团”具体多了。颈联实在又不敢恭维了,因为趣味不高,残粉和轻霜的比喻意思相同,重复单调,并不有怎样的美感。尾联中似有人在,合乎诗含蓄蕴藉的特点。总体来看,这一首已经时有妙句了,最重要的是景物中有了人的参与,自然产生了些许韵味。
  第三首起句不凡,精华一词既可以指月光又可暗含人的精神,结合雪芹的一贯做法,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是暗指诗人虽地位低下、命运不幸,但其才气难掩。“娟娟”写出了月的美好姿态,“魄自寒”借月的“高寒”暗示诗人的品格:虽遭压抑而高洁的志趣不改!景物与人格融为一体,显示了高超的诗才。苏轼论诗说:“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陃语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颔联化用了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句子。砧和月是望远怀人的意象,二者融为一体自然再合适不过了。起伏的砧声中,千里的月色下,诗人沉浸在那渺远伤怀的往事之中,直到“半轮月残”“五更鸡唱”。颈联对仗更是工整,色彩鲜明写出了月色触动的情思,游子思乡和少妇怀人都使得诗的意义得以普遍化,因而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但有了诗人的情,还能激发读者的情,可见这首诗更高一筹了。
  尾联抒情达到高潮,诗人借嫦娥的口发出责难:为什么不使人间永得团圆?言尽意远,令人回味。
  雪芹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有层次写出诗的不同境界,本非常人可比,同时《红楼》中的诗大多都暗合人物的命运,又是更高的要求。没有极高的造诣是断然不可能做到的。
  此外,小说还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谈到了诗歌创作,也是红楼梦的一个创造。我们从中也可以品味到诗的高下,细读香菱学诗一节体会诗歌鉴赏的道理也是很有意思的。
  确实,咏物诗如只是图形摄貌,不管怎样纤巧细腻,也必然失之韵味。咏物诗要“入格”方能显露韵味。纵观古今有些咏物诗,有不少就是毕肖其形而失却丰姿神韵。那么,怎样使咏物诗“入格”呢? 梅圣俞的《金针诗话》有一段话,很有见识。他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此语堪称真知灼见,外象内理,自然就会有“意境”。诗能作到这般毕象尽理,融情绘境就“入格”了。
  以下我们结合高考诗歌赏析试题印证香菱学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
  这个题目正是考查学生是否能从所咏之物中赏析出人的情感和精神的,苏轼赞扬林逋和皮日休诗是因为他们所写梅花诗和白莲诗能做到神似,诗句能表现所咏之物的神韵从而突出人物情感状态和精神品格。而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的理由诗没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理解雪芹在香菱学诗一节中的深意后自然能够较容易地完成这个题目。
其他文献
林崇德等人认为,所谓道德信念,是在儿童已有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与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密切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式和高级认知。同时它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综合表现,它使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原则性、坚定性和一贯性,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小学生道德信念现状及特点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道德信念各范畴水平随年级
期刊
从毕业到现在,班主任一直是我的另一个身份。从当初的羞涩、战战兢兢和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大方、悠然自得和应付自如。近六年的蜕变,已让我成长为一位拥有自己管理理念的班主任。一路走来,五味齐全。在迷茫中找方向,在失落中找支撑点,从问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一步一步,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  一、善待学生的每一次请求,尊重他们的意愿  当吴桐轻轻地来到我身旁,沉重地说:“老师,我想请假回家。”我一抬头,
期刊
“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文化”,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便无所不在。学校教育因其所处的环境而具有浓重的地域性特点,地方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根源性的血脉关系。语文教学在教材之外开发课程资源,地方文化可以说是最亲近的母体。  我们宜州市刘三姐传说从唐朝开始在广西流传,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传说中刘三姐出生在壮家,传歌在壮乡,出名在广西,形成了独特的刘三姐文化,充分体现
期刊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有创新意识,多研究如何创新作业形式,多注重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思维,这样,枯燥的作
期刊
字典里可以找到“故事”的定义:任意长度的一段叙述或传闻,可以是口头讲述的,也可以付诸文字,可以有韵脚,也可以是白话,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其实,“故事”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定义,苏珊·佩罗转述非洲小说家本·奥克瑞的话:“一个故事,或许要到被人读过或者讲过之后,才算是成了形。在人们阅读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之前,它是没有‘生命’的。”她还认为:“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其天分。儿童的想象是他们对世界创造性的想象,把幻想中事物写出来,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渠道。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
期刊
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比较而言更加注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向讲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求学生每周写篇周记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周记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情感的“渠道”,因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纽带,教师不能每时每刻找每个学生谈心,而笔谈则可跨越时空弥补不足。但是,我在使用周记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生把周记作为一项写作练习来完成
期刊
班主任的这一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却让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不禁自问:一个英语教师所做的仅仅是把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么?通过将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更多的从非专业的德育角度解决学生的众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更多的则是一些关于学生生活方面、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与不解。尤其是面对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交了男女朋友,另外一些的教庭环境普遍不好,不是父母离异就是单亲家庭。这类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自然美、文化美、社会生活美,从直观的具体形象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欣赏美,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可以很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全人格的人才,真正使语文教育实现“立人”的目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美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让美萦
期刊
提高课堂实效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对高三的教学来说,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提高应考成绩。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老师。我们可以从师、生及所教内容方面入手,可以从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所具有的学科基础入手解决。是否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民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