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在欣赏课和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情感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 在欣赏作品时落实情感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体会美、享受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全景式构图使学生为祖国北方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山川景物面貌而自豪。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体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情趣。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萌芽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中受到良好教育。
  大型泥塑《收租院》通过114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被迫交租、验租盘剥、算账逼租及走向斗争等四个主要内容的展开,逼真地再现了解放前农民向地主缴租时受到敲骨吸髓的剥削的情景。在教学中,当我与学生共同欣赏这组雕塑作品VCD光盘时,许多学生泣不成声。思学生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并懂得了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感人的农民形象:他那爬满皱纹、被太阳烤得发黑的脸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无怨无悔的眼神,稀疏的黄胡须、干裂的嘴唇,一只树皮似的满是泥的大手端着盛满水的大碗,耳朵上夹着用过无数次的圆珠笔。通过欣赏,学生不仅能领略到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得到致美的享受,而且能发现这幅思想深邃的作品所描绘的“父亲”已不再是哪一个人的“父亲”,而是我们大家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其实就是我们的衣食创造者。这样的欣赏,能使学生在灵魂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 在技法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的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在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
  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此时此刻,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情感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3 在传授方法上落实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除在美术欣赏课与技法课教学中落实外,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的传授方法上广泛进行。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其他文献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对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设计一次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到底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
期刊
有次晚自习,我刚推门进到教室,恰巧看到一名学生无所事事地前后张望,于是就让他站起来帮我收作业,没想到他竟一摔书,坐下了。这让我始料未及,加上年轻没有经验,一冲动就狠狠批评了他,也导致整整一节晚自习教室里气氛都不好。晚上回去,越想越觉得自己太鲁莽了。其实当时我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高三学生压力比较大,偶尔难免出现给老师“对不起”的情况也能理解。问题是:当老师遇到这种尴尬的事情时,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期刊
很多小学生进入小学六年级学习阶段后,对抽象的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理解困难,越学越糊涂,个别学生出现偏科,甚至讨厌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创造性,把教师的思维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认真观察总结,探索规律,寻求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1 解题步骤:一抓、二定、三找、四列  一抓:抓住关键句(含有分
期刊
幼儿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奇,头脑中充满了各种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会提出一连串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做老师的对此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呢?有的教师十分热情、耐心地给幼儿解答,并热情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大胆提问。相反,有的则常常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甚至拒绝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会挫伤孩子好问求知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主动地想问题、提问题了。这样做,正如高尔基所说的
期刊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也应该把它用于解决实际问
期刊
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财富。作为科学教师的我,在科学教学探究中始终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引导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科学探究情节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  1 课前准备和课后延展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科学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延展活动,不仅能为课堂的探究活动铺设好“
期刊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可以培养出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合格与优秀的人才。这支队伍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师德:爱与尊重。   有人指出:“凡是缺乏爱和尊重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也有人说:“教师的爱和尊重是春风,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寒冰;似良药,能康复那些畸形变态的心灵;似火种,能燃亮失望者对人生的向往之光;似甘露,能轻轻地洒在学生那嫩嫩的渴望绿色
期刊
数学和游戏的关系源远流长,在还没有“数学”这个概念时,数学知识就广泛存在于各种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发展,数学也随之发展,因此,也可以说,游戏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皮亚杰在二十世纪提倡的建构学习心理学中,已深刻地利用游戏活动使儿童内化建构其正确的数学概念。我国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
期刊
教育承载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追问,承载着数万家庭的希望和期盼。努力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与呼兰区进入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的新时代同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我们要倾尽全力、尽我们所能的让一切有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资源相互涌流;让一切有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1 理念先行  1.1 树立全面育人的
期刊
当前,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我在上初中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探索了
期刊