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兴趣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目的。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在阅读中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愉悦感
  审美是一个寻求美、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对学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由兴趣向知识进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掘文言文中蕴含文字之美,体悟文中的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人格之美,正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的求知过程。当然,在文言文教学中,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其实文言名篇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去感悟。如何恰当的运用合理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审美愉悦去阅读、学习,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篇声情并貌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二、加强古今联系,强化参与意识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我们最熟悉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现代汉语完全可以作为我们领会古汉语精髓的桥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巧借成语积累义项,积累了这些不同的词义,就有助于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迁移理解。这样的训练会缩短学生与古文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知识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是无处不在的。以往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讲、问,老师繁琐的讲解和文言文阅读资料的详细注释使学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丧失信心,课堂提问时,便敛声屏气,更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让学生问的形式。让学生讲,可以提前分配任务,让主讲的同学充分备课,其它同学除了充分预习做好配合以外,还要准备质疑的问题。这样,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直接更热烈,也更易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问,可以在预习课后,小组互问互答,老师补充;也可以每节课留10分钟的质疑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达到学生养成自学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三、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閱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中学《小石潭记》为例稍加说明。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正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
  (1)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先从来路写起,先听到水声,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围的景色;接着写潭中的鱼;再把视线荡开,写溪流。这样按照游踪的顺序,由远而近;又顺着视线,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2)因景触情,情景交融。刚听到如佩环鸣的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因“其景过清”,加上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长期被贬,顿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寞感伤之情跃然纸上。这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佳境。从表达技巧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写景上。一方面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写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写“水尤清冽”;再写阳光、鱼影,“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透潭底,鱼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头上,足见潭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这种写法,有概括,有具体,形象生动。第二方面是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青树翠蔓”是静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枝条的动态。鱼“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将鱼的动态与静态结合,颇有情趣。第三方面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水声“如鸣佩环”,溪岸“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溪岸的曲折悠长,岸势的参差不齐。鱼“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道出鱼的多情,也是将人的喜悦之情移植在鱼的身上。若能借鉴这些描写的方法,举一反三,写景就会少些呆板、多些灵气。
其他文献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有必要认真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中“人人数学观”全新数学教学理念的提出, 分层教学法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个体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 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大的情况,使每个学生不掉队,增强信心;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  针对教学过程需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种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综合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鉴于此,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和生活来一次亲密接触,无疑会使学生有更
期刊
近几年从事小学英语教研工作,听评课的机会很多,在课堂上发现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对文本的处理不到位,局限于讲解单词和语法,不能更好地进行拓展和延伸,不能跳出文本重新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说和做,教师自己讲得较多,学生没有机会展开交流和讨论,形成完整的对话。  怎样才算一节较好的小学英语课?在听评课过程中我再次总结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享。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孩子们无
期刊
润责于心的教育实践。润泽于心,责任于行。“你要孩子怎樣学就要教孩子怎样做”。为此,学校不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而且实施了八类“心育课程”:  主题班会课程:根据重要节日以及时事要闻确立每学期主题班会内容。  养成教育课程:从常规入手,重点抓好“五个一”的训练,即整顿“一个阵营”,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的队列,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养成“一
期刊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就会特别认真学习课文。由此,在教二年级《捞月亮》这一课时,我一进教室就深情地吟诵了李白的《静夜思》,美妙的诗情画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问:“你们知道月亮住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异口
期刊
物理是一门思维密度高、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仅仅听教师讲解、利用教师传授的方法解决问题,那是对教师思路的模仿、复制,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物理学习要从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开始,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扎实稳健地推进,从而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  一、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梳理这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标出自己
期刊
意识流是个心理词汇,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意识流指来自外界或内部无意识中的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的过程。由于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当意识流被艺术家导入自己的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在语文教学中若能恰当运用意识流教学,使新旧知识在意识流中交织,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教学过程会让师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美好!这种感
期刊
创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生物学科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创造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授形式上,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东西,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产生好奇心。如讲生物的生殖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们镇的水蜜桃在我市已经成为很有影响的产品,外地人来我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